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很流行的名词,你一定听过,叫Vlog。
4月25日,抖音宣布将“1分钟视频”发布权限向平台所有用户开放,并鼓励用户将自己的生活,拍成1分钟的Vlog。
为此专门设立了10亿流量扶持计划,推动1分钟Vlog视频的发展。
同时,百度的好看视频也把Vlog作为今年的发展重点,推出Vlog蒲公英项目,投入5亿现金补贴Vlog视频输出。
从15秒到1分钟,甚至有些账号有5分钟权限,单个视频的容量变大,可以播放的空间也变大,很容易理解。
但是Vlog又是什么东西?
如果你还不熟悉这个词,说“视频博客”,你会瞬间明白Vlog的意思。
那就是通过拍视频而非文字写作的方式,来创作日志,传递信息,连接客户。
Vlog最早在美国的Youtube平台上流行,并逐渐传播到中国。
不过刚开始只是一些明星、行业大咖,通过社交平台,拍摄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日常视频,有点像纪录片风格,受到粉丝追捧。
所以早期的玩家集中在一小群头上,并没有接触到普通大众。
如今,在几大平台的推动下,曾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休眠状态的博客,在5g时代可能会通过视频带血复活。
那么,Vlog将成为短视频下一个风口吗?企业有必要去跟风拍Vlog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各大平台都在推Vlog。
短视频流行后,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以Tik Tok为代表的平台用户增速开始放缓。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他们也面临审美疲劳的问题。也有很多理性的用户觉得在Tik Tok花时间娱乐内容是浪费。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用户对短视频平台的粘性降低。
对于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15秒内可以播放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内容总是停留在表面,无法更进一步。
在5g时代,如果过去所有的内容都值得用视频重做,那么仅靠15秒的短视频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为了打破增长瓶颈,增加用户粘性,平台有必要推出各种时长的视频,覆盖更多层次的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Vlog的出现无疑符合这个目标。
对企业来说,我认为视频从“短”到“长”,是不是风口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企业用视频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这已经占据了一个大窗口,是5g时代网络营销传播的必备内容形式。
但从15秒延长到1分钟后,短视频拍摄的主题和技巧需要相应改变,以满足Vlog的特点。
因为,当只需要15秒的时候,因为时间短,很多东西还是可以被忽悠的。当用户觉得不好看的时候,就突然停了,播完了。
延长时间以后,一个视频要策划制作更多内容去支撑。
想象一下,如果你想拍一个拧螺丝的短视频,短视频不到15秒就能轻松完成演示过程,即使没有创意,也能蒙混过关。
但是如果你想在Vlog模式下拧螺丝,如果从头到尾还是一个枯燥的演示过程,让用户看你拧一分钟,估计用户就要崩溃了。
事实上,对于低内容价值的视频,用户已经忍了前10秒。
如果真的看不到亮点,就关掉看下一个。这会导致1分钟视频播放速率远低于15秒视频,影响视频的推荐量和播放量。
所以,虽然Vlog本意是记录过程本质的纪录片,但如果你不是大V星人,视频过程普通,没有吸引眼球的内容,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image/RLg7QCu9uVS7Nb' alt='比抖音还火的Vlog到底是个啥?搞这个能更容易来钱吗?' />因此,如何让观众从头到尾饶有兴致地看下去?
拍摄者在节奏起伏、故事性、悬念设计、剪辑技术各方面,都在考验视频策划的整体制作水平。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1分钟Vlog相比15秒短视频,不是简单地把拧螺丝的15秒延长到拧1分钟那么简单。
视频时间越长,内容门槛更高,企业做短视频营销的难度越大。
从最简单的演示视频来看,企业如果做Vlog,适合拍摄那些过程富有变化的内容,否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后期剪辑来增加这种变化感。
从这个角度,Vlog在国内要做到像15秒短视频那样流行,其实并不容易。
我觉得形式上,不一定非要把Vlog拍成记录日常的日志性内容或纪录片,这个定位会导致Vlog始终局限在头部玩家手中,无法广泛普及,形成风口。
因为普通人的日常,实在没啥可看的,除非你是明星、大V。
企业完全可以将1分钟短视频自由发挥,拍成故事性小电影、专家型知识讲座、资讯播报等任何你想拍摄的内容。
类似博客刚推出来的时候,本意是让你写网络日志,但大家对博客平台的利用,到最后是可以承载任何形式的内容,博客盛极一时。
现阶段,对于Vlog,大家都在探索期,什么样的内容能容易脱颖而出?期待你的实践去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