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瓜小型化、礼品化趋势的增强和市场销量的逐渐增加,种植小礼品西瓜已成为南京当地西瓜种植户的普遍共识,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小型礼品西瓜的栽培要求技术水平高、劳动投入大、管理精细。为节约人工成本,简化种植流程,在江苏省现代农业(西瓜)产业技术体系浦口推广示范基地项目支持下,南京农技推广站积极探索大棚西瓜半粗放管理高效集成技术。在2018年项目实施期间,示范温室中的中型西瓜将稀疏种植(每667个。
种植300株/m2),减少杂交次数,应用蜜蜂授粉等措施,种植效益明显提高。有鉴于此,2019年项目实施期间,南京早春大棚的小西瓜将密集种植(每667个。
M2种植600株),进行精细化管理,后期分叉需要更多劳动力,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第二批西瓜产量极低,示范早春大棚小西瓜中密度种植(每667株。
M2种植450株),半粗放式管理,减少叉子和人工,后期放蜂授粉,应用覆膜育苗、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技术。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3 700。
公斤,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相比于早春大棚小型西瓜常规密植栽培,产量提高85%,效益增加36.3%。现简介如下:
# 1成本效益分析。
早春大棚小西瓜栽培采用稀植(每667 m2 450株),少分叉,半粗放管理(示范区)。后期配合蜜蜂授粉,推广高效集成技术。与传统的温室密植相比(每667。
在m2(对照区)种植600株,采用人工授粉,按市场零售批发价格计算,总产量提高85%,总效益提高36.3%。
# 2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接穗选择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低温弱光、较耐热、小果型西瓜品种,如小兰、苏蜜9号、美惠、苏梦等。砧木选自亲和性好、抗枯萎病能力强、根系不易老化、对果实品质无不利影响的品种,主要包括葫芦和葫芦。
常用砧木品种有京欣砧1号、京欣砧2号、刚强1号、刚强2号、长瓠瓜、新土佐及长颈葫芦、超丰F1等。
# 2.2苗床和基质。
2.2.1 育苗用具、用材准备
准备好育苗穴盘、育苗基质、刀片、专用塑料嫁接夹、竹签等。
32孔托盘或50孔托盘,32孔托盘有利于接穗苗的成活和生长。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瓜类专用育苗基质,如丹阳的“绿在其中”、镇江的“育芽基质”、江苏的“促农”等。
2.2.2 苗床准备
选择避风向阳处建南北向大棚育苗床。的苗床宽1.5米,其长度取决于幼苗总数。它由电热丝加热。苗床翻深20 cm后,将土面整平,再铺5 ~ 7层。
厘米厚的稻草或麦麸,浇水后,铺1层薄土,铺电热线,铺1层细沙,再铺1层稻草,最后放置塞子。
表1半粗放管理与精细管理的成本效益比较。
# 2.3催芽播种。
1月下旬―2月上旬播种。采用贴接法,接穗比砧木迟播23 d,确保砧木和接穗适期嫁接。
2.3.1 种子处理
干热处理法:运用种子干热处理箱,将接穗和砧木种子置于35 环境下处理24 h,再将温度升至50 处理24 h,接着加热到72并干热处理72。
h;然后冷静下来。
50 ℃处理24 h,35 ℃处理24 h,进行上述2个温度的缓冲处理后,将种子自然冷却至室温备用。温汤处理法:将砧木和西瓜种子分别放入55~60 ℃的温水中,搅拌15 min,以预防病菌侵染,然后捞出种子,将水沥干。
将接穗和砧木种子用10%磷酸三钠溶液分别浸种消毒30 min和60 min,以预防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消毒后用清水洗净,用清水浸泡12
h,让种子充分吸水膨胀,捞出后让其自然沥干。12 h后用2.5%的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预防蔓枯病、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
2.3.2 催芽
将消毒处理好的种子,用湿毛巾或纱布包好,放在30 ℃左右的环境下催芽,待80%以上种子发芽后拣出,即砧木和西瓜种子胚根露白并长至0.5
cm时拣出,以备播种。
