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对永达英语的关注!
#利用知识网络提高英语考试复习有效性的研究。
谢 露
摘要:
目前,英语考试复习存在着复习过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复习课堂缺乏活跃气氛,学生融入课堂的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使得英语中考复习的战线拉得很长,收效甚微,复习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通过文献研究和教学实验的方法,得出教师应注重综合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结论。因此,笔者提出在复习过程中,要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英语中考知识网络,使英语中考复习能够得到最大的复习效果。基于目前英语中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在中考中建立词汇、语法、阅读的知识网络,从而优化中考复习效果,希望对英语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知识网络;英语考试复习;效率
一、引言
英语在整个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三年级的复习效率决定了学生在中考中的英语成绩。003010(以下简称《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初中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都要达到五个层次的要求,即要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理解教师对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积极复习和整理所学知识,注意发现语言规律并加以运用,举一反三。“按照《课标》的要求,英语中考复习不仅需要学生自己总结语言规律,还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举一反三。但是在实际复习课上,学生和老师并没有按照英语中考的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大部分都是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不根据学生特点调整复习策略,一刀切复习。由此,复习课堂变得满堂灌,学生参与度低,知识点孤立罗列,难以形成系统性。因此,基于《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中考词汇、语法和阅读知识网络的建立成为中考复习的重要支撑点。
知识网络是知识参与者之间的社会网络。它可以实现个人、组织和外部组织之间的知识创造和传递,人们可以通过知识网络进行合作和信息交流。目标是将技术与人联系起来,实现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的有效结合(陆,2013)。学科网络是由学科知识要素和知识关联(知识链接)构成的知识节点构成的类网络知识系统。也就是说,由特定学科领域中的知识单元作为节点,知识单元之间的关联作为边或链组成的网络成为学科知识网络(顾,2008)。英语学科知识网络,即英语学科知识体系,包括中考词汇知识网络、英语语法知识网络和英语阅读知识网络等。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科的知识网络,可以脱离知识点的孤立状态,使每个知识点形成网络并相互联锁,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终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考试复习的效果。
二、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识论
2007)。社会主义代表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将其定义为:“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是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的,后者是指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希庭,2007)。近期开发区明确了教师引导学生的重要性,认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能促进孩子的发展。也就是让学生根据已知的英语学科知识网络构建一个新的英语学科知识网络。作者认为建构主义提出的自我知识建构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它允许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经验解构新的经验。
(二)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组织规则是格式塔学派提出并得到实验支持的一系列知觉组织规则。它阐明了感性主体以何种形式将经验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自然感知的真实体验是一个组织的动态整体。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或相加,整体不是由部分决定的,而是整体的每一部分都是由整体的内在结构和本质决定的。因此,格式塔组织法则意味着人们在感知经验材料时,总是会按照一定的形式将经验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朱德全,易,2003)。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知识的完整性。本文建立了英语中考词汇、语法和阅读的知识网络。
,正是为学生建立整体学习的思维。笔者认为,本文是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建立起关于英语学科的知识网络,注重知识复习的整体性,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三、当下英语中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际的教学与文献分析法,笔者认识到:中考英语复习时间短、任务重、知识点多而细,这使得教师只紧抓复习进度,而忽略了课堂氛围,复习效果与理想效果相差甚远。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习效率主要是由于复习过程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复习气氛压抑,参与度低
虽然复习时间短,知识点多,但是教师并没有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导致复习进度慢,时间紧迫,教师猛赶进度。能让教师讲授的考点尽量不让学生讨论;可以一笔带过的信息尽量不拓展开来;应该让学生课下完成的作业绝不在课上思考......复习课缺乏正常课堂应有的问答交流、分组讨论、情节表演、思维拓展等环节,更多地是偏向于教师教授,学生接受。这也违背了建构主义提出的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原则,使课堂气氛更加压抑,学生参与度极低。课堂互动的减少,更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发现学生梳理知识点时出现问题的契机,不能全面地帮学生进行解答与巩固。
