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什么是市场细分的有效性 市场定位细分

  

  在谈什么是好基金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对基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我总结了基金研究的十大核心问题.只有了解这些,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一只基金,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当然,我们会理解为什么我们用业绩排名来筛选基金会,为什么我们很难通过购买基金赚钱。   

  

  基金研究的十大核心问题   

  

  1\.如何对基金进行更合理的分类?   

  

  分类过粗,不科学,导致分类不合理。好的基金可能会错过,差的基金可能会被视为好基金。我们需要多维度的分类,除了按照投资方向对主要资产进行分类之外,还应该针对具体的行业和主题风格。特别是从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维度增加分类,无论如何绝对收益策略基金都要单独拿出来,不要和相对收益基金比较。   

  

  2.基准如何更科学?   

  

  好不好是一个比较,所以设定基准很关键,要真实反映基金的投资风格和策略。另一方面,比较基准要起到引导和限制投资的作用。如果没有基金实际投资的参考基准,需要更好的基准进行评估。否则可能高估(低估)基金经理的阿尔法能力,导致对基金经理的误判。   

  

  3.如何让评价指标更全面?   

  

  不同的投资目标、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应导致不同的评价维度和指标。资金分类更加细化,评价指标也要更加全面细致。部分股票基金和部分债务基金的一些关键指标是不同的。对部分股票型基金中投资标的不同的基金,其评价指标也要区别对待。债券基金中信用债和利率债的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特别是特殊战略基金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分析指标。   

  

  4.如何深化绩效归因?   

  

  知道它,但也知道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谁做得好或不好,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除了T-M(H-M)模型(在正确的时间选择股票),BHB和B-。   

  

  f模型(证券选择和资产配置)和Barra模型(行业、风格和因素的贡献)等定量分析指标,也增加了对投资理念、组合管理技术和学科等投资体系的定性考察。此外,还应分析基金规模、投资者赎回行为和公司考核激励制度对业绩的影响。   

  

  另一个被广泛忽视的研究是,基金在产品本身的策略和基金经理的主动投资能力对基金业绩没有区别。有的基金换了很多基金经理,业绩一直很好。可能是产品本身的策略相对有效,基金经理的作用可能会放大。   

  

  最后,必须考虑政策、制度和文化对业绩的影响,结合中国宏观经济背景分析基金和基金经理的业绩。   

  

  5.宏观经济和基础市场研究是基础。   

  

  任何投资都受宏观经济和基本市场环境的影响,任何策略都有适用的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环境。不同的经济周期、政策周期和市场周期对投资策略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从业绩归因的角度,还是从基金业绩可持续性的角度,都需要对宏观经济和基本市场环境进行基本分析。做好宏观经济和基础市场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基金的过去,也有助于把握未来什么基础更好。需要对宏观经济、基础市场和行情的结构进行分类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基金的运行和业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基金经理及其策略。   

  

  6.投资策略的研究至关重要。   

  

  基金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投资策略。需要研究分析各种投资策略(因素)。要素投资不断发展,需要跟踪和前瞻性研究。这就是投资的本质。只有系统地了解和总结市场上的主要投资策略,才能对一只基金的策略进行分类和评价,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一只基金的投资策略。我们需要知道这些策略对经济周期、政策和市场特征的敏感性和适用性。   

  

  投资策略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资产的投资策略,还包括投资组合管理、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7.如何评价业绩的持续性?   

  

  不仅要知道历史业绩好不好,投资策略是什么,风格是什么,还要知道业绩能否持续。由于基本面的变化、拥挤的策略、市场的非理性行为等,任何策略的有效性在未来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业绩的可持续性存疑。大多数研究没有反映业绩可持续性的量化指标,也没有采用情景分析等技术手段来检测路径依赖和策略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用一个专业术语叫做遍历性,基金业绩只是经历多种可能性的统计结果,未来是不确定的,可能性很多。如果基金策略能够适应更多的可能性和路径,并且也能够表现良好,这种表现就有可能持续下去并具有参考意义,而这种基金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8\.什么时间比较合适?   

