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开放“和平定居”的技能意味着什么?
仅在推出四年后,字节跳动的短视频产品《Tik Tok的日常生活》就突破了6亿。
除了Tik Tok,该公司还在许多领域运营数十种产品,从信息和游戏到房地产和教育,其中有许多应用的日活超过1亿。
外界对字节跳动产品迭代的速度和产品创新的能力感到惊讶,并想知道该公司有什么秘密来保持其产品的增长。
在6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字节跳动详细披露了自己的成长秘密,并将这些秘密转化为可重复使用的产品,对外开放。产品的品牌名称是“火山发动机”。
这是继推出企业协作工具舒菲之后,字节跳动在企业服务轨道上的又一次加码。
这次,字节跳动公开了哪些增长秘密?以及,一家公司开放自己「安生立命」的技能,又意味着什么?
#字节跳动成长“秘密”集体亮相。
应用程序和用户之间的第一个联系通常是它的名字。相似的产品,不同的名字,给用户不同的感受,带来不同的下载转化。
字节同时运营数十种产品。名字是怎么定的?之前有传言说Tik Tok这个名字是被一个大师发现的。
其实也没那么神秘。字节跳动副总裁杨振源说,他在做短视频产品的时候,做了很多候选名,同时也做了一些产品的demo。
团队用不同的名字命名这个演示产品,使用不同的logo,花费相同的预算,在应用商店选择相同的位置,测试不同名字对用户的吸引力和下载转化率。
通过这次测试,我得到了一个排名。以这个排名为参考,团队选择了排名第二的“Tik Tok”,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从长远来看更符合认知,更能体现这个产品的造型”。
这种测试有一个特殊的说法,叫做“A/B测试”。包括产品命名、交互设计、算法推荐等等,A/B
测试广泛应用于字节产品的各个方面,被认为是字节增长的“秘密”之一。
字节跳动副总裁杨振源|字节跳动。
据说字节跳动刚成立,创始人张一鸣还在写代码的时候就开始做A/B测试。2014
杨振源于1989年加入字节跳动。他的部分工作是促进这一工具在公司的更广泛使用。
到2016年,甲乙
测试已经成为字节通用的工具平台。如今,这个被字节反复验证的“秘密”增长杀手,已经被纳入“火山引擎”的服务体系,对外开放。
据字节跳动在技术输出上的尝试可以追溯到 2017 年。杨振源介绍,当时,因为今天的头条基于推荐算法。
App,一个手机厂商来找我说:“如果你是推荐系统,能不能帮我们给app store做个推荐算法?」
收到第一笔订单的时候,字节内部有“一些纠缠”,毕竟不是主业。后来,“考虑到技术可以直接复用,额外的成本其实并不大,最后我们决定这么做。”」
杨振源回忆,“我们对App store做了智能推荐,在首页推荐了App,优化了搜索。当时效果出奇的好,应用商店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工程师意识到,原来我们这个产品还是有一定的通用性、普适性。」
现在,Tik Tok的特效游戏也通过火山引擎对外开放。参加AR化妆测试。以前消费者买口红都要去实体店验色。今天,使用火山发动机提供的增强现实,
视觉效果技术,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体验商品。据了解,该技术为某美妆交易客户提升了12.6%的购买转化率。
据火山引擎总经理谭岱介绍,字节跳动的诸多技术能力被组合成“统一基础服务、技术中间阶段、智能应用、产业解决方案”的四层架构。
这四层架构包含了 A/B 测试、智能推荐、增长分析、AR 互动创意等 60
许多单一产品工具统称为“智能增长技术”。这些技术是字节一次性开放增长的“秘密”。
火山发动机功能零件展示|火山发动机。
#“合理循环”和“持续迭代”。
作为字节跳动在奇福赛道的又一次加码,火山发动机产品的初始逻辑与舒菲完全一样。
两者都封装并采用了字节跳动系统中成熟且经过验证的功能和技术。
出字节跳动,为更多公司提供服务,是一次「由内向外」的转化。一家公司内部系统和工具发展得好,有个前提是公司自身的业务要足够复杂。
能否以高效的方式将复杂业务结构化,将目标清晰化等等,算是检验一款工具产品的试金石。
拿 A/B 测试来说,要建立一个准确的 A/B
测试平台并非易事。如何保证测试时流量分割的准确性,确保指标设计和解读的完善性等等,数据分析在某一个环节出现差池,都可能让 A/B 测试的测试变得没有科学性。
据杨震原介绍,字节跳动用 A/B 测试很频繁,「现在每天大概新增 1500 个实验,服务了 400 多项业务,累计已经做了 70 万次实验。」
基于这些需求的反复试炼,不断改善 A/B
测试的工具能力,最终在满足自身使用的同时,也能达到对外服务的商业化能力。可以看到,火山引擎内上线的多数模块都是依照这个逻辑推出的。
即便有对外开放自身技术的实力,一家公司做出这个选择的驱动力又是什么?
发布会上,杨震原提到,技术开放在行业中是个普遍现象,中国的腾讯、阿里,海外的微软、亚马逊和谷歌,都是如此。
最典型的是亚马逊。AWS(亚马逊云计算服务)正是从亚马逊内部走出,如今成为云计算领域巨头的产品。
「最早是亚马逊的一些工程师,把一些内部用得很好的技术,包括运维工具、管理平台、资源分配工具,都开放出去。在很长的时间内,AWS
很少有竞争对手,他们把市场做得很大。等大家回过神来,才发现原来这就是云计算。」
云计算的本质其实正是将信息技术打包的零售生意。亚马逊在这件事情上全情投入,至少有两个驱动力:
一是将现有的工具技术、存储能力复用,通过商业化带动公司业务收入增长;二是将自身技术开放出去,经受市场试炼后,提升自身整体技术实力。
云计算大致有三种服务模式:SaaS、PaaS、IaaS。SaaS 是软件服务;PaaS 涉及开发和运行应用的平台服务;IaaS
则是基础设施服务,包括存储、网络等等。
目前,火山引擎提供的服务主要是 SaaS、Paas 层面,是否会进军
IaaS,据了解,「字节内部还在讨论」。由云计算业务带来公司收入增长,的确可能是字节开放技术能力的驱动力之一。
但在发布会上,杨震原强调开放技术能力,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建设高标准的技术团队」,方法是让公司内部的技术中台去看看外部市场,去迎接更多客户。
对此,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表示, 一家公司做产品,「合理的循环」和「持续的迭代」,这其实是两个思路,两个阶段。
在公司内部发现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完善产品,这种「合理的循环」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就没有再精进的空间了。
这时候,只有主动把自己放在更大的问题面前,去解决更多人的难题,才能实现「持续迭代」。这种「持续迭代」实际是一种进化,这些动作最后也会反哺公司这个组织。
亚马逊做AWS是这个逻辑,字节跳动做技术输出,推出火山引擎,或许也是在这个方向上的尝试。
本文作者:万鸣宇
责任编辑:靖宇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由极客公园 GeekPark 原创发布,转载请添加极客君(ID:geekparke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