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学生放假回老家,总喜欢见面一起出去聚会玩,增进友谊。其中,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是需要4-10人配合的游戏,如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在长沙最繁华的五一广场,街上并排立着“剧本杀”的招牌,一小群年轻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为剧情争得面红耳赤。但现在看来不同了。一位被剧本杀死的老板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一两个人来演。我们帮助他们匹配其他陌生玩家,并建立多人游戏。”在社交平台知乎上,有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那个在密室里玩,从群里逃出来的小姐姐?”很多人说:“我经常一个人玩,感觉很好。”。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一个人演剧本杀人,和六七个陌生人在一个密封的房间里演他们的角色,沉浸其中,浑然不知三四个小时的流逝。曾经,我们出去玩是为了和朋友聚聚,但现在我们更倾向于一个人娱乐或者认识新朋友。普特南在《独自打保龄》中指出,20世纪后期,美国倾向于单独开展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越来越低。中国年轻人似乎已经进入了那种状态,更喜欢独自娱乐。
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说,个人人际网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强关系和弱关系。关系强的人感情联系也强,比如多年来血浓于水的同学亲戚。而关系较弱的人际交往相对松散,没有强烈的感情,比如在游戏或比赛中遇到的陌生人。
年轻一代似乎不再依赖牢固的关系,而是以更开放的心态建立薄弱的联系。因此,与过去不同,人们通过娱乐、聚餐等方式来维持好朋友的需求很大。这种需求的减少,家长很难理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乡土社会和熟人社会。学者卞曾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是一个人际关系很强的社会,人们需要依靠人际关系去完成很多事情。然而,年轻的大学生正在逐渐离开自己的城市,通过互联网与更多的城市人联系。他们意识到家乡童年以外的朋友也能给自己带来很多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而不是依赖以前的朋友。我也意识到新朋友可以很快成为亲密的朋友,甚至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信息交流。
年轻人更注重自己的经历,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组织朋友娱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包括协商时间、地点、游戏风格,甚至要求和谁一起玩。城市的节奏在加快,节假日很少。年轻的学生更喜欢在这个短暂的假期里玩得开心。随着自我愉悦文化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娱乐活动,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体验,其中“及时满足”是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的一个朋友说:“听说下午有一个剧本,非常脑洞大开,所以当天晚上就想演一场,体验一下剧本里刺激又恐怖的场景。我不想委屈自己去迁就别人的时间和别人的喜好。”一个人组队方便,能尽快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所以这种组队方式逐渐流行起来。
年轻人新玩法的背后,其实是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变化,取悦自己的文化渗透在社会身体的毛细血管中。面对这种变化,长辈们可能不太理解,习惯给自己贴上“孤独”、“不合群”的标签,但总的来说,社会越来越宽容了。知乎的问题下,更多的是理解和欣赏的话语,比如“每个人都开心才是最重要的”,“这种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五一广场的街道上,像学生一样的年轻人走进了一个剧本杀室。房间里的所有玩家似乎都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们笑得很灿烂。
作者:黄。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