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立新
成立5年,所有员工都在30岁以下,在没有任何融资的情况下,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这在业内极为罕见。这个资本市场“招”叫辉煌明天。
自8个月前上市以来,腾讯产品经理创始人董辉鲜少接受媒体采访,但作为互联网广告营销领域的黑马,辉煌明天仅用5年时间就从0实现了视频格式广告收入9.29亿元(总标杆)。
抓短视频出路还是走对了路,在大众认知中,拿下广告行业的榜首靠的是业务关系,但明天的销售岗位还不到10个。东辉凭借30多名技术专家,每年6%的研发投入,通过AI技术构建智能管理服务体系.可以说,董辉在传统广告行业的土壤里培育出了一家科技公司。
如何站稳脚跟?从0到1的转换是如何完成的?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证券日报》与辉煌明天CEO董辉进行了深度对话。
选择对的赛道
“MarTech(营销技术)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赛道,我最害怕的是沉浸在过去,没有超前思考,变得僵化。”董辉表示,中国的MarTech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随着5G商用和物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步落地,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升级进程正在加快,这将为MarTech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从资本市场对行业的“反馈”来看,美国典型的MarTech企业平均规模较大,发展相对成熟,销售率在10倍左右甚至更低。但我国典型的MarTech企业普遍处于发展初期。因为资本市场对他们的成长有更高的预期,他们的营销率大多集中在10-20倍。但今年,魏梦集团、乐翔互动等效果营销服务商在资本市场均取得了不错的股价表现。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机构投资者对行业上市公司的调查越来越积极。未来无论是单个公司还是整个行业,都有市值上升的空间。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选择正确的细分赛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品牌、新国货的崛起浪潮,也让“内行人”看到了更大的数字化市场需求。
根据艾瑞的研究结果,约60%的品牌主会将加大营销技术的投入作为未来的营销计划,这也促进了品牌主对MarTech服务和产品的需求。根据艾瑞数据,2022年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服务业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在董辉看来,企业需求方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和对MarTech投资的增加,巩固和提升了企业需求方对MarTech服务的基础和需求,将带动中国MarTech服务商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毫无疑问,这条赛道会有未来。
“选择这条赛道创业,是腾讯的经验创造的。”董辉坦言,在腾讯的五年时间里,从开发、产品经理到运营,他接触了广告,了解了广告行业的痛点。比如,一半的广告预算不知道要去哪里,无法确定是否会转型。传播网络远不如寻找客户画像有效。
我提前一步看到了“技术改变营销”的商机。2015年12月,董辉在深圳开创了辉煌的未来。当时公司定位为主要为客户提供移动广告服务,涵盖宣传计划、广告制作及投放、发布后监控。到2017年,辉煌明天的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2020年将跃升至10.9亿元左右(总基准)。业绩上升的背后,业内认为技术是背景,推动客户群不断扩大。
擦亮科技的底色
“过去几年,客户数量从2017年的279家稳步增长到2019年的592家,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巨头。”董辉表示,顶级互联网巨头通常对服务数字化、服务质量和效果有更高的要求。他们越了解客户,他们的客户获取成本和试错成本就越低,转换效率就越高。有一定的“飞轮效应”。后期越有利于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生产规模和更高效的营销效果,提高客户稳定性。
辉煌明天的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回头客收入按总额计算约为9.04亿元,较2019年增长61%。在董辉看来,大客户不走,新客户不断进来,公司自研的LinkDoAI及相关系统平台的建立锻造了其相对同行的差异化优势。