  

  期限越短,运气的概率越大。没有完整的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和股市周期,很难保证策略的长期有效性,也很难确认投资能力,所以对业绩的参考会更低,基于短期数据的结果要谨慎对待,无论是业绩还是业绩归因。另一方面,历史业绩太长也可能有大问题,因为基金的策略或投资组合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当一只基金的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主要配置的股票由小票变为大盘股,历史业绩的参考会大大减少。此外,该策略可能正在衰落。如果市场的一些基本制度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过去策略的失败,历史业绩的参考也会减少。最后,基金经理可能变了。所以一味强调长期业绩是不可取的,需要详细分析情况。   

  

  9.反映投资者经验的指标。   

p>   

很多基金的长期回报很高,但可获得性较差,因为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只基金都在震荡或调整,中间可能有两三年甚至五年都没有赚钱,投资者被埋进坑里,如果并没有在低位买入,一直拿到创新高,那么很多投资者的实际回报很可能是亏损的。固然存在投资者不理性的情况,但基金本身的表现也存在问题。应该考察一只基金投资者回报率,绝对收益能力(任意时间买入持有一段时间的盈利情况),回撤控制能力,爬坑能力,创新高能力。这种评价才能更好反映基金投资者的体验,更有实际参考意义,让基金的回报变为投资者的回报。

  

10\. 基金的标签和画像

  

基金的可视化评价不足,没有形成对基金和基金经理的综合画像,无法用简单实用的方式来透析和展示基金(经理),研究成果的应用效果就要打折。需要从多个维度给基金和基金经理打上标签,不要从投资维度,还可以增加基金应用场景维度,适用的人群,投资用途等,这样可以方便投资者更好的了解一只基金,更好的选择基金。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什么是好产品?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基金?

  

一只产品好不好,首先应该是针对投资者而言的。如果产品的定位跟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或者风险承受能力有很大的偏差,不匹配,这只产品对于该投资者而言就不是一只“好”的产品,也就是一只别人看起来很好的产品可能对你来说不是一只合适的产品,因此,投资者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是什么,再来选择产品。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或者销售机构而言,抛开投资者来谈产品的好坏毫无意义。

  

其次,产品好不好取决于产品是否实现了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例如,一只产品的投资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要控制好波动与回撤,力争实现每年正收益且长期回报能够战胜通胀,结果实际投资却是追求相对排名,波动很大,尽管长期回报很高,也不应视为一只好的产品。更为常见的是一只有明确风格定位的基金,因为它的风格不符合短期市场热点而发生风格飘逸,去追热点,违背了基金合同,有可能带来不错的短期业绩,排名因此靠前,这也不是一只好的基金。

  

产品好不好,比较基准很关键。比较基准,科学的分类,确定产品的赛道很关键,只有在同一赛道的比赛才合理,才有所谓的好与不好。

  

更进一步,产品好不好不是看过去,而是看未来。一只产品好不好,本质上只取决于它的未来表现,并不取决于它的过去,理论上只有事后才知道。历史可以参考,但真的并不代表未来。

  

产品好不好,还取决于投资者或者评价人的主观判断,尤其是对市场的研判。产品好不好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需求和风险偏好,还取决于投资者或者评价机构对于未来市场的判断。没有一只基金适合于所有人,同样,也没有一只基金适合于所有市场环境。

  

最后,产品好不好还有一个时间维度的问题。考虑到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等周期性,因此不同时间段得出的结论是不尽相同的。无论是对历史业绩的评价和投资后持有期内获得回报都跟时间长短有关系,

  

基于以上几点,作为投资者要做的几个事情就是:

  

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需求、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其次,需要对产品的定位和特点做好分析。

  

然后,我们还需要对市场包括各类细分资产,细分领域进行研究、分析和判断,形成自己的判断。

  

再者,对产品的评价要去制定合理的比较基准,确定好赛道,才能找到相对更好的产品。

  

最后,可以从时间维度去选择周期匹配的产品。

  

总结一下,我们要选择一只好的产品,好的基金,一方面要了解自己,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偏好甚至自己的一些观点出发来选择合适的基金,同时对基金的研究一定要更加全面深入和准确,要谨慎对待历史业绩,只有那些可解释,可复制,可预期,可获得的业绩和排名,对我们才真正有参考意义。(转载来源:天马行空的跑者,作者:刘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