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二胡网络教学课已开始报名学习。
阿炳一生写了很多二胡歌曲,流传下来的只有三首,《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阿炳留下的仅有的三首二胡歌曲,不能只靠歌名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要结合其生平、创作背景、音乐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掘音乐的真正内涵。
一、 《听松》
103010写于1939年。整首歌由三段组成,有引言和结尾。引言中有两个动机。第一个动机(第一段)像咆哮,第二个动机(第三、四段)像叹息。整个引子轰轰烈烈,激情澎湃,感情丰富。在第一段的开头,一个沉思的动机用颤音重复了三次,突然,一个响亮的号角音调响起。在这里,阿炳创造性地吸收了一些西方音乐因素,断弦式的旋律有着浓厚的战斗气息。第二段是音乐的主要部分。作者大量使用切分音节奏,让人想到咆哮的松涛,表现出不可抗拒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段在旋律发展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每月节用多步,节与节之间用大跳跃,让每一个节都带着泰山拔尖的趋势进来。旋律跌宕起伏,气势引人注目。第二,短语紧密结合,破门而入,跌跌撞撞,环环相扣。它就像黄河的水,源源不断,表现出一种不可抗拒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三,它总是贯穿在第一段出现的喇叭音调中。从慢到快开始,强度从弱到强。在这首乐曲中,阿炳突破了以往江南民间音乐的特点,使旋律激动,节奏铿锵豪迈,达到了非常感人的艺术效果。在第三段的开头,有冥想动机的变化,充满激情的短语,充满信心和不同的反应。结尾以一个快速有力的乐句开始,然后以类似锣鼓“疾风”的节奏高潮并结束整首歌,犹如呐喊和呼唤。整首歌的速度体现了中国民乐的布局原则,即散-慢-中-快-散。结尾和引言在情感上和音乐素材上呼应,使作品统一。
003010不是歌谣而是赞歌,歌颂了中国人民崇高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战斗意志和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精神。103010气势磅礴,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二、 《听松》
003010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的朋友卢辉曾经描述过阿炳玩《听松》的场景:“雪像鹅毛一样飘下来,门对面的公园里堆满了碎玉,面目全非。悲伤的二胡声从街上传来……我的看法是,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太太从西边牵着一个盲人走在公园路上。在暗淡的灯光下,我隐约认出了阿炳和他的妻子。阿炳右手拿着一根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左肩挂着二胡,呜呜地拉着,在沙沙作响的雪地里发出刺耳的声音。”阿炳曾把这首曲子叫做《自取室》,他的邻居都叫它《听松》。“发自内心的人来自内心,追随内心的人彰显内心。”仔细听了整首歌,既感觉不到“春”的意象,也联想不到“月”的形状。贺绿汀优雅的名字:“《二泉映月》”其实和他的音乐是矛盾的。音乐不是描写二泉映月的景色,而是对阿炳自身痛苦人生经历的深刻表达。“103010确实是阿炳一生的写照。它不仅表达了阿炳对自己忍受世间的辛酸与痛苦,遭受压迫与虐待的无比愤恨与怨恨,也表达了他倔强的性格和对新生活的渴望。[下一个]
音乐以长长的叹息开始,接着是第一个主题(第一段第三拍-第五段第二拍)。旋律在二胡的低音区演奏,情绪低沉压抑,表现了作者的跌宕起伏和不知从何说起的压抑情绪。第二个主题(第五节第三拍-第十一节第二拍)与第一个主题形成鲜明对比,音域上升,没有新的旋律,节奏多变,表现了作者愤懑的反抗和不屈的个性,也表达了他对旧社会的猛烈控诉。
这两个主题被改变了五次。在第一个变体(第12-27节)中,第一个主题被压缩了,但第二个主题被大大扩展了,这比呈现时更令人兴奋和强大。在第二个变体(第27-49节)中,第一个主题被扩展为两个短语,而第二个主题是由跑调技术发展而来的,这将情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三个变化(小节49-62)迂回而温柔,为高潮做准备。在第四个变奏(第62-78节)中,第二个主题是一波又一波地推进,作者心中的委屈像火山一样在这里爆发。旋律突然停止,在高音区突然下沉,第五变奏(小节78-小节89)的结尾以整个区域最好的音调开始,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由交替出现和变化的两个主题组成的音乐结构,自宋代以来就被用于解释性音乐中,被称为“唐大”。《二泉映月》年,阿炳创造性地运用了“唐达”这一曲式,表现出反复而不竭的倾诉的深刻性。
二三十年来,《二泉映月》跳出了二胡演奏范畴,被改编成二胡与民间乐队的合奏(像协奏曲)。
三、 《依心曲》
根据阿炳的说法,《二泉映月》起源于道教失传的《二泉映月》。旋律浑厚清晰,色彩多变,艺术风格独特新颖。这首歌流露出一种力量,一种倔强的魄力,一种挑战命运的神气。整首歌是单一形式的变奏,由三个基本乐句组成。第一个乐句(四小节第三拍的后半段——第九小节第三拍的前半段)从二胡的高音区开始,以极大的力度奏响了振奋人心的旋律。这突如其来异常强烈的旋律,就像是对美好未来的强烈追求和向往。第二个乐句(九小节第四拍-十八小节第三拍第一节拍)中出现的两个滑音,由高到低,由弱到强,以模拟的方式展现了初春时节,凛冽的寒风突然吹来,折射出追求美好生活中遇到的艰辛。这首歌比较。
的应用调式变化的色彩来丰富旋律的表现能力,如此曲的第三段高潮处(六十一小节第三拍――六十八小节第二拍),旋律进行中由于强调re音,特别是变宫音si的出现,使曲调的情绪豁然开朗,具有强的推动力,音乐清晰明亮,富有生机。《寒春凤曲》是《二泉映月》的姊妹篇,如果把这两首乐曲加以比较,不难看出他们在曲式、句法、节奏、音调等方面都很近似。这首乐曲是4/4拍,共一百小节,近四百拍,有二十二处约一百拍和《二泉映月》相同,其实可以说同一乐曲的两种不同奏法。阿炳在这首乐曲中表现的仍然是他苦难、坎坷、抗争的一生和忧愤、悲切,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情感;在曲调进行上,多在明亮音区,显得更加活泼流畅,舒展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