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雨还在下。我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听着外面的雨打在窗棂上,心里也没那么吵了。想起再过几天就是爷爷去世的日子,我打开为纪念爷爷去世三周年制作的视听资料,开始浮想联翩。尤其是那个时候,跪在画像前,在旁边弹奏着秦腔的“三吹三拍”令人难忘。
九年前的深秋,按照关中当地的习俗,父亲在家乡举行了小规模的祖父逝世三周年纪念仪式。他心怀感激,追求远方,仪式简单,微妙而深刻。所有的仪式都是繁琐而简单的,但追悼会是传统而庄严的。尤其是饭前,我们应该怀着尊重和敬畏的心情提供“饭菜”。我父亲邀请了七八位当地的老年音乐家来演奏几近失传的《三击三拍》。有一段时间,堂鼓铿锵,气氛低沉;青铜戒指又来了,撕心裂肺;乐后唢呐高,笛韵悠扬,灵前孝子思。龚三击不中,悲喜三起三落,顿时把房间里充满了哀愁。这是属于这个院子的唢呐长鸣,在这里工作多年的爷爷奶奶都能听到。
祖父为生计奔波的身影不断出现在眼前:年轻时,他去陕北换过粮食,下到朝邑看叔叔,多少次忍饥挨饿受冻,多少次历尽艰辛;到了中年,农业社会辛勤劳作,负责田间精耕细作,披星戴月,吞苦流汗洒黄土,精疲力尽。当我老了,我担心买房子,担心我的工作变动,担心整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奶奶对我们的爱历历在目:我刚到县城上学的时候,奶奶第一次花钱让我吃肉三明治包子,真香。我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坐在我的小屋里,她是多么的开心。我的小曾孙小时候,总是躺在她怀里睡那么久.
一系列激动人心的“三击三中”盘旋在我们的小院。我跪在地上,看着几代人建造的老房子,这些房子是用泥板、小木窗和土砖建造的,但它们是通过努力、汗水和奋斗挣来的。简陋的房间可以安心,正确的方式应该简单,致远应该保持初心。看到房梁上那些木棒和椽子,都是爷爷辛辛苦苦搭起来的,可能再也没人动了,我们的农村生活可能就灰头土脸了。我们要从这里走出去,一定要做有口碑,经得起考验的事情。父亲跪在我和哥哥面前,哭了好几次。画像之前,我是有秩序的长大,和谐的生活。我深深感到,讲礼貌,讲尊重,讲道德,守规矩,一定要牢记于心,行之有效。唢呐声中,还看到邻村樊家洼的一位老亲戚,独自一人磕头喝酒。那是爷爷的姐夫。爷爷老了,怕找不到去世后长期在国外生活的老亲戚。他在很多门后颤抖着写下了自己找到的座机号码,这个老亲戚就是爷爷的“根”。俗话说,来了就记住,别忘了梦想在哪里。
《三吹三拍》,现在老家可能没有音乐课了,就用手机录了下来。以后放假会在爷爷奶奶的照片面前再播一遍。
那首唢呐让人着迷,也让人着迷,让人深思。
(作者:张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