“我们非常重视R&D,成立了一个由30名经验丰富的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专家组成的R&D团队,主要负责R&D、上述系统平台的维护和升级。”董辉表示,该系统主要包括云素材库AI管理系统、智能项目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系统三大模块,支撑智能营销解决方案的智能运营。例如,短视频营销广告的制作、分发、交易和商业化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一站式定制。
董辉认为,传统的广告和营销公司将Aware聚焦在消费者感知和兴趣两个环节,即曝光广告。然而,降低成本、增加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核心生产力之一是基于数字技术并引领市场的服务质量。
“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智能直播业务板块参与了‘购买’环节。同时,我们正在布局的SaaS订阅解决方案有望有效改善客户的私域流量运营,提高复购率,保持更高的消费者忠诚度。”董辉表示,“我们商业模式的核心是通过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客户获取客户,并将其转化为用户全生命周期运营中的营销解决方案,通过技术为客户带来‘看得见’的降本增收。”
换句话说,通过技术研发和升级,今天的辉煌明天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技术和解决方案专家。如果精准广告服务业务辉煌,明天将在行业。
从0到1的立身关键所在,短视频业务则是公司跑上快车道的新引擎,也是变身“专家”的重要推动力。找准新的增长引擎
众所周知,近年来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在国内市场渗透率高达80%,短视频每月人均使用时长超过20小时,借助短视频做产品营销已是稳定成熟的产业链。
没有哪一个新兴业态生来就是巨人,在短视频营销未成气候之前,董晖就看到了商机。早在2018年时,辉煌明天就开始布局短视频业务,在深圳成立短视频拍摄基地。今年4月,武汉短视频基地正式投入运营,截至2020年底每月短视频产量已达约6000条,未来目标是月产3万条。
在董晖看来,一站式智能化的短视频商业平台是辉煌明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视频的策划、拍摄和加工,到后期的精准投放、投后监测和分析,目前都实现了依靠系统接近自动化,可以有效降低客户的获客成本和试错成本,亦是业绩增长的加速器。公告显示,公司一季度短视频广告毛利约为2600万元,同比增长54.4%。
“我们正加大研发投入,计划推出短视频孵化撮合平台,扩展公司业务模式,打造全新增长引擎。”董晖向记者透露,从行业趋势上看,短视频风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有市场分析师表示,中国短视频营销产生的收入由2015年的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0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5.8%,并预期由2020年的1724亿元进一步增加至2024年的58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6%,超越整体在线营销市场的增长速度。而2021年仍旧是短视频营销的高速增长年。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
在这一细分赛道市场持续壮大基础上,董晖透露,公司计划马上推出的短视频孵化撮合平台目前已在搭建中,目前已经与高校合作,以开创式的短视频创作者孵化模式,及更具黏性的平台模式强化自身在短视频领域的内容护城河。
“我希望将平台做得重一点,壁垒高一点,平台上有导师培训和验收学生成果等关键审核机制,确保C端创作者质量有把关。”董晖透露道,需求方天生存在,提供方是学生或者其他C端制造者,在公司100多名视频专家的培训下,提供方逐渐成熟,内容产量将成倍增长。在此基础上,客户下单,C端抢单,平台收取一定佣金,扩展短视频供需两端链条,提高对创作者及更多类型客户的黏度,将有利于将短视频模块从“一站式闭合供应平台”转化为“开放式综合平台”。
毫无疑问,董晖在搭建“内容护城河”。毕竟,要想在同行中快速脱颖而出,辉煌明天还需尽快将云素材库的价值放大,同时避免内容同质化竞争。
“智慧内容是我们智慧营销解决方案中的重要部分,而领先市场的内容创作力,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除了资深的专家内容制作团队,公司更借助大数据及AI算法的云素材库AI管理系统,实现内容制作和投放的智能化、自动化。”董晖表示,在内容竞争上,基于大数据算法分析的管理平台,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精准找到击中市场引爆点的“高传播力基因”,是辉煌明天的优势“基因”。在此基础提升为客户“降本增效”能力,议价能力自然随之水涨船高。
一场对话,有道有术,对未来战略布局和打法清晰明确,34岁的董晖,带着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250人团队,正在改变外界对广告公司的“旧看法”,走向一个“新世界”。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