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电影票的猫眼上市了。
9月3日,毛焰娱乐在港交所披露招股说明书。共同发起人为美国银行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独家财务顾问为华兴资本。
招股书显示,2018年上半年,猫眼平均月活跃用户达1.335亿,2017年电影票务总交易金额(含服务费)达216.8亿元,2018年上半年电影票务总交易金额为166.5亿元。
猫眼表示,2017年,中国超过80%的电影票在网上销售,网上渗透率有望继续增长。
对于本次上市的募资目的,猫眼表示,募资金额的30%用于提升综合平台实力,包括丰富内容供给、扩大用户基础提升忠诚度,30%用于R&D及科技基础设施,30%用于拓展业务、挖掘潜在投资机会,10%作为营运资金。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以2018年上半年电影票务总交易量计算,猫眼是国内最大的在线电影票务服务平台。从2018年上半年的总成交金额来看,猫眼是国内第二大在线直播娱乐票务服务平台、国内最大的在线电影社区、国内第一家国产电影主发行商。
申请在港股上市,意味着猫眼将与其最大竞争对手淘宝电影展开竞争。阿里影业目前市值(01060。香港),淘宝电影的母公司,约240亿港元。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电影票务市场已经成为猫眼和淘宝电影的天下。
主要靠卖票赚钱的猫眼2018上半年亏损2.3亿元,娱乐内容服务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招股书显示,猫眼主要提供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娱乐内容服务、娱乐电商服务和广告服务。
财务上,猫眼亏本。2015年、2016年、2017年,猫眼营收分别为5.97亿元、13.77亿元、25.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6.6%,全年亏损分别为12.97亿元、5.08亿元、7600万元。
2018年上半年,猫眼盈利18.95亿元,亏损2.31亿元。
在风险因素中,猫眼表示,“我们可能无法很快盈利,或者根本无法盈利。如果我们的成本和运营支出继续增加,而收入却没有相应的增加,我们可能无法盈利。”
根据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猫眼99.6%的收入来自票务服务,2018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下降至60.6%,而娱乐内容服务的占比则上升至29.6%。
娱乐服务主要指《猫眼》的发行业务,收入来源于内容制作公司的宣传付费、发行成本和内容分享收入,这意味着《猫眼》对电影发行业务的介入,逐渐使《猫眼》摆脱了单一的卖票模式。近几年猫眼大师上映的电影有《邪不压正》 《后来的我们》 《捉妖记2》 《羞羞的铁拳》 0103010 0103010等。
值得注意的是,猫眼的招股书还透露了一个细节:猫眼正计划收购一家在线视频业务公司。
招股书显示,猫眼正在协商收购一家目标公司,该公司持有ICP牌照,主要从事在线视频业务。2017年营收2400万元,税前亏损170万元。
王长田持股48.8%,马东和罗振宇获委任独立董事
猫眼最早孵化于美团,美团的线上电影票部,2013年推出独立猫眼App。
2016年,猫眼引入Light作为战略投资者。2017年,猫眼与腾讯的电影票务平台合并,占据了中国在线电影票务业务60%的市场份额。猫眼的这一发展历史也体现在股东结构上。目前,猫眼董事长兼非执行董事王长田持有猫眼已发行股本的间接48.8%权益,因此王长田为猫眼控股股东。
实际由王兴控股的美团公众评论持有猫眼8.56%的股份,腾讯持股16.27%,北京微电影时报持股20.62%。
在董事会中,猫眼的执行董事是郑志昊,他也是猫眼的首席执行官。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光线影业总裁李小平,王长田姐姐王冠。
腾讯副总经理詹伟标
非执行董事包括创新工场创始人、陈,米味传媒创始人马东,Get App创始人罗振宇。马东、罗振宇于2018年8月获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