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品牌集中爆发,对品牌人来说是好事。企业终于知道自己想做品牌,对品牌的热情从来没有这么高。
事实上,我以前并不知道,但是当流量有红利的时候,没有人会做品牌。做赚钱的生意不好,这是我经常听到的。
做难且重要的事,很多时候只是一句朋友圈励志Flag,
说句吓人的话,没有品牌你的生意是什么?试着想想曾经的淘品牌。现在还有几个你可以说的,已经随着奖金消失了,消失了。
品牌的高度就是销售增长的空间
提升品牌度就是为销售增长做出空间量
流量的打法不是秘密,大部分的新品牌死在了
从流量打法到品牌打法的跨纬度上
这是两个维度的打法、两个维度的做法
跨纬度是活法,单维度是做法
第一阶段市场介绍:以内容种草,以产品开放内容和用户,小红书哔哩哔哩,微信官方账号。
分析竞品小红书账号,用数据工具从时间段、内容、方式、方法、策略、行为、内容、结果等方面对竞品进行分析。分析竞争产品的目的不是针对竞争对手,而是还原消费者画像的三要素:使用场景、用户标签和内容关键词。
当新产品刚开始进入市场时,核心目标是找到消费者。你的消费者来自哪里,他们必须从同类竞争产品转型而来,而不是扩大品类的新用户,这就是品类领导者所做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研究对手少走弯路。
以小红书为例,按照时间维度,从竞品的公告、活动、图片、标题入手,绘制3-6个月的动作拆解图,重点梳理竞品爆款(点赞、收藏、评论)种草内容及关键词。借助第三方数据工具,可以提高效率。有了数据,如何判断是一个认知维度的问题。从同样的数据中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其应用之美在于人心。
*以上工作是相知,孙子兵法讲的是知己知彼。
*赢家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目标消费者。
*了解自己的合作伙伴的目的是通过竞争对手完成目标消费者的画像。
再有就是知音,产品的卖点有哪些特点,在工艺、配料、原料、包装、设计上是否能形成足够的、可感知的差异。比如:三顿半的速食、包装,钟的瓦姿,简爱的其他人都不见了。如何用戏剧化的表达来展现差异化,能把使用场景展现得最好。
一句好的差异化提炼,要做到一句顶一万句。
第一阶段的内容是种草,一般以产品功能为核心,强调产品的使用功能。可以招聘体验官,只对体验官的内容进行说明,不给出具体内容。
通过观察第一批体验官的种草内容和数据,可以找到适合产品使用功能的场景和标签,可以称之为简单和内容共建。完成业余内容的基础笔记后,选择一些有腰的人作为引导(有节奏的)内容投放,重点放在功能场景上。
微信官方账号是一个流量池的概念,不同于小红书的流量。是一个中长期的内容建设过程。沉淀微信官方账号的意义在于用小程序进行运营和改造。这是一件长期而有意义的事情,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评论、画画、转发、回复关键词。当然,微信官方账号的玩法有很多。这要结合品牌自身的阶段和资金量来做,有钱就做大动作,没钱就做小活动,如人饮水。.
哔哩哔哩是一个有趣的地方。一个平台好不好,就看这个平台上能不能产生很多亚文化的“网话”。在哔哩哔哩有黑话,在Tik Tok有梗,在亚图快一点有老铁666。相比之下,视频数量平平。
哔哩哔哩有圈子,年轻人也多。通过前期在小红书种草,然后去哔哩哔哩,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试错成本。本质上不是试错,而是试错。
制造流行的核心不在出圈,而在入圈。
不是为了验证不可能,而是多种可能中的大概率
花钱是为了找到大概率
做品牌、推广、宣传、市场也是如此
strong>试对是核心,找大概率是目标
在第一阶段中,注意店铺销量与站外搜索的数据变化关系,同时做好首批下单用户的数据分析及用户运营。如果你能在货品寄出中做好用户留存与运营,第一批原点用户对于你以后的新品、促销、活动来说就是用户资产。
第二阶段店铺运营,流量排名加权(搜索、付费、冲榜)电商是技术活,技术核心在理解搜索与词汇、搜索与标签,越优化越精准,转化时时看得见,考核就变得单一起来。
总体看下来,转化是个峰值递减的过程,如果没有品牌的助力、没有品牌思维,到了中后期持续转化的原力就后继乏力,要相信后来的玩家总比你有钱。一定要在高转化的时候做好品牌沉淀。
另外,站外的种草,要按照品牌的调性、人群走,不要被电商的精准转化带入陷阱。没有广范围的人群支撑,逐步推高的流量成本(
品牌与品牌之间是个竞争的关系,与平台是个博弈的关系,结果是打平,重新再分配的过程 )到了最后都捉襟见肘。
第三阶段超头带货,超头带货的两个作用,一个是拉新,一个是品宣,当然你可以拿着超头带货的视频剪辑成各种短视频,去砸信息流做转化,做的好的是有转化的,甚至转化的比例可以做到很高。
但是,理解超头带货核心就上面两点:拉新、品宣。至于信息流的做法属于边际价值再造,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网红带货是必选项,李佳琦、薇娅、罗永浩,明星类的带货只要可以打平,还是要做的。如果,亏点也要做,只是新流量过来之后,你转化的动作要跟上。其实,是个算账的过程,看你算长期的还是短期的账、算销售还是品牌的账,这个账怎么算就是生意经。
当然,超头带货更大的价值在于选好时间节点,618、双11、年货节,超头带完后的3-5天店铺的自然搜索流量也会有个明显的变化的。
如果有幸拿了个品类第一,要赶紧宣传,尤其在消费者认知中还没有第一时,这就是抢占空白心智。
第一所带来的价值不只在销售,在更多维度上有价值回馈。所以,拿了第一要死命的宣传,大声的喊:我是第一,我是第一。公关稿、新闻、朋友圈,再牛的可以报纸拿个整版广告昭告天下:XX品牌618品类第一,这个牛,要吹半年。
超头带货有了背书,腰部主播就可以搞分销了,谈也好谈,你看超头刚带过销量不错。如果这个时候可以玩一波素人短视频产品创意,那就有意思多了。
超头带声量,腰部补销量,素人做见证,再上个开屏广告,如果有代理商再发动代理商“煽风点火”,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了,再差70分是有的。
第四阶段,品牌联名、事件营销。种草跑通,店铺搞定,超头带货,再往下就要搞品牌联名、搞事件营销。品牌联名的目的是人群拉新,越跨界越有反差度就越有趣,销量是第二考量点。第一考量是把声量拉高。钟薛高、拉面说都玩过不错的联名、简爱、喜茶也在一起搞过。
几个思考的基础:有反差、反常识、反认知
* 新品牌要找老品牌联名,有反差
* 八竿子打不着的可以搞,反常识
* 越是不可能的越有的玩,反认知
到了这个阶段,可以说就是广义,做品牌的阶段了
《三体》叶文洁通过向太阳发射信号,由太阳加强,再向宇宙中发射出去,这个信号强到半人马座的三体星系也能收到了。做品牌也是发信号,要强、大、广、长。
* 信号要强:能选择高势能媒介,就不用低势能媒介,传统媒介在公信力
* 出圈是亚文化,种草靠内容深挖,短视频是共创,直播是拉新
* 覆盖要广:不能只讲精准打击,要广覆盖到全消费者角色:信息收集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传播者、处置者
* 范围要大:要做全国的生意,就不能在县里吆喝
* 时间要长:不能搞突击投放,要计划排期,年年有余
作者:后山客居 燕山大学硕士,米色米酒品牌总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