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高级段子幽默笑死人 抖音文案搞笑幽默小品

  

     

  

     

  

     

  

  最近,网络上的古汉语英文名翻译掀起了一波谐音梗..   

  

  _-这是美术学院的第167篇文章-_.   

  

  谐音词干的创作似乎从未停止过。今天早上苹果秋季新品发布后不久,网友的谐音片段就出来了..   

  

  网友A:不买12,等13!王守义说,十三香。   

  

  网友B:不要等13,金陵说。13是穷。   

  

  13日,在湖人夺得NBA总冠军,夺得第17个总冠军后,武汉一家名为“任虎宗管峻”的餐厅竟然走红,一天的通话量超过600次。   

  

     

  

     

  

  6月,颤音短视频平台还推出了#谐音梗挑战赛#话题,用户参与发布视频超过1.7万条,播放量达15.9亿次!   

  

  4月,微博上一个处理谐音梗的“陆游生气了”异常火爆。   

  

     

  

     

  

  看了这么多,什么是谐音梗?   

  

  谐音梗,其实就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一种修辞格。   

  

  如果用得好,会充满乐趣,包袱会抖响。使用不当,就不断翻车,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说到谐音梗,必须提到代表人物——“谐音梗王”王建国。   

  

  我是辽宁最省的人,江湖人称我为“辽宁省”。   

  

  张老师出去吃饭,不小心摔断了脚踝。我说他一顿饭就能摔断脚踝,贪吃折(蛇)。   

  

  别瞧不起我。虽然我没有你女儿红,但是我喝过她女儿的红。   

  

     

  

     

  

  因为太多梗烂碎,让人吐不出来,逼得老板李生频频说“谐音梗扣钱”。现在微博上有6.3亿阅读量,3.4万讨论话题是#谐音梗真扣钱#。   

  

  其实随着《吐槽大会》 《脱口秀大会》等一系列节目的热播,脱口秀节目也逐渐被大家熟知。谐音梗作为脱口秀的一种创作手法,既能成为观众的笑料,又不违背节目目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不让脱口秀演员说谐音词干?   

  

  技术含量低   

  

  对于业内优秀的专业演员,如王建国、庞博、呼兰、司文等。他们应该讲一些与谐音梗相比高级的笑话,一个普通人都能想到的笑话。一个你用一点零食就能想到的谐音梗,很容易降低演员的档次,还可能降低节目的可看性。   

  

     

  

     

  

  不具新颖性   

  

  现在基本上你说了一半的谐音词干,别人就能猜出后一半的句子,不是新奇的段子,听起来和陈词滥调没什么区别,显得低级无趣,容易沉默。对于脱口秀来说,一旦沉默就是致命的。   

>   

  

但其实,谐音真的是一种修辞手法,和双关有类似之处。而且,在文学创作中,不少名家就爱用,既能表达心中所想,还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以经典名著《红楼梦》来举例,第一回出现的人物甄士隐、贾雨村,其实就暗示了 “真事隐” “假语存” 的含义,给读者提前打了预防针。

  

  

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就是 “原应叹息” ,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短暂的青春年华和结局悲惨的叹息。

  

  

同样的,人物的取名也不是那么随便,每个名字都有相应的寓意:

  

甄英莲(真应怜)、冯渊(逢冤)、秦可卿(情可轻)、秦钟(情种)。

  

就连四大家族的姓氏,现在细想也会意味深长:贾(家) 王(亡) 薛(血) 史。

  

  

除了文学作品,谐音梗在小品、相声等表演中也是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法,最经典就是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共同演绎的春晚作品《卖车》。

  

第一轮

  

赵:请听题!树上骑个猴儿,地上1个猴儿,一共几个猴儿?

  

范:8个猴儿!

  

赵:错!俩猴儿!

  

范:怎么呢?

  

赵:树上骑个猴儿,地上1个猴儿,俩猴儿么?

  

范:骑啊?

  

高:骑马那个骑!

  

第二轮

  

赵:请听题!树上骑7个猴儿,地上1个猴儿,一共几个猴儿?

  

范:俩猴儿!

  

赵:错!8个猴儿!

  

范:怎么地呢?

  

赵:树上骑7个猴儿,地上1个猴儿,8个猴儿!

  

范:这回骑7个了?那树受得了吗?

  

赵:你别管树受不受得了,它掉下来也是8个猴儿!

  

高:大兄弟,你可别答了。

  

即使今天再看这段,依旧是十分经典的表演。其实重点不在于“骑”和“七”的谐音梗,而是三位演员出色的表演和天衣无缝的配合,让谐音梗发挥出来了最大的喜剧效果。

  

作为语言学习来说,最开始接触谐音梗,可能就是歇后语了。

  

孔夫子搬家 —— 尽输(书)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竹篮打水 —— 一场空

  

秀才遇到兵 —— 有理讲不清

  

看完每一条歇后语的谜底,似乎都有抖机灵的一种快感,嘴角会不自觉上扬。这时候,不会觉得低级无趣,而是发现语言的奇妙。

  

就好比,生活中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陶瓷碗,都会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春节过年时,一定要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古代结婚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摆床寓意“早生贵子”;一些妈妈们送孩子去考场会身着旗袍寓意“旗开得胜”。

  

诸如这类的讨口彩,就是通过谐音将美好的寓意和某些事物发生关联,给生活增添了些许趣味和幸运。

  

除了这些,谐音已经出现在广告文案、商铺店名、土味情话等等地方,仿佛有人的地方就有谐音梗,能接受的人是笑到肚子疼,无法接受的人则是尴尬到挠头。

  

友情提醒: 涉及到商标使用时,还请慎重使用谐音梗。

  

  

更重要的是, 在孩子认真学习普通话,纠正发音的时候,建议不要让孩子去学习网上那些刻意卖萌的词语、句子。

  

  

  

  

除了汉语学习,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其实也是采用了谐音的记忆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学习外语单词时,用汉语的发音来记忆外语单词的发音。

  

banana 笨啦啦 (英语:香蕉)

  

ambulance 俺不能死 (英语:救护车)

  

bonjour 笨猪 (法语:你好)

  

salut 傻驴(法语:再见)

  

其实, 这种谐音记忆单词的方法并不提倡,也不适用于初学者。既影响孩子思维的建立,又会让孩子搞混单词的读音。

  

根据各语言的音标来记忆单词,背单词时只需要记住单词本身、词性、中文解释;而用谐音的方式来背单词,则需要记住单词本身、词性、谐音词、谐音词与中文解释之间的联系、中文解释,反而是加大了记忆量。

  

所以,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学习标准的发音,根据标准的发音来记忆词语,别再使用谐音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一旦养成习惯,后期难以纠正不说,更会让人无法理解你到底在说什么。

  

对于谐音梗,你怎么看呢?你有看到过哪些让你回味无穷的谐音梗呢?欢迎留言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