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广告哄骗用户点击进入按钮,广告的关闭按钮分不清真假.
政务服务应用让居民少跑腿,在线办公应用在防疫期间大展身手,购物和外卖应用成为网民的“必需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标准化的应用程序正在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方便。
然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发现,随着用户时间成为流量时代最有价值的要素之一,一些不良应用正在通过化妆、诱导、隐身等各种套路,在各个环节设卡,制造“时间狩猎场”,大肆“收割”用户时间,从而实现盈利目的。因此,专家建议建立不良应用负面清单,通过加强监管等有效方式构建清晰的网络环境。
“时间猎场”:App就像“蛇”。
“过去7天,你的手机使用了39小时58分钟,解锁474次,平均每20分钟解锁一次。”25岁的杨森在广东一家金融公司工作,是典型的“Z世代”青年。最近,当他打开手机的“屏幕使用时间管理”功能时,吓了一跳,直言没想到自己每天要花近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屏幕上。
像杨森这样在线生活比例很高的网民并不孤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间为每周28小时。其中,通信、网络视频、网络音频app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常用的软件,其使用时间占比超过10%。
“现在应用不仅可以互相唤醒,甚至可以跨设备精准推送广告。”在江西南昌电商行业工作的王群,常年使用两部手机。最近,他惊讶地发现,在一款手机购物软件上搜索了一款冷门产品后,另一款手机的短视频软件迅速推送了同一款产品的广告。
第一名抖音
第二名快手
第三视频号
第四名西瓜视频
第五名抖音火山版
第六名腾讯微视
第七名好看视频
第八名美拍
第九名随刻
第十名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