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游戏厂商和独立游戏开发商来说,增加游戏的曝光度,获得足够的用户关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预算充足的游戏公司可以在TapTap上进行预约,甚至可以通过投放预约广告来获得早期的忠实用户,这在业内早已司空见惯。
通过直播游戏赢得数百万在线PUBG。
那么有没有更便宜或者更划算的方法来吸引玩家的注意力呢?直播、短视频等娱乐手段是这里很多游戏公司非常关注的。比如PUBG在2017年一款吃鸡游戏火起来的时候,正是因为大量电竞主播免费播出了这款游戏,蓝洞才没有在国内花一毛钱的广告费,PUBG在国内同步上线用户超过100万。除了PUBG,这几年下棋、打遍三国、逃离塔科夫都是带火直播,可见直播的威力。
最近GameLook注意到Tik Tok有这样一个菜鸟级别的游戏开发者,每天仅仅通过制作游戏开发过程的短视频就积累了近50万粉丝,还建立了20多个QQ群,拥有3万玩家。游戏开发过程就是这么神奇的宣传资料吗?GameLook今天会和大家讨论一两个。
案例一:菜鸟游戏开发者在抖音逆袭
这个在不显眼的游戏开发商叫王,他在哈尔滨只有19岁。虽然他很年轻,但他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在玩游戏之前,他在2019年做过两次餐饮生意,但都失败了。他的个人账号原本是一个他如何做小吃米线店的短视频,一天一集。开米线店最好的结果就是扣除各种费用后赚了6万。
由此,王第三次创业,从零开始学习,玩自己的游戏。
他坚持每天播放一集游戏开发的短视频,确实很有话题性,也因为这款粗糙的游戏本身赢得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王通过每天分享不到1分钟的“游戏开发日记”,在获得了近44万粉丝。目前,他在Tik Tok平台上发布了370多个视频,获得了380多万的点赞,可见网友还是很喜欢这种形式的。
可能是因为的短视频很受欢迎,上个月王也在开了账号,但是播放量比差很多,单个视频已经播放了100多次。
从视频中不难看出,王是一个刚刚学会游戏开发的新人。他的第一场比赛很粗糙,艺术也很简陋,有很多BUG…….但这并不妨碍网友们对他坚持每天玩游戏、玩短视频的欣赏。
王并没有掩饰自己的技术不足。他把调值、换UI甚至修改bug的过程录制上传到Tik Tok,甚至在每段视频的开头加了“自学游戏开发第X天”。正是这种自毁短板的风格让他获得了不少人气。
借助短视频直播,王不仅满足了用户对游戏开发过程的好奇心,还通过记录分享与用户一起成长,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在王2019年总结和进球的短视频中,他希望自己的第一场比赛能达到20万球员。
播放量差异分析
GameLook鼓励王坚持玩游戏和制作短视频。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他的短视频在Tik Tok有售,而在哔哩哔哩没有。这对游戏厂商和专业开发者来说非常重要。
GameLook认为,在像Tik Tok这样的泛用户短视频平台上,最受关注的内容往往是最具娱乐性、最新颖的内容,Tik Tok通过算法为短视频引入流量。当视频本身的点击转化率合格后,推送量会越来越大,最后短视频会被引爆。即使创作者的订户较少,他仍然可以创造高点击量。因此,要做好Tik Tok,短视频需要娱乐性,创作者需要个性化和脸谱化,这对吸引用户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
B站、包括微信公众号平台,是一个主要基于订阅模式进行流量分配的平台,如果没能积累忠实的粉丝群,播放量是上不去的。而对B站、斗鱼等视频平台来说,平台是否给视频和UP主推荐非常影响视频的播放量,一个新人要在B站上成长起来如果没有绝活儿、会较缓慢,但在抖音这样的算法推荐平台上则可以更快成长。抖音这么好,大家当然会去抖音做游戏营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抖音对游戏类短视频整体采取了限流的方式,如果是为了很商业化的白蹭流量、而不是真正做优质内容,抖音是较为排斥的。
案例2:独立游戏研发直播对开发者的影响
除了王小瑄以外,GameLook最近也了解到一位海外的独立开发者做游戏研发直播的经历,其从另一个角度给这件事带来了思考。
来自芬兰的游戏开发者Arvi Teikari曾经靠《Baba Is