2.3.3 播种
播种前将装好基质的穴盘浇足底水。砧木种子胚根向下平放在育苗穴中间,每钵1粒,盖土厚度为1.0~1.5
cm,播种后覆膜保温。接穗的种子同样播在育苗盘内,并注意播种均匀。 播种至出苗前,白天棚温控制在25~28 ℃,夜间控制在18~20
℃。当70%种子出芽时可适当降低环境温度,晴天以白天20~25 ℃、夜间15~20 ℃为宜,阴天温度应降低2 ℃左右。
这一阶段在温度管理上要防止出现昼低夜高的逆温差,以免下胚轴徒长,形成“高脚苗”。当幼苗长至2叶1心时,夜温应控制在15~16
℃为宜,以控制徒长。水分管理上,播种后应先浇透水,从出苗到2叶1心期间,应使基质含水量维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5%~85%。
2.4 嫁接
于2月中下旬嫁接。接穗苗子叶平展至1叶1心时最宜嫁接,首先将接穗苗拔出,在装有50%多菌灵1
000倍液的2~3个盆中依次浸洗2~3遍,起到消毒和保鲜的作用。 砧木以1叶1心至2叶1心时嫁接为宜。嫁接采用贴接(切接)法,用刀片在接穗苗顶端2
cm处,成30°角削出一个光滑的单楔面,斜面长0.4~0.6 cm;将砧木沿茎顶端成45°角削去1片真叶和心叶,
随后立即将削好的接穗苗与砧木苗斜面贴合在一起,用专用塑料嫁接夹夹牢。
2.5 嫁接苗床管理
嫁接苗床建于大棚内,实行3膜覆盖,以促进保温保湿、快速成苗,即无滴地膜+小拱棚+大棚。
嫁接当天,嫁接苗盘上平铺塑料无滴地膜,边嫁接边覆盖,嫁接结束后再密闭小拱棚。 嫁接第2天起,白天揭开小拱棚膜,傍晚后密闭。
苏蜜9号西瓜苗期对温度要求比其他品种要高1~2 ℃,因此嫁接后4 d内保持昼温在30~32 ℃,夜温14~15 ℃。每天上午轻揭地膜换气1次。4~5
d后,当接穗第1片真叶展开,揭去无滴地膜,全天覆盖小拱棚膜。伤口愈合后,逐渐加大通风量,温度管理恢复正常,白天保持在25 ℃左右,晚上不低于15
℃。嫁接后4 d内,地膜内湿度保持饱和状态。嫁接当天,大棚外需进行遮阳;第2天起,地膜内不宜超过35
℃,大棚一般不需要再遮阳。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用电灯泡或LED光源补光。嫁接成活后及时去除砧木上生长的侧芽,及时摘夹。注意操作要轻,以免损伤子叶和松动接穗。
嫁接苗达3叶1心时,视苗情可追施0.2%的水溶肥,促生壮苗。苗床正常保温、保湿,做好通风管理。
# 3 定植
3.1 建棚整地
定植前1个月,搭建顶高2 m以上、跨度8 m的钢架大棚,考虑高温季节需要通风,长度不宜过长。 建棚后整地做畦,棚内左右双畦,畦宽2
m左右,中间留30 cm畦沟。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 500~2 000 kg、腐熟饼肥10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15
kg,70%施入畦沟,30%撒入畦面,适量的基肥可使植株前期生长不会过旺。
3.2 移栽
采取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低密度定植。2 月下旬至3月初,选晴天移栽嫁接苗,每畦1行,株距50 cm,每667
m2移栽瓜苗450株。距离瓜根15
cm处铺设滴灌管,栽后浇足定植水,待水完全渗透后瓜行覆盖无色地膜。其他裸露地面铺黑色地膜,之后再搭建小拱棚,早春夜间小拱棚上再覆盖草帘保温。
# 4 大田管理
4.1 温、湿度管理
定植后3~5 d,密闭大棚,增温保湿 。坐瓜前以保温为主,白天棚温控制在25~32 ℃,超过32 ℃时通风降温,夜温适宜在18~20
℃。坐瓜后,通风量适当增加。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棚内白天温度以25~32 ℃为好,夜间为15~20 ℃,高于32 ℃或低于10 ℃对开花结果不利。
一般4月中旬揭去小拱棚。5―6月,棚内温度超过36 ℃后,除大棚两端加大通风外,还需两侧大通风,并于傍晚或早晨及时补充水分。
4.2 肥水管理
第1茬瓜长至鸡蛋大小时,结合灌水施肥2次,每次667 m2用尿素10 kg,三元高效复合肥10 kg,硫酸钾10 kg,并补充少量钙、硼肥,隔7
d施1次。 果实定形后,宜少浇水。第1批瓜采收后,施足接力肥,每667 m2施用硫酸钾、尿素各10
kg。结合防病治虫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保证后续侧蔓坐果对营养的需求。
4.3 整枝压蔓
采用三蔓整枝,在基部选留3条健壮藤蔓
