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关于不沉迷网络的标题,防沉迷短视频标语

  

  中新网9月29日电(记者谢)近年来,网络游戏行业发展迅速,导致消费者投诉不断增加。   

  

  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网络游戏消费者主要投诉问题报告》显示,当前网络游戏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消费者选择权和财产权受到侵害、涉黄涉暴赌博问题频发、未成年人保护机制不完善、手机游戏app过度索赔等方面。   

  

  侵害消费者选择权、财产权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介绍,侵害消费者选择权、财产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改变未经授权销售的网络游戏产品的属性。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改变出售的角色、游戏道具及其功能、特效等。未经消费者同意,以优化升级游戏产品为名,并以服务协议中“消费者一般授权”条款免除相关责任。   

  

  二是网游停服删档,一刀切处理充值等问题。具体来说,由于公司自身原因导致服务停止后,消费者的游戏账号会转移到其他平台和游戏,或者用其他游戏的虚拟财产进行抵消。即使消费者不接受,相关充值也不予退还;违反有关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查处并停止送达,只退还部分金额。   

  

  三是网络游戏账号缺乏分级处罚机制,申诉和救济渠道不畅。部分网络游戏公司对违规轻微的账号永久关闭,账号内充值的财产无法取出,给消费者造成财产损失。同时,当账户被错误封存或处罚时,消费者在提出有效投诉前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此外,部分游戏公司客服效率较低,难以提供救助。   

  

  第四,罪名混乱。一些付费网游通过“免费试玩”诱导未成年人“入坑”。未成年人免费试用一段时间后,游戏不再提供免费服务,只有充值后游戏才能继续。另外,如果网游运营商在特权服务、VIP等充值项目中没有对自动续费服务给出明确说明,默认勾选自动续费选项,没有设置“无自动续费选项”,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款。   

  

  第五,过度设置障碍刺激消费。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为了刺激消费,在游戏中设置不合理的壁垒,给出诱导性提示或虚假提示,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消费者只能充值甚至连续充值才能继续玩游戏。   

  

  网络游戏涉黄涉暴涉赌问题频现   

  

  一方面体现在网络游戏的不健康内容上。比如一款网络游戏以“培养青少年立体思维,发展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为口号,所以玩家多为青少年。但是,其实是有色情信息的。   

  

  “被曝光后,游戏公司虽然进行了整改,但依然没有封杀涉黄地图。有些地图上的留言板还留有色情文字,有些地图甚至用窗户、椅子等道具迎合一些色情内容。”据报道。   

  

  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的文化氛围不好。玩家侮辱谩骂、封建迷信、“安祖文化”等负面网游文化并不少见。   

  

     

  

  2019年12月18日,多家游戏公司代表联合发布《中国游戏行业未成年人守护宣言》。洪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机制不健全   

  

  报告指出,网络游戏中仍存在实名认证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网游可以默认使用手机号直接登录,无需再次使用实名;有些游戏可以通过其他应用的账号轻松登录;未成年人可以通过其成年亲友的身份信息进行登记登录;关闭弹出的“实名制注册”提示框后,部分游戏仍可使用。   

  

  “现实中,由于未落实实名认证,未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在收费过程中的支付行为,未成年人过度充值纠纷频发。”   

  

  如未成年人李某某(14岁)利用其祖母的有效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在手机上操作游戏。由于   

  

  与此同时,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缺乏实施防沉迷措施的动力,防沉迷体系存在漏洞。一方面破解青春模式非常简单,只需要输入网站的关键词就可以绕过搜索引擎上的青春模式,然后按照特定的方法就可以轻松破解。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身份认证平台,网络游戏运营商未能验证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的玩家的实质性身份,为未成年人使用成人账号登录游戏提供了空间。   

  

  报告还提到,一些网络游戏的家长监管机制也缺失。官网部分游戏产品没有显示任何关于育儿服务的信息,或者即使有相关信息,实际上也没有提供育儿服务。   

  

  手机游戏APP过度索取权限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部分网络游戏存在过度索取用户权益的嫌疑,明显超出合理范围。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大多数手机游戏软件在安装或启动时都需要用户授权和与游戏配置和功能相关的信息权限,如位置信息、设备识别码、读取/修改/删除存储卡、录制音视频、调用短信/电话功能等。   

  

  个人评价的手机游戏软件授权所需的个人信息与消费者通常理解的产品功能并无明显关联,甚至明显超出合理范围,如获得“设备通话记录”和“阅读日历”的权利。   

  

  报告显示,除上述问题外,网络游戏还存在一些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如游戏宣传与实际体验不一致、游戏账号缺乏永久注销(删除)、黑客入侵后财产损失证明难以出具等。   

  

下一步,中消协将密切配合有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持续关注网络游戏有关问题改善状况和消费者诉求,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网络游戏消费监督,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