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励志视频短片排行榜 励志小视频短片排行榜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消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全国80%的A级旅游景区已经开放。根据预测数据,今年国庆游客人数将达到6.5亿。   

  

  最热的目的地是北京,原因不难猜测。新开业的环球影城一定会做出最大的贡献。环球度假区有多热?限流是最好的证据。   

  

     

  

  朋友圈炫富新方式:国庆去环球影城。/人物在线截图   

  

  回看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抢票的人在朋友圈里抱怨排队长度是凡尔赛式的,没抢票的更惨。他们不仅被迫取消行程,还称赞了前者的九宫格打卡照。   

  

  看着小红书里大量的博主晒魔杖和巫师袍,我以为哈利波特会是主题公园里最出圈的。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次次热搜的都是反派威震天。   

  

  在此之前,威震天不仅没有在整个全球IP中排名,而且关注度远不如擎天柱。电影中,它逐渐过去,周围的销量也持平。没想到,这个奄奄一息的配角现在又复活了,环球影城还会继续演下去。   

  

  威震天的火分为三个阶段:怼天怼地话痨王粉丝太多惹冲突言语“粗俗”被举报.   

  

     

  

  来访者用手指着威震天,威震天怒不可遏。/微博截图   

  

     

  

  当他们排队和威震天拍照时,两个女孩因为插队而争吵。/微博截图   

  

     

  

  网友说“破嘴”威震天的视频可以刷一天。/微博截图   

  

  威震天走红后,很多游客都去拍照。很多人排队等了2个小时,就是为了被杀1分钟。回去的时候别忘了发个小视频。标签是#佘牛威震天#。   

  

  说实话,威震天的全聊天水平在人才社区里连入门都算不上,远离初级社区牛也差不多有意思。   

  

  那么,真正的社交互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社交牛逼症,审丑时代的产物   

  

  2021年,社会牛逼病爆发之年。   

  

  这一切都来源于一个叫“马牛璧”的人。网友把他早年令人震惊的行为做了一个汇编,发布在视频网站上后,这位尴尬的博主一片混乱。弹幕中,网友们亲切地称这种行为为“社会牛逼病”。这一现象终于打破了怪圈,进入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会进化史。   

  

     

  

  毫不夸张地说,马牛比是“中国网络名人鼻祖”。/来源:哔哩哔哩up主@孤独D夜风。   

  

  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马牛璧到了一定年龄。他能火,是因为满足了观众审丑的需求。比如在地铁上用极其嚣张的语气给马云打电话要8亿元,在餐厅吃饭时突然大喊“妈妈的味道”,教大家躺在公交车上排毒等。   

  

  所以,当初她在全网走红的时候,和牛逼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称她为佘牛,纯粹是从“马牛鼻”的字面意思来说的。   

  

  然后,沉浸式化妆、茶店唱歌挑战、街头俯卧撑等等,给社会带来了火牛病。这些短视频充满了夸张和搞笑的色彩。你在社交场合越疯狂、荒谬、无厘头,你就越牛逼。   

  

  可以说,早期的群居牛既土又俗。在当时,佘牛在很多人眼里都不是一个好词。   

  

  在这场审丑盛宴下,有人赚了流量,也有人失去了底线。   

  

     

  

  社交牛逼症在哔哩哔哩和微博上做了几次热搜。/哔哩哔哩截图   

  

  后来随着媒体和观众的吐槽,这种趋势收敛了很多。如今,在社会的牛身上有一种“化煞”的味道。大家终于回心转意,原来“社牛和病是两回事”。   

  

  俱乐部,现在更多是指那些在社交场合能够表现自如,不紧张或胆小的群体。   

  

  在人群中,他们也能很快分辨出哪类人值得和自己交朋友。无论彼此联系有多困难,社会牛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信息。   

  

  这种人可以在不伤害别人情绪的情况下照顾自己的感受   

内向的社牛患者, 有何不可

  

  

百度百科对于社牛的定义。/ 百度截图

  

看完了百度词条对社牛的定义,内向者表示委屈。社牛必须是外向性格?

