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的概念下,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有可能在虚拟空间中实现类似于现实生活的体验。
要创造一个类似现实的虚拟世界,首先要准确描绘现实世界。在一些开放世界游戏中,比如Rockstar。
游戏系列作品——开发者会根据现实世界中的环境信息还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从而给玩家带来模拟游戏的感官体验。
除了虚拟世界,数据的真实环境信息有更多的实际用途。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得到认可。因此,“线下大数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线下大数据”的头部企业Digital,就是通过对线下数据的重新开发来反馈现实世界的格式。与游戏开发商类似,digital可以通过其积累的线下数据生产、处理和分析能力,还原城市原貌。而反馈意味着数字化不仅可以利用海量的线下数据标签还原现实世界,还可以基于庞大的线下数据库和算法模型推出数据产品,帮助用户提升决策和运营效率,从而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近日,几人宣布完成数亿元C系列融资。据悉,资金将主要用于持续建设线下大型数据库,持续开发服务线下企业的普惠大数据产品。本轮融资由博江资本牵头,信恒利达等机构紧随其后。此前,该公司已完成由萨夫兰、东方福海、蚂蚁集团等知名机构投资的多轮融资。目前累计融资金额已近十亿。
公司还累计服务商业地产、咨询公司、连锁餐饮、零售等行业近千家知名企业,拥有员工App和面向线下门店的百万用户以上数据产品专业品牌选址系统。今年,Digital推出了全新的线下大数据产品。
数字观察可以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线下全球数据查询和分析服务。
为了进一步了解产品“数字观察”,36Kr采访了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林超,就“线下大数据”和数字化“构建全球数据世界”的愿景进行了深度对话。
36氪:数位围绕线下大数据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在您看来,应该怎么理解“线下大数据”呢?
林超:
“线下大数据”可以理解为从数据角度对现实世界的客观描述。在现实世界中,从城市到商店的一切都可以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了现实世界的数据表达。
与仅将公共数据或购买数据集成到我们自己的数据库中的做法相比,我们做了更深入、更扎实的工作。比如我们用了6000多个标签来描述城市,包括绿化率、GDP、基础设施分布、商业区等等。这些基于线下真实场景的数据,就是我们所说的“线下大数据”。
36氪:数位的愿景里有提到“构建全域数据世界”,怎么理解这句话?
林超:
“构建全球数据世界”是指通过大数据描绘和还原真实世界,将各种真实场景转化为数字化、可量化的信息,最终通过数字产品的呈现赋能业务场景。
36氪:所以能不能把“数位观察”理解为数位搭建的“全域数据世界”?
林超:
可以理解,这是我们第一次公开数据库中的全局数据。然而,整个数据库中的数据远不止这些。毕竟我们的线下数据库已经建了6年,数字观察显示这款产品上线还不到3个月。产品距离完全可以表达“全球数据世界”,为各行业有数据需求的用户提供强大的数据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数字观察还处于产品开发初期,城市、商圈、商场、品牌的数据都已经上线,我们还在高速迭代中。未来,我们将继续尝试以更立体、更生动的方式呈现数据,进一步推动产品的通用化,让用户享受到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数据服务。
36氪:据你们的观察,线下场景的数据化需求是如何演变的?
林超:
在“线下大数据”的概念提出之前,很多行业在业务决策前都需要对真实场景进行调研,这就促成了对于数据的需求。而我们可以简单的将这个需求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大多是对于场内的数据需求。我们以购物中心为例,很多大型商场往往需要基于场内的不同楼层、不同区域的流量数据情况,来判断“热区”和“冷区”,然后再根据这一判断进行业态与门店的调整,来改善经营情况;
第二个阶段,则是对外部环境数据的需求。我们以地产开发商和大型连锁零售为例,他们在项目前期阶段往往需要对目标区域进行分析研判,周边区域客群构成、竞品分布、经营情况,是他们最主要的数据需求,也是辅助他们决策的重要因素;
而第三个阶段,线下数据的需求已经从空间维度延伸到了时间维度。不论从事商业活动,还是从事城市、区域乃至品牌方面的研究,都需要通过过去的数据作为依据和支撑,从而得到相对准确的结论,来判断未来的经营与发展趋势。
我们了解到,各行各业对线下数据其实有非常旺盛的需求,只是一直没有相匹配的线下数据服务产品。因此,数位开始涉足线下大数据服务,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现存数据价值进行深度挖掘。
除了刚刚提到的数位观察等产品,我们还有一款是基于线下大数据以及我们独有的算法模型,为开店人提供选址等数据服务的产品,叫上上参谋,目前用户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后续,我们会探索新的线下场景、扩大数据挖掘深度,满足客户对线下数据开发的多方面需求。
36氪:上上参谋主要服务开店人,那么 “数位观察”有哪些功能?该产品主要服务于哪些客户群体?
林超:
“数位观察”虽然上线时间不长,但数据维度和数据量是比较饱满的。目前,产品能力已经覆盖了全国337座城市,涵盖城市宏观、经济活力、交通网络、业态规划等300+维度、30亿+关键字段,横跨多个领域实现线下时空大数据检索;同时囊括全国6500+商场、35000+品牌全生命周期发展链路、生存现状及商户关联等数据。而实际上,我们的线下数据最快能做到日更,并且覆盖度、精细化程度也都在不断完善,数据的体量不止于此。
主要服务的客户群体是所有需要用到数据的企业用户,作为一款查询的工具,其中有部分数据是收费的,有大部分数据是免费的。它同样也有企业版,针对地产、咨询等行业,我们有定制化的算法和分析模型,实际上,在过去还没数位观察这款产品之前,我们也一直在跟这类型的头部企业合作。
36氪:“数位观察”推出的契机是什么?结合该产品的研发,数位是如何发现下游客户的数据需求的?
林超:
“数位观察”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推出了第一个版本,目前已经进入公测阶段。我们在客户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在业务决策中都需要对相应的线下场景进行数据分析和潜力估计。比如,在商业地产开发中,开发商需要对区域周边地块信息、商业业态分布、对标的区域等线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这些分析和评估都离不开大量的数据支撑,我们也由此看到了数据驱动决策类产品的市场潜力。
与此同时,不少客户此前对线下大数据并不了解,他们希望有服务商直接提供并且完成数据的整理分析工作,实现数据服务的“所见即所得”。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会根据不同行业特性来总结其数据使用特点,用户的数据需求,然后设计出标准化的产品。此外,我们也会针对某些行业或群体的特殊需求,在通用产品的基础上再开发特定的功能。
36氪:产品的用户反响怎么样?公司后续的规划又是什么呢?
林超: 目前,大多数用户的反响是,在普通的查询渠道很难找到与我们丰富度和准确率相近的数据。这也直接体现数位在数据沉淀和数据生产能力上的优势。
一方面,我们希望增强用户对数位线下数据查询服务的品牌认知,进一步扩大数据服务覆盖的广度;另一方面,我们也会针对已开发的行业,深入挖掘其全方位需求,提供更具行业特性的产品。未来,我们会着力于开拓更多新行业,并持续推动线下大数据产品与服务的普惠化,让各个领域的客户都能受益于“线下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