。第13片叶节位处开始留第1批果,每蔓1果,坐果前摘除所有侧蔓。第1批瓜坐稳后,暂不打叉,实行半粗放管理,为后续坐瓜,实现高产高效打下基础。
第1批瓜坐稳以后,所发侧蔓的雌花通过蜜蜂传粉继续坐瓜。当侧蔓雌花坐瓜(第2批瓜)后,视长势适当打叉或摘心。
具体做法是:当侧蔓铺满地面时,再摘除无雌花的空蔓,保持地面覆盖一层枝蔓,以保证坐瓜侧蔓叶片的最大光合作用;若侧蔓枝叶过密,则在雌花前3~5片叶处摘心,以促进坐瓜。待第2批瓜坐稳后再视长势,重复坐瓜前打叉方法,适当打掉多余无雌花藤蔓,促进后续侧蔓雌花继续坐瓜,同时适量补充肥水,防止早衰。
4.4 授粉及疏果
早春大棚小型西瓜在第13节位第2雌花开放时,因温度较低,一般无花粉,为提高坐果率,须人工喷施氯吡脲。
一般7:00―10:00时授粉,授粉后对每朵雌花做好标记。瓜直径7~8 cm时选留壮瓜,平均单株留2.5~2.8个正形瓜。坐果后15~20
d“转身”,使西瓜皮色均匀一致。
4月15日以后所发侧蔓雌花,通过蜜蜂传粉,促进授粉受精,以提高后茬瓜果的坐瓜率。授粉蜜蜂的品种为当地意蜂,1棚放置1箱,每箱3脾,其中1张盖子脾,以利于后续补充工蜂数量。棚内放置蜂箱以后,可放任植株自然坐果和生长,无需疏果。蜂箱从蜂场运送到大棚途中应关闭巢门,进棚之初,巢门先开一个只能让1只蜜蜂挤出去的小缝,待其适应后逐渐开大巢门。蜂箱放置于棚中间偏后的位置,巢门与大棚走向一致,并适当垫高箱体(最好置于离地面约0.5
m的干燥处),加强棚室的通风换气工作,避免大棚内过高的湿气侵扰蜂群,使蜂群始终处于良好的通风透气条件下。每隔4
d左右饲喂食糖1次,及时向蜂箱的水槽补充饮水,并适当补充盐分。 蜜蜂对农药特别敏感,在对大棚内作物进行喷药防治病虫时,应暂时将蜂群搬出大棚,喷药后2~3
d再搬入。5月下旬气温升高后可以将蜂箱搬至棚外。
#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主要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综合防治西瓜的病虫害。
5.1 农业防治
采取农业生产综合措施,在嫁接换根的基础上, 进行轮作(如瓜―菜、瓜―稻等方式的轮作);及时整枝,防止枝叶郁闭,以利于通风透光等。
5.2 物理防治
西瓜定植后,田间设置黄板、杀虫灯等工具诱杀蚜虫、斑潜蝇、粉虱等害虫。 通过环境调控,即白天提高大棚温度达到32~38
℃,加大抑制炭疽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7月份在棚内施用石灰氮,进行夏季高温闷棚消毒等措施,减少下茬及来年田间病、虫、草害的发生。
5.3 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苏云金杆菌等进行预防病虫害。喷施正业海岛素等提高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
# 5.4 化学防治
5.4.1 病害防治
整个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立枯病、蔓枯病、炭疽病等,以预防为主。嫁接苗出圃前1~2 d,喷施阿米妙收+叶枯唑,以防多种西瓜病害的发生。
定植以后至3月份,以预防蔓枯病为主;4月份以预防炭疽病为主;进入5月份,同时做好对白粉病的预防工作。
蔓枯病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灌根(每次667 m2用药500 g)。
炭疽病用80%代森锰锌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5.4.2 虫害防治
主要做好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工作。坐果前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喷雾,或灭蚜灵烟雾剂每次667 m2用药300 g,或3%啶虫脒1
500倍液喷雾。坐果后用苦参碱喷施。
# 6 适时采收
第1批西瓜,雌花授粉到果实成熟需35 d左右,以后几批随着气温上升,一般25~30 d即可采收。
上一茬瓜采摘时,部分下茬瓜已坐果,注意采摘时不要过多扯动藤蔓。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种植知识,持续关注吉祥农业,为您种植养殖过程中答疑解惑。也希望大家帮忙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掌握种植技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