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给你出了一份考卷,里面涵盖了几个00后的QQ对话:dbq、xswl、nss、nbcs、zqsg、走花、扩栏、火……这些网络流行的社交俚语在“00后”里你能理解多少?如果你能理解,恭喜你跟上了最新的流行语。
随着社交媒体上“00后”和“05后”的出现,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缩写、缩略语和新词成为了热门话题。有人认为这些俚语“很少像生僻字”,有些词根本没必要缩写。也有人认为这些俏皮话很有意思,就像当年的非主流、火星人的作品一样,代表了年轻一代的创造力。无论如何,如果你想了解“00后”,你可以从了解他们的社交“黑话”开始。
" dbq"="对不起"。
“nss扣1分。”朱思宇,一个18岁的高中生,在对话框里打出了这些字,并且清晰的回复了“1”——,就像某种暗号一样。这是一个发生在“00后”的普通对话。这里的“nss”是“暖谈”的缩写,指的是QQ空间里的“谈”。“按钮1”类似于“呼叫”
1 ".有一种说法是它来自游戏。比赛中,队友回复“1”表示自己有或附议、知道等。而“0”表示他没有,这是从它派生出来的。
除了“nss”之外,“00后”的社交俚语也能列出一长串。有的是中英文缩写,比如,“dbq”是“对不起”的拼音缩写,“xswl”是“笑死我了”,“zqsg”是“真情实感”,“nbcs”是英文“无名之辈”。
“关心”的缩写意思是没人关心,也没人关心。有些与00后最常用的社交媒体QQ有关。比如“cqy”就是“Q友”,意思是在QQ上交朋友,维持友谊。“扩展列表”意味着请求扩展好友列表;“躺在名单上”的意思是“加了qq的朋友不说话,而是静静地躺在名单上”;至于“保火”,则是朋友互动频繁的象征。QQ好友总是不停聊天,会有火花。7天小火花不中断,30天大火花。所以,每天保持至少给对方发一条信息,就是“保持火花”。“弧”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意思是“离开而不回任何消息”,所以可以分为“饭弧”、“厕所弧”、“睡觉弧”和“行走弧”,大概是从“反射弧太长”这种说法来的。
“黑话”诞生于具有明显属性的圈子,如粉圈、游戏圈等,是指在某一群体中已经确立的固定用法,尤其是不为大众所知的特定用法。有来自网络名人或网络金句的,有来自偶像化文化的,有为了方便而缩写、缩略的,也有纯属无稽之谈的,纯属偶然产物。“例如,‘基础练习6’等。是游戏主播玩的一个梗,后来在游戏中被大家广泛使用。”“00后”网友“热狗”说。大三学生张小雯介绍,《走花道》源于综艺节目制作101,主要是粉丝们用来帮助爱豆,祝福偶像万事如意。
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许多“俚语”的来源是无法考察的。即使是“00后”,也不是所有的社交“俚语”都是按顺序接受的。“我玩游戏,用QQ,我熟悉游戏和QQ的‘俚语’。我不熟悉它,因为我不是偶像。”朱思宇说。归根结底,使用什么样的“俚语”以及使用频率取决于用户所处的圈子。
“黑话”的乐趣在于圈地的自萌。
“因为打字更方便!”当被问及“dbq”、“xswl”等社交俚语流行的原因时,很多“00后”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在他们看来,在玩游戏或聊天时,使用拼音缩写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并以低廉的价格行事。同时,“黑话”也代表了最新的时尚潮流。如果不想太早落后,就要紧跟“黑话”潮流。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圈地发芽”。这些“黑话”被视为“00后”用户的特定“码字”或“符号”,具有只有“圈内人”才懂的特点。通过“我懂/他不懂”的操作,达到排除“外人”的目的。“这些词xswl大多会在00后使用。用“俚语”聊天可以区分年龄,让朋友更好。”“热狗”说。朱思真更是直言不讳。“对方不理解,说明他年纪大了,不想和他聊天。”因此,“俚语”成为了一种识别和建立身份的方式。此外,有时,“俚语”被用于自我隐藏的目的。如果公众演讲不想被家长或“90后阿姨”解码,那么使用这些不知名的黑话是最好的选择。张小雯解释说:“有了‘俚语’,即使父母看到了,他们看起来也很愚蠢。这是年轻人自己的交流方式。”
其实网络上的“黑话”并不是“00后”的原创。“80后”和“90后”都发明了(或正在发明)一套只在小群体中传播的话语规则。比如曾经相当流行的“orz”,代表“失去理智”,意思是“崇拜”;“233”来源于茅浦表情233号,是一种捶胸顿足、哈哈大笑的表情。发帖时网友加了一个“233”的后缀,表示各种意思的笑声。至于每年评选出来的网络流行语,某种程度上也是“黑话”。
什么样的俚语才能出圈?
“在社交网络中谈论‘俚语’时,话语的语境比这些词的含义更重要。它们更多地与大多数人世代生活的媒体变革和网络文化发展有关。”浙江传媒学院教师、网络社区研究员汪哲介绍,作为一名“80后”,她是校园论坛的用户,会感知到论坛论坛中诞生了很多“80后”的“黑话”,如orz、幽幽、ptpt、cmft、tjjtds等。多为象形图或英文缩写。“当时BBS论坛并没有提供那么多丰富的表达方式,很多“黑话”都与情感表达有关。”后来,随着论坛的退出,这些词几乎没有被使用。同理,“00后”的很多聊天“黑话”和QQ的社交功能有很大关系,因为它包含了“00后”最多的粉丝和玩家,而且他们都是建立在QQ上的。“这些‘俚语’的特殊形象结合了情感表达、QQ的常见功能和社区文化,结合得越好。
对于圈外人来说就更难理解,也更有趣。”也有观点认为,要理解网络“黑话”的意思其实并不难,结合社交情境的上下文就能理解,难的是使用,需要有一个以这些话为共同语言的社群来一起使用,比如某个bbs的用户、粉丝QQ群、弹幕、某个网络游戏的家族群等。
网络时代,新的“黑话”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在学习中,并且会将之视为自己所处圈层的身份标识。一般而言,这些“黑话”的使用情境和人数增多之后,会出现一个大量使用这些话语的热门帖或科普总结帖。“这很像语言辞典的编撰过程,这些帖子在介绍‘黑话’时,其实也在介绍一个网络社群的日常。之后若没有大众媒体推波助澜,‘黑话’很难出圈。最终成为大众流行语的往往是那些不太需要特定使用情境的、能唤起大多数人情感共鸣的黑话。”王喆说。
现在,轮到“90后”感慨“追不上潮流了”。不论如何,你开始学习“00后”的‘黑话’了吗?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姜小玲 题图来源:邵竞 制图 素材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