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犀牛娱乐原创,作者|小河,编辑|夏添。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网络视听收视大数据技术规范》报批公示通知,首次提出统一网络视听收视大数据行业标准,这是继2019年电视剧综合大数据上线后的又一大举措。
在此通知中,广电总局即将制定网络视听内容行业标准。届时,网剧和网络合成器的播出数据将有统一的标准。
纵观目前国内九大视频网站,播出的数据都是基于自己的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没有经过认证。因此,广播数据“统一计量”就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混合网络视听内容分散到不同平台后,广电总局能否帮助各大视频网站统一播放量和热度值?
# #九大平台数据各自为营
在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上,目前对播放数据最重要的统计是以播放量为依据,而爱奇艺、优酷等少数视频平台则采用热度值的计算方法。
自2018年9月3日起,爱奇艺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人气”,是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的综合指标。
爱奇艺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人气体系,包括内容人气、播出指数、话题人气值,以及以人气榜、飙升榜为代表的一系列排名。同时,根据内容热度的分布,将内容热度分为超级热度、非常热度和普通热度三个区间。
比如今年2月登陆爱奇艺的电视剧《赘婿》,就是用全过程的热度值来衡量的。从该剧开播的前100分钟开始,爱奇艺站内的内容热度已经突破7000,4小时8000,16小时9000,22小时9500,不断刷新爱奇艺站内内容热度的历史高峰。
同样,从2019年1月18日开始,优酷也关闭了前台播放量的显示,用热度指数代替了原来的播放量指数。
当时优酷发表了一篇题为《打破喧嚣回归本心》的声明,指出“收视率和播放量不能完全反映影视节目的社会价值,一部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和指导意义也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指标来衡量。”
但是爱奇艺和优酷的热度值计算并不统一。从行业观察来看,有些是热度超过9000的作品,但在大众心目中却相去甚远。因此,热值只能作为衡量站内工程热量的标准。
除了这两个平台之外,腾讯视频、芒果TV、毕丽毕丽、西瓜视频、搜狐视频、米谷视频、乐视视频都有明确的播放量,其他的评论数、弹幕数、评分等辅助数据也会根据每个平台的不同风格进行设置。
以UGC起家的李必立,视频数据的细节程度最高。除了播放量,还有剧集数量的标准,包括评论数、收视率、点赞数、硬币数、收藏数、分享数。正是这样,很多up主在自己原创的视频中呼吁观众“一键三连”。
此外,腾讯视频作为整个腾讯派系的内容窗口,采取分流策略,腾讯微视、微信等平台上的视频播放量可以嵌入到腾讯视频的引流界面,其播放量包含在腾讯视频中。
# #五大数据榜单热度不一
此前,当爱奇艺选择用热度值取代播放量时,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小慧表示,希望更多第三方机构推出数据监控服务。
目前国内影视领域的数据监测平台很多,但各大视频网站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导致不同的数据平台呈现出不同的热度排名。
犀牛收集了猫眼数据、灯塔数据、Vlinkage数据、云和数据、谷多数据这五大平台,各榜单的排名当天各有想法。和电视剧《乌鸦小姐与蜥蜴老师》一样,在骨朵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在《灯塔》的人气上仅排第七。
当网剧网综的播放数据被“统一度量衡”'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热度值和播放量之间存在换算壁垒,优酷和爱奇艺两种热度值之间的换算又增加了一层壁垒,另外还没有将不同平台的排名方法算入其内。这便直接导致了部分平台在呈现作品热度的时候,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以《极限挑战》第七季为例,同时在优爱腾三大平台网络播出,猫眼实时数据统计方式只能将三大平台的数据陈列表现。
另外,除了热度值的换算障碍之外,同为播放量之间也存在误差。视频播放量的数据可以分为正片播放量、专辑播放量、VV(视频播放量Video
View)、UV(访客量Unique Visitor)四大类型。
正片播放量与专辑播放量,前者数据仅限正片内容,后者数据则是除了正片,还将该片的预告、花絮、片花等相关视频也纳入专辑播放量之中。比如爱奇艺的内容热度,便是基于海量用户行为数据,通过当前用户观看行为数据(包含正片、预告片、片花等)、视频互动行为(包含评论、弹幕、泡泡等)等指标进行计算。
VV与UV,前者是用户点击产生的播放或者是页面自动的播放,这种可以算作为访问量,后者则是独立访客的访问量,更偏向访问人数或访问ID的统计。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用户的二次访问,可以算作两次VV,但是只能算作一次UV。
正是热度值和播放量的统计各不相同,这也使得当前针对网络视听内容的横向比较,往往仅限于各自站内,对于站外或第三方数据平台,其实并未形成一个极具有权威性且相对统一的榜单。
## 刷量跳转水军乱象迭出
在播放数据上“统一度量衡”,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追求唯流量或唯数据论,而是建立一个指引行业正向发展的风向标。
在没有统一标准之前,针对于视频平台的播放数据及其相关的问题上一直存在诸多漏洞,为行业和用户所诟病。
2018年时,爱奇艺之所以用热度值代替播放量,是因为考虑到当时唯播放量论、唯数据论的风气日盛,不少从业者不仅低俗炒作,还滋生出刷量等违法行为。
在更换计算方式之前,爱奇艺曾起诉过一家刷量公司,该公司从2017年2月1日到6月1日,该平台制造了9.5亿次的虚假访问,最终一审宣判爱奇艺公司获赔50万元,这也成为了国内首例视频网站刷流量案。
在采用全新的统计方式后,爱奇艺增加了更多元的计算标准,像是既往热度曲线、峰值热度排行榜等数据。在爱奇艺最新开播的电视剧《生活家》中,热度曲线便更直观地展现给用户参考。
不仅仅是刷量,还有像跳转窗口、界面保持等问题。
一方面,用户打开部分视频平台客户端,选择首页相关推荐内容,点击进去之后,往往率先播放的并非是正片,而是卡断内容,用户需要通过二次点击才可以播放完整版视频,这也算得上是视频平台惯用的“小心机”。
另一方面,用户在播放相关视频内容时,如果有其他事情跳转至其他应用,再次回到视频平台时,部分视频平台则将这种播放量计算为两次。更有甚者,用户每次点击广告信息,再次回归也同样被重复计算。
比起这些长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处理方式更加果断。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主要是以点赞量取代了播放量,播放量的数据将在上传用户的个人界面展示,并不对外开放,点赞的数据则是更为有效播放的数据。
综合来看,在当前国内视频平台在播放数据上存在诸多乱象,网剧网综播放数据统一标准,也更有利于行业的有效竞争,故而十分必要。针对于行业,只有做到百家争鸣,才能最后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