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猪短租为什么登录不了,小猪短租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在100亿元规模的共享住宿市场培育了3只独角兽。为什么后面来的小猪肖特能跻身豪门?行业竞争格局将如何变化?   

  

  与单车共享中的硝烟相比,共享住宿领域一向低调,但战争似乎濒临。   

  

  2017年11月,国内知名民宿在线预订平台小猪短租宣布完成1.2亿美元的Series E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正式加入“独角兽”阵营。   

  

  至此,中国共享住宿的赛道上已经有三家“独角兽”公司——途家,在获得大额融资的同时,试图与小猪短租同时向海外扩张,并努力布局中国共享住宿行业的“鼻祖”Airbnb(中文名“Airbnb”)。   

  

  “三足鼎立”态势已经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Pig短租的融资前一个月,途家还获得了3亿美元的E系列融资。依靠中国市场的红利,Airbnb在2017年底欣喜地宣布,首次实现年度订单盈利。   

  

  三巨头在互相追逐。谁会跑得更快?他们面临着什么样的行业问题?   

  

  争议与坚守   

  

  小猪短租,2012年8月正式上线,模仿Airbnb,从C2C B&B的短租模式起步,5年成长为独角兽。目前融资总额达到2.7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小猪短租覆盖中国384个城市和海外100个城市,国内房源25万套,房源自动上传,每天新增房源1500套,活跃用户2000万。   

  

  五年前,小猪崽short租,无休止地争论这种获得住房的C2C模式。   

  

  短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驰曾负责Jiji.com蚂蚁短租项目。由于与Jiji.com管理层意见不合,他与王连涛共同创立了短租。当时,陈驰和Jiji.com管理层最大的不同是,Jiji.com倾向于线上到线下,认为陌生人不可能打开家门接受别人。但是根据陈驰的说法,   

  

  共享经济的发展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跨越鸿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他坚信小猪短租的C2C才能真正发挥共享经济的作用。   

  

     

  

  小猪短租创始人陈驰。   

  

  在O2O与C2C的纷争中,短租固守后者。当时C2C模式的代表Airbnb已经完成了1.12亿美元的B系列融资。   

  

  说服个人把房子放在平台上和陌生人分享并不容易。为了让别人接受短租,陈驰自己成了小猪短租的第一任房东。出差期间,他把沙发租给了一个在北京志愿完成小猪短租第一单的女学生。“为了获得种子用户,我们的创业团队把自己的家放在平台上,还发动身边的人做房东,通过人际关系增加。”陈驰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说。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年。   

  

  钩藤金融在梳理小猪短租的融资过程后发现,小猪短租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年度融资节奏。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陈驰承认公司成立后前三年的融资被大多数投资机构拒绝。“2014年B轮融资最难”,当时房子数量增长缓慢,数据也不好。此外,小猪短租的商业模式不成熟,投资机构也排斥共享经济模式。这两三年,小猪短租一直在练内功,打造产品模式和上下游服务体系,没有太多的推广,拓展市场主要靠人际沟通。   

  

  直到2015年3月房源扩大后,C轮融资才开始顺利展开。小猪短租的房源数在2015年得到规模化扩张,同比2014年增长了350%,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500%。2015年下半年开始,小猪短租慢慢呈现出“供给端大幅增加,用户需求多元化”的平台效应。   

  

  2016年6月,为了战略扩张,小猪短租更名为“小猪”,用新口号“居住自由主义”取代了原来的“人情通融”。当时陈驰说,未来仔猪不仅要做短租,还要构建更大的平台战略,在整个住宿领域构建大生态圈。   

  

  这个生态圈不仅包括短租,还包括保洁服务、就业、装修、摄影、智能设备、长租、旅游等等。小猪的商业模式正在变得   

  

     

  

  小猪短租的融资过程。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仔猪活跃用户1000万,年交易额11.5亿元。2017年9月,房源数量同比增长350%,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320%,平台年营业额同比增长350%以上。   

