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刘清见习记者刘思源。
“轻轻的,我离开了,就像我轻轻的走过来,挥着袖子,不带走一片云彩。”
直播画面中出现的是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播音腔的发音清晰、声音圆润,但却是一个穿着迷彩服、有些“地中海”的“大叔”。
11月2日,该视频的人气达到863.8万,位居Tik Tok热榜第一。“寿山大叔”进入大众视野,河北承德农民于欣伟“破圈”。
“其实读书是偶然的,我不明白它为什么会突然着火。”11月3日晚,完成了两次直播和一天农活的于欣伟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独家采访。“过去两天我一直在做梦,我觉得自己像是现实。我不能理解这件事。它有如此大的反响。
于新伟:不明白为什么读《别了,剑桥》会突然流行起来。
“寿山大叔”于欣伟在《广播室》中朗诵了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在网上走红。
45岁的于欣伟是承德隆化县齐家村宝山营村人。现在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他告诉封面新闻,初中毕业后,他在济南当兵三年,然后在江西和北京工作,开了一家理发店,卖零食。8年前回到承德,承包山头,种绿树,养牛,现在还养着600只左右的鸡。
他说,2018年底,“趁着山上农忙”,他开始接触短视频。“我记得唱的是哪一句,但我没有认真唱。我每天直播十几个小时,边工作边直播。”面对现场镜头,他会在唱歌前“摸一把头发,模仿黄家驹”。
2019年3月2日,他开始了《每日广播》。现在两个平台每天都有直播,中午3小时,下午2小时。“现在直播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唱,现在好累。”
《别了,剑桥》的阅读视频走红后,于欣伟更忙了――11月3日,封面新闻记者和他约定的采访时间原本是上午9点,结果他早上6点就起来收拾家务,急着给鸡加工玉米面饲料。他一直忙到11: 00,开始直播三个小时,然后在晚上7: 00播出第二场直播,在两次直播的间隙,他还做了四次采访――直到。
直播除了获得名气之外,还为新伟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他说,通过直播,在宝山养鸡种树,之前欠下的40万元被还清了。
你为什么把直播账号命名为“寿山大叔”?于欣伟解释说:“债务已经还清,明年也不会养鸡,所以每次都舍不得卖。现在我守护着这座山,守护着我的妻儿,这辈子平平淡淡就够了。”
以下是封面新闻记者与于新伟的对话:
封面新闻: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短视频?
于新伟:
2017年才下载了Aauto Quicker,没碰过。2017年在江西工作,一个工人看了本亮大叔的视频,他也看了我。2018年下半年,我从江西回到承德,一有空就去阿托快一点,然后去了腊月。天气很冷,我不能做我的工作。之后买了声卡,从2018年底开始录制和发送视频。
封面新闻:刚开始发布视频效果怎么样?
于新伟:
视频刚发布的时候也挺好的,最多90万播放。总共没发几个视频,就红了。当时粉涨的很快,视频多的时候一天能涨一万粉。我在2018年农历十二月开始拍摄《Aauto faster》,到2019年3月,我已经有了4.6万粉丝。
。第一次开直播是2019年3月2号,后来每天都直播,一直坚持到现在。2019年,于新伟开始在网络上直播。他说,“都让我朗诵,一唱歌人都走了!”
封面新闻:一开始做直播唱歌还是朗诵?
于新伟: 原来我唱歌,想起哪句唱哪句,没有正经唱,一天直播十几个小时,边干活边直播。
封面新闻:以前一天直播十几个小时,现在直播五个小时左右,和以前相比,现在更加轻松吗?
于新伟:
现在累,过去我播快手没这么累,唱不了这么多,以前我在快手播十几个小时,干啥都播,人也少。人多了我就跟他们聊聊天,人少了一边开着直播一边干活,现在抖音一个接着一个地唱。
封面新闻:3月2号是第一次直播,第一次直播您还记得有多少人看吗?
于新伟:
一次直播差不多500人,因为那天有热门。说起来,还是蹭大衣哥朱之文的热度。那天我在山上录了《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标题写的是“朱之文听了吓一跳”,最后有50多万热度,成了热门。
封面新闻:现在朗诵《再别康桥》火了,自己有什么感受吗?
