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按年龄分层”   

  

  第1177号   

  

  互联网消费按年龄划分圈层   

  

  文字|李编辑|。   

  

  封面执行|王晔策划|刘克利校对|刘方佐。   

  

  本周,当柏华连接到中央银行的信用信息系统时,你过去在柏华和白洁的消费历史将被剥离。日益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会给互联网金融时代透支消费能力的每一个人贴上标签,甚至根据年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子。   

  

  互联网消费圈层目测目前有三   

  

  一、1995-2009年出生的“z”   

  

  一代”,一个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成长起来的年轻群体,在消费中追求精神满足。全球用户规模超过18亿。数据显示,我国Z世代活跃网民数量已达3.25亿,占全部移动互联网用户的28.1%。   

  

  二是伴随着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80后“千禧一代”,偏爱小众消费,严重依赖电商平台。全球用户规模约17.4亿。   

  

  3.1966年至1980年的战后一代是前电子时代的用户,在银发经济的推动下,正在成为消费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与互联网金融、超前消费相对矛盾。全球用户规模约14.2亿。   

  

  中产阶级富裕阶层没进入   

  

  除了按年龄划分金融圈外,还发现基本上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因为不需要而没有进入互联网花园等消费圈。当然,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投资中借款超过这个数额,但这不是消费。中产阶级对信贷非常谨慎。踩了信用卡坑之后,互联网金融又是一个大坑。至于玩股票期货的富人,他们更注重投融资。   

  

  蚂蚁脱去科技外衣并入正规军   

  

  整改中的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将成为平台,科技属性被淡化。金融机构将借助蚂蚁集团的数据洗盘发行消费贷款,与“花”和“借”划清界限。消除过度营销和过度引导消费,定期(每月)向央行实时报告信用信息。   

  

  此外,在资本不变的情况下,蚂蚁联合贷款的放贷能力将大大降低。用户数量将大大减少。支付宝可能会在进入信用信息系统后被迫披露柏华的用户数量。蚂蚁花园的主要运营商也将正式纳入消费金融的正规军。   

  

  白族官方表示,99%以上的白族用户都有良好的使用记录。上报给央行的信用信息会将用户的消费和还款能力暴露在阳光下。至于如何处理过去的消费历史,目前没有公布欠款金额的数据。但提醒用户要量力而行。   

  

  互联网消费门槛提高   

  

  双十一要来了,但是蚂蚁先被压在地上摩擦。如果花圃有明确的消费场景,可以直接反映出对“借园”的监管会更加严格。你在花店买的是一种可以统计的信用卡消费。与直接借入现金相比,坏账率更高,坏账是金融体系的噩梦。   

  

  如果能对用户消费的花坛进行调控,就很难准确控制借贷的借贷属性,资金去向可能是互联网金融最暧昧的领域。和过去一样,透支消费和短期申请过桥资金一去不复返。   

  

  短平快的未来消费趋势   

  

  一般来说,信用卡和消费贷款用户都要花很多钱,监管的干预实际上是在抑制高消费。零售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消费模式将成为新趋势,难怪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运营模式层出不穷。依赖社交网络的团购和日常消费频次可能会增加,双十一电商购物节的数据将反映新的消费趋势。   

  

  结束语   

  

  传统金融服务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互联网金融服务正在重新配置现有资源,用户拥有互联网消费圈的地位。当然,没有独立的富二代除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