  

还真不一定。

  

这种刻板印象,和“社恐患者都很内向”一样扯淡。

  

小时候,多少人因为一句“小孩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内向”,被家长强行要求“外向、活泼”一点,不然以后没出息。

  

又有多少人,因为一句“他这种内向的人,工作后肯定混不好”,开始刻意改变自己的性格,最终患上了诸如强迫症类的精神疾病。

  

就算已经有大把论文和研究结论为内向群体正名,但依旧有不少活在井底的人,乐此不疲地为内向人士贴上悲剧标签。

  

内向只是一种个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并无好坏之分。正如《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在节目中提出的“内向本来是种性格,在这个社会却变成了人格缺陷”观点一样,内向患者已经受到了太多不友善且不公正的对待。

  

  

观众对这期节目的评论。/ B站截图

  

内向者也有在社交中充满活力的一面,外向者也有不擅长社交的案例。只能说,在社牛圈子里,外向的人可能比例会高一点而已。

  

因此, 不管你内向还是外向,只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你都可以是社牛

  

内向从来都不是人生不如意的原罪,“内向有罪论”该消停消停了。

  

说完了性格特质,再来说说社恐和社牛的区别。在做同一件事时,两者的表现可谓天差地别。

  

在外就餐时,社恐只会偷偷自拍,有人过来,会立马把前置调成后置,假装在给家族群拍食物照片。社牛看不下去了,自拍只会降低朋友圈的逼格。不管是不是用餐高峰期,都会抓来服务员,让其变为自己的专属摄影师。只要手机内存没有满,造型就可以一直不重样。

  

走在路上,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了,社恐只会莫名其妙地低头玩自己的手机,内心却无比紧张:千万别和我打招呼啊,我不敢和Ta对视。

  

然而,在面对喜欢的人时,社牛患者只会让对方更紧张。

  

看一下社牛和社恐的经典对比动图↓

  

  

《梁朝伟和刘嘉玲:社恐就爱社牛》/ 图源:微博@姐妹的唠嗑bot

  

也因此,在社恐眼中,社牛是会发光的。

  

而当 “社牛也能空气传播该有多好”的渴望铺满评论区时,如何能得上社牛综合征,成了每一个社恐都关心的话题。

  

社交牛逼症修炼指南

  

对于一个社恐患者来说,想成为社牛,有两件事千万别做:

  

_1、沉迷所谓的社交技巧和励志演讲_ _2、学习社牛视频里博主的诡异行为_

  

先来说说第一条。不是说这类内容就一定没用,只是说此类书籍视频看得多了,其作用就好似鸡血,只能给你注射三分钟的热度。

  

他们只会告诉你,一定要自信,就算你在全市排名倒数5%,上清北的决心也不能丢。至于具体怎么上?有信心就能上。

  

  

这两年复苏的励志演讲。 /短视频截图

  

过度迷恋励志鸡汤,只会让你在失败之后更加怀疑自己。青春期被鸡汤荼毒过的人不在少数,懂的都懂。

  

关于第二条,有些社恐人士在看过这类视频后,会误入歧途,认为社牛之所以能如此收放自如,都是锻炼出来的。如果我也尝试去公众场合做些出格行为,练胆来突破自己,说不定也可以变为社牛……

  

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社交圈子越来越窄,离社牛也越来越远。

  

向往社牛的人,其实是在向往“社交自由”,而 获得社交自由的关键,是减少羞耻感。

  

这也是社牛与社恐在面对社交时最大的差别,即社恐的人,一般羞耻感较强,而社牛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羞耻感。

  

这类羞耻感,一是来自先天遗传,二是源于后天影响。

  

当你在小的时候,如果自己的某些需求非但没有被满足,反而被贴上了可耻的标签,这种羞耻感会让你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长大之后,这种羞耻感依旧会伴随着你,而这种痛苦会迫使你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只在意“我刚才是不是说错话了、表情会不会很奇怪、他没有回复是不是因为讨厌我”。

  

与此同时,他们经常会在社交中自我PUA:我刚刚结巴的样子真的是low炸了、脸红起来真的是土死了、为什么说话不敢看他的眼睛?真的怂爆了。

  

  

当代社恐心声。/微博截图

  

大多数社恐患者,都会站在社交制高点上审视自己,嘲笑他们自认为的缺点和不足。而这种习惯只会让他们在下次社交中,尽可能躲起来。

  

其次,《超越羞耻感》这本书谈到,如今的社会中,大家在各类影视剧、书籍以及广告的洗脑之下,成功的人似乎都以完美的形象出现,导致大家认为自己永远都“不够好”,这种意识在女性身上更为明显。

  

想要成为社牛,没有捷径,只有提升自我认同感,才能让你不再恐惧社交。

  

一句话、一本书、一个人也许能缓解你一时的社交焦虑,但是想要真正获得社交自信,还是需要努力培养羞耻感弹性、减少对抗羞耻感的防御行为以及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参考资料:

  

“社交牛逼症”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奶头乐,2021年9月16日,X博士

  

《超越羞耻感》,202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庆有望成史上最具性价比黄金周!北京成最火旅游目的地,90后出游最积极,2021年9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