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图形属于什么媒体 短视频传播内容

  

  点击“宣讲家网”订阅!   

  

  我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一、互联网环境与媒体传播,演进趋势;第二,新信息技术重建了社会发展的基础;三是新媒体技术的价值标准和发展阶段;第四,新技术背景下的媒体传播;第五,新技术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发展。每个部分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有的是基于现在的现实,有的是基于未来的发展。因为有很多事情是公开的,很多不可预测的未来也在路上,所以我的话题很难谈。请原谅我的不准确。当然,我们可以交流。   

  

  2016年,索菲亚的创造者、汉森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大卫。   

  

  汉森在SXSW演讲的现场演示环节问索菲亚:“你想毁灭我们人类吗?请说‘不’。”停顿了几秒钟后,索菲亚回答说:“好吧,我会消灭你们人类。”索菲亚的回答不是靠手工编程操作,而是通过学习和思考。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进入真实的人类世界。在与人工智能的相处中,未来人类的社会文化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工智能完全发展之前,我们需要思考和讨论一些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谈论这个话题的原因。   

  

  一、互联网环境与媒体传播、演变趋势   

  

  (一)互联网环境及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基本环境。它在人组成的现实世界之外构建了一个巨大的虚拟王国,让每个人的意识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呈现。在这里,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普遍认为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然而,人类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理解深度和利用效率并不同步。在农业社会,我们像大自然一样,一起奋斗,以获得我们需要的食物和衣服。在工业社会,我们开始探索各种能源,如蒸汽机和电能。在信息时代,信息是原本似乎被分割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如果我们现在打开冰箱,看到里面的东西坏了,我们会把它们扔掉。但是,未来智能冰箱很快就会显示食物已经过期或需要补充的信息,根据您的定制要求自行下单,将需要的物品订购回来。还有,现在流行的一种虚拟现实技术——VR,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两者之间的互动。这是我们生活的时代。   

  

  此外,互联网融入中国社会的速度非常快。截至2017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手机用户规模达13亿。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互联网发展现状。   

  

  (二)媒体演变及趋势   

  

  让我们来看看人类交流的简史。事实上,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说、画、写。在口语阶段,人类从一般的动物性中脱颖而出,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符号和媒介来记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绘画阶段,我们使用古老的岩画等,这些岩画向我们传达了我们祖先多年前的生活状况。这使得一些信息得以保留并通过符号记录进行传递。还有,人物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它使我们能够形成一种可以被记录的文化,使人类社会在继承和拓展上都能够以规范的框架发展。   

  

  第二,电报、电话和传真。如果说人类文化传播的第一阶段还处于记录、保存、承载的阶段,那么在电报、电话、传真时代,人类文化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取得了突破。我们会发现电报使书面信息同时在不同的地方传播,电话使全息口语同时在不同的地方传播,传真使图形信息在不同的地方瞬间传播,消除了传输距离,这些都为大众传播做好了准备。   

  

  第三,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报纸、广播和电视一度被视为传统的大众媒体。它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任何媒介无非是人的感官和感官的延伸或延伸。文字和平面媒体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互联网时代,是前媒体的融合,后媒体的开端。它实现了与海量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具有交互性和可检索性。因此,百度和谷歌在这个时代可以成为非常繁荣的媒体。此外,我们需要注意其全球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媒体发展的规律。   

  

  首先,快点。通过各种新技术加速信息的传输和复制。   

  

  第二,宽。在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不同的个人、群体、组织甚至受众都可以在媒体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内容。这时,我们会发现今天最重要的是信息。以前,我们选择对社会有意义和有用的信息放在媒体上,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现在,一些象声词如“啊,哈哈”在公共媒体上随处可见,这不是新闻,而是信息。它把在社会公共层面选择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变成了现在人人都能表达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内容,这就是新闻传播的现状。   

  

  第三,数量。现在,信息是多余的。太多太多的信息让我们疲惫不堪。   

  

  第四,质量。无限追求真正的实现。   

  

  第五,短。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从互联网到移动网络。   

  

  (三)互联网背景下媒介传播   

  

  一是主体多元。信息交互是互联网时代非常突出的特征。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信息的老师,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第二,信息量巨大。现在,任何人都可以进来。   

媒体上发表各种信息,互联网使人类文化发生了非常大的进步。

  

第三,时间及时。比如,你们在这里听课,谁要是发了一条微信,马上不在这里的人就会知道谁在这里讲课,都有谁参加等等。这就是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第四,空间开放。只要你有手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随时传送信息。

  

第五,结构连通。我们现在在互联网上都是公开、透明的,只要打开微信朋友圈,看看这个人发布的信息,就会了解他的喜好、在哪里生活等等。换言之,也就是我们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搬到了公共平台上,从而使得信息空间上的深度、广度都在加强。

  

第六,互动加强。由于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意表达,这就使得信息的管控难度大大增加。

  

过去,我们的新闻舆论是一种线性传播,宣传部门统一口径,将内容提供给新闻机构,之后,新闻机构编辑、发布信息。这体现了传播学上的议程设置理论,就是宣传部门怎么说,新闻机构就怎么呈现。现在,宣传部门也提供内容,新闻机构也发布信息,但大家看不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这个信息极其丰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群体、组织甚至受众都可以在媒体平台上发布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时,我们就发现当今最不缺的就是信息。目前,媒介传播的现状是传播渠道多元化,特别是移动媒体带给我们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未来,所有东西都会呈现出人类文化最及时的建构状态,而这与过去那种经过慢慢传承、慢慢梳理之后再放到正史中的传播方式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在主体方面,官方向民间的转换,职业记者向公民记者的转换。职业媒体人发布信息需要考虑很多层面,而现在公众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拍照随时发布信息。信息的真实与否暂且不论,单就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来说,在报纸等媒体还在斟酌信息能否发布的时候,网络上的信息就已经铺天盖地了。这是需要我们面对的现实。

  

第二,在行为方面,单向传播向双向、多向传播发展。以前是单向传播,公民只能接受官方发布的信息。现在是双向或多向传播,公民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还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第三,在局面方面,现在是众声喧哗的时代。过去,我们需要在一个能够上网的设备上去传播信息,现在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等工具,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

  

第四,融媒时代。将来,会把电视等媒体整合成大的传播平台。

  

另外,在购物网站买东西的时候,网站会自动记录购物数据,分析我们的喜好,并由此推送一些我们可能关注的信息。可见,在这个时代,没有私密可言,我们个人的喜好全被网络掌握。换言之,如今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是这个时代的赢家。

  

作者:郭媛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郭媛媛:新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媒体与社会》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 “完整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