You》获得了GDC最佳创意游戏,Steam好评率超过了98%。但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独立游戏开发者,也会因为直播自己新游戏研发过程而大受折磨。
“在2015年我完成了首个版本的《Environmental Station
Alpha》后,很快我就决定做续作,而且研发过程会进行直播。”Teikari这样说道。
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他在接下来长达两年的时间内,拥有了一段糟糕经历。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直播研发,他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自己的想法,导致出现了“一些非常糟糕的设计”。比如,Teikari认为续作提高游戏的视觉效果是一个很自然的决策。所以他更改了原版本8X8尺寸的像素,将其提升为16X16。
但很快他有了不同的想法:“这样做行不通,不仅因为它给我增加了成倍的工作量,还因为我并不喜欢游戏的外观。我使用低分辨率研发了很久,所以换了高分辨率有点难以适应”。
因此,Teikari又把分辨率改成了12X12,并且使用了这种效果很久,但最后游戏的视觉风格仍然不能让他自己满意。最后,他还是把画质调回了8X8的分辨率尺寸。
同时,他还表示,由于自己一味地追求直播的娱乐性,造成了很多重要工作都变得无法完成了,最后都变成了巨大的麻烦:“我对于直播并不熟悉,也不了解向观众直播游戏研发的感觉,所以我在游戏设计方面犯了错。我觉得自己在直播的时候,我想要展示很酷的东西,如果直播了研发过程枯燥的部分,人们不会体验到娱乐性,所以如果要直播游戏研发,我就需要给人们带来娱乐体验。我用了很长时间克服这个冲动,因此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完成,当时觉得:我随后再完成它,现在不想做只是因为要专注有趣的部分。但这些到最后都会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不过他还是觉得,对于观看过自己研发游戏过程的用户来说,自己是有责任的。因此,在《Baba Is You》的研发接近尾声时,Teikari决定放弃《ESA
2》几乎所有的东西,从头开始重新做。
怎样才是直播游戏研发获得粉丝的正确姿势?
王小瑄和Arvi
Teikari都是直播游戏研发的试水者,一个给自己带来了大量的玩家关注,另一个则因为直播反而耽误了游戏研发,可见直播短视频虽好,但需要游戏厂商和独立游戏开发者找到合适的方式。
与Teikari想要直播“炫技”的做法不一样,王小瑄并没有采用实时直播的方式,而是通过每日更新短视频来公开自己的研发过程,当然王小瑄也没有放弃对视频娱乐性的追求。隐去枯燥乏味的编程部分,在短短几十秒的快节奏中展现出用户最关注的、也是最吸引玩家驻留的美工、特效、数值等部分,为他赢得了大量粉丝。
除此之外,直播的困难性也不能被开发者所忽视,并不是每个开发者在直播过程中都能说会道、还会炫技巧。而想在数不胜数的主播中脱颖而出,争得曝光度和粉丝关注度,需要一些手段。
因此,要想获得一定的关注度,就必须提升自己视频或者直播的质量。
比如短视频,优秀的文案、配音、音乐、搭配一款出彩的游戏画面是吸引玩家的最大要素。比起呆板的“默剧”,用户更能被生动有趣的视频解说给留住。例如B站游戏区的UP主老番茄、敖厂长等人,总是能靠幽默风趣的文案内容带动不少粉丝去体验或者关注相关的游戏产品。
B站上有大量高播放量的角色速绘视频
而在直播过程中,播什么则非常关键,对于一款游戏产品来说,更具视觉化表现力的往往是游戏的美术,和游戏测试过程,比如在B站上就有数不清的画师速绘的教程、吸引了很多爱好者观看,再如开发者制作角色动画、特效也是容易吸引玩家关注的点,美术的曝光其实未涉及到游戏太多的核心机制、不会剧情泄露,开发者稍加注意就可以防止盗版问题。
游戏研发直播、短视频显然可以为一款新游戏带来很多玩家的提前关注,但对视频平台来说,如果不能从这些短视频中获得未来收益上的保障,这种获取用户关注的方式也会出现问题。因此开发者更早与平台达成一定的默契、甚至让视频平台推荐自己的游戏研发直播,才能让这件看似有亮点的内容营销方式走向规模化和正规化。
游戏研发短视频直播会不会是今后游戏开发者推销自己游戏的新方式呢?还需要更多的成功案例来佐证其对玩家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