于新伟: 不理解为什么突然火了。我这两天跟做梦似的,忽忽悠悠的,觉得不像是现实,理解不了这个事有这么大的反响。
封面新闻:之前拍摄的短视频都是唱歌,为什么那天拍了朗诵的短视频?
于新伟:
其实朗诵是偶然的。那天我去干活,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寻思找歌,录唱歌的视频,但所有会的歌已经唱一遍了,没啥新的,我就朗诵了一段,没寻思到这样。
封面新闻:短视频火了之后,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于新伟:
最大变化就是这两天采访一个接一个的。现在已经有20来家找我了。《黄金100秒》《星光大道》《开门大吉》也找我参加节目。像以前我直播的时候,唱一首歌后,我为了歇歇嗓子朗诵一段,网友都说别朗诵了,朗诵掉人了!现在反过来了,都让我朗诵,说你可别唱了,一唱歌人都走了!
封面新闻:视频火了之后,亲戚朋友们有没有关注到?
于新伟:
我们村有的人是因为我下载的快手,我和我姐的同学群也都有转发,同城村民说的也挺多,但没人直接跟我说,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不理解,怎么着就到这种程度,跟做梦一样。
封面新闻:做视频、做直播,有没有想过要出名?
于新伟:
那时候也没想着要出名,我刷视频的时候,发现个个都是高人,刷到的每一条视频都显得特别好。跟人家比吧,我觉得自己这点本事,好像拿不出手,但我喜欢唱,从十几岁就唱《歌唱二小放牛郎》,上学时还去联欢会唱过歌,演过相声,就是喜欢唱,唱了好多年,唱久了觉得自己还不错。
封面新闻:观众留言说视频是假的,对口型,用声卡,看到这样的留言是什么感受?
于新伟:
我刚发视频的时候,看到这些觉得有点委屈,现在习惯了。因为每次发视频,都有人这么说,我现在不计较这些东西。在抖音直播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咋回事,网络延迟一直存在,口型会对不上,播快手的时候很少。
有的人说声卡作用才唱得好听,声卡有作用吗?有!但不是那么大。我这种声卡不带电音,不带调音,只是唱歌的时候加个混响,把伴奏音乐导上去,还有人说是录播,那录播的话公屏打字也是提前准备好的吗?你不能跟他去抬杠,没完。
封面新闻:有很多人怀疑你农民的身份,这个对你的伤害是不是特别大?
于新伟: 这个想法很正常,确实有城里人穿上农民衣服冒充的。我也承认本身是沾了农民的光,如果我穿的光鲜亮丽去唱歌去朗诵,也不会受到关注。
封面新闻:现在又出现一种声音,说你都火了也不换换衣服,收拾自己,灰头土脸做样子,你怎么看待?
于新伟:
其实所有评论,只要不是说脏话骂人,我都不会在意。我也不是刻意去穿破烂衣服,我身上这件羽绒服七年了,平时也这样。直播本身就应该有真实性,反应我正常生活状态,你说我去买一套衣服换上,那倒成包装了。我老和别人讲,我说你看我要是穿新衣服,显得我脸多旧,我穿旧衣服显得我脸不是太旧。
于新伟现在养着大约600只鸡,他也会直播一些干农活、养鸡的场景。
封面新闻:高关注度对你来说是不是压力?
于新伟: 《再别康桥》这个视频上热门,我寻思涨点粉丝,也没寻思反响这么大。每次上一个大热门,都会有点压力。就是说下回怎么超越这个呢?也害怕。
封面新闻:“养鸡大叔播音腔朗读再别康桥”的热度慢慢会降下去,你会担心自己不火了吗?
于新伟: 现在红能咋整,这没什么太大变化,热度过了我可以带货。人离不开衣食住行,唱歌朗诵可能听腻了,但我带的东西要是好的话,生活还是可以持续。
封面新闻:将来有什么想做的吗?
于新伟:
我现在特别想发一个自己的歌。去年收入高点,我就有这想法,说找人写个歌,完了我自己发一下。这么多年以后,有一个自己的东西,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也有人说给我免费写歌,我不是太满意。将来要是有条件,一定要发一首自己的歌,也为了自己一个念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