  

  “独角兽”的成长绝非一帆风顺。小的   

猪扛住了房源增长缓慢、融资受挫等困难,坚守C2C模式,终于在如今的共享住宿“三巨头”中占到一席之地。

  

机会与隐忧

  

2017年,国内在线短租行业逐渐进入爆发期。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在线短租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短租市场交易规模为87.8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125.2亿元。据VC

  

SaaS数据显示,2017年是我国在线短租创业公司有史以来获得融资次数(13次)最多的一年。

  

  

▲在线短租市场规模及预测,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

  

就在小猪宣布完成E轮融资的前一个月,途家宣布线上平台获得由携程与全明星投资基金领投的3亿美元E轮融资,融资后估值超15亿美元。在此之前的2017年3月,Airbnb完成10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已超300亿美元,2018年有望IPO。

  

无论是流量还是资本,都在向分享住宿行业的头部公司汇聚。途家、小猪、Airbnb三家“独角兽”公司,已经基本确定了市场格局。

  

成立于2011年的途家凭借B2C模式在分享住宿行业站稳了脚跟,通过各种合作形式迅速获得房源,包括地产商闲置房源、品牌公寓、途家旗下自营公寓、个人房源等,还整合携程、去哪儿旗下的民宿客栈业务,以及并购蚂蚁短租。目前,途家房源量65万套,稳居国内短租市场第一,而小猪国内房源25万套,Airbnb在华房源15万套。

  

  

▲短租三巨头情况对比。

  

毋庸置疑,途家在房源和产业联盟方面更具优势。但有业内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分析称,“尽管获得了携程等线上大流量入口,但据了解途家的流量仍然撑不起它那么多的房源,有些房源签了合作却没有量。”。

  

此外,途家推行标准化服务,并不能被所有房东接受。相反的,小猪坚持民宿特色化、多样化,在2015年7月以后开始增加个性化房源。前媒体人潘采夫加入后,推出针对文艺青年的“城市之光”书店住宿计划,还有住进花店、剧场、乡村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吸引越来越多艺术家、媒体人、自由职业者成为小猪房东,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

  

  

▲小猪短租此前推出的书店住宿。

  

国内两家企业厮杀之际,Airbnb也在2015年杀入中国市场。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在C端分享领域里,Airbnb与小猪两家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Airbnb最初在中国的发展有些水土不服,两年内换了4位高管,原因是进入中国市场后仍然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交易和营造社区,但在服务体系上做得不够。受挫的Airbnb最近也在调整在华战略,Airbnb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战略官内森布莱卡斯亚克透露,目前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美国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Airbnb最大的市场。

  

虽然效仿Airbnb起家,但小猪在本土化方面做得更好,除了构建市场,还提供摄影、信用、安全、住宿保洁等的基础服务。

  

据了解,不少国内民宿房东在Airbnb渠道能获得更高质量的客源,但同时不得不依赖于小猪提供的基础服务,例如智能门锁。小猪的E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拓展新城市、完善服务生态和品牌上,且金额最大的一笔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陈驰表示,短租模式早期宛如生长在一片荒野之上,没有供给,没有信用基础,也缺乏用户认知,发展至今虽然已形成平台效应,但仍要面临法律法规、基础设施以及信用体系三大难题。

  

和酒店行业一样,分享住宿行业的安全保障、信用、服务标准化程度受到市场质疑,随着竞争的深入,更多的问题被暴露出来。Airbnb针孔摄像安全事件、毁房的信誉问题,蚂蚁短租的“租房被盗搬”事件等,都暴露这些分享住宿企业们在面对房东房客纠纷时的监管职能缺失。

  

此外,虽然分享住宿类企业一直在强调产品特色、个性化需求和住宿体验,但在价格和舒适便捷度上仍整体落后于国内许多连锁酒店。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关监管与标准尚未成型,C2C模式的分享住宿还未获得合规身份,这可能是小猪、Airbnb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