(二)课堂复习注重识记,轻视应用
《课标》要求初中英语课堂应遵循针对性、情境性、实效性、整体性与系统性。而在实际的复习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词汇记背,让学生记大量的词汇,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明白如何运用词汇。单纯地“记忆词汇”而不是“应用词汇”,就导致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而不是“灵活运用”。格式塔心理学要求教育者注重知识传递的整体性,注重知识的迁移。仅仅注重知识的片面学习,就会忽视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都难以得到提高。进而使学生遇到难题时,难以融入情境去分析。
(三) 课堂复习内容繁杂,缺乏系统性
建构主义与格式塔心理学都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而中考复习内容繁多,更需要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而大多数教师的复习方法都是偏重于从易到难,遵循教材顺序。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偏向于给学生做加法运算,这使得学生复习负担越来越繁重,并且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英语中考知识网络。《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所以,初三教师更应该在复习过程中,满足学生的需要,把英语中考知识网络构建起来,切勿过分注重单元顺序,而忽略复习的整体系统性。
四、建立英语学科知识网络,提高英语中考复习有效性
从上述英语中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由于复习时间短,知识点多,大部分知识点并没有串联起来,造成了教师赶进度,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参与度低;复习课堂偏重于“学词汇”,“机械识记”,“注重片面知识学习”,这导致复习课堂缺乏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原则。再则,复习内容繁杂,教师过分注重单元顺序,忽视英语学科知识网络,更是将复习效果大打折扣。由以上问题表明,教师为英语中考总复习建立英语中考知识网络大有所益,这可以让复习知识更系统化,避免复习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升复习有效性。
(一)建立中考词汇知识网络,夯实中考英语基础知识
词汇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基础,更是中考复习的要点。中考词汇知识网络,即关于中考英语词汇考察要点的网络,把各种词性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课标》要求初三学生要达到五级水平,掌握词汇量约1700个,短语约300个。王昊,刘永兵指出:“词汇知识对于外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中其他方面的习得具有基础性作用。换言之,没有词汇知识,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将成为空谈”(王昊,刘永兵,2016)。但大量词汇的不断累积并不能达到想要的复习效果,通过教学实验,笔者认为词汇复习的关键是建立系统性,有逻辑的中考词汇知识网络,让学生能够夯实基础,在中考中取胜,比如:
当教师复习到感官动词的时候,不仅要跟学生说明常见的五个感官动词:look(看起来), sound(听起来), feel(感觉起来), taste(尝起来),
smell(闻起来);更要说明除了感官动词还有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系动词:become(变成), get(变得), grow(逐渐变得),
turn(变得);还有表示保持某种状态的系动词:keep(保持), remain(仍然是), continue(继续)。
通过图4.1.1,让学生明白这些词统称为系动词,它们的共性是与一般动词不一样,后面要加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等来说明主语的状况、性质、身份等。归纳讲解完之后,教师还应该列举系动词和普通实义动词用法区别的例子,让学生关于“系动词”的知识网络更加牢固。如:
1.That sounds _great_.(系动词+形容词)
2\. The weather gets _warmer_ and continues _for a long time_.
(系动词+形容词, +介词短语)
3\. You should keep _your healthy lifestyles_.(系动词+名词)
4\. This kind of T-shirt looks _nice_ and sells _well_.(系动词+形容词,
实义动词+副词)
例句1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感官动词加形容词的用法。例句2考察系动词加形容词和介词短语说明主语状况的用法。例句3考察学生系动词加名词,表示主语保持一种状态的用法。例句4是重难点,把系动词与实义动词结合在一个句子中,考察学生区分系动词后加形容词,而实义动词接副词来修饰的用法。讲解例句后,教师还应该把此用法融入真实情境中,如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班上的真实情境,如:某同学穿了一条好看的裙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感官动词说出该句子。在提及到实义动词时,教师应该立即帮助学生复习动词并建立动词的知识网络(如图4.1.2)。
通过系动词引申出来的动词知识网络,让学生对动词的分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在不同的分类下填充更多的动词,建立巩固学生自我的中考词汇知识网络。在词汇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并不是单纯地“学词汇”,而是通过词汇学习的过程学会运用词汇。用中考词汇知识网络来促进学生英语词汇复习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动词知识网络的建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讨论总结形容词(如图4.1.3),副词(如图4.1.4)等的知识网络,然后全班同学再一起交换意见,讨论总结,建立完整的中考词汇知识网络。
(二)建立中考语法知识网络,提高中考英语复习效率
如果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那语法便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语法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英语语法更是成绩中等学生成为成绩优异学生的桥梁。中考语法知识网络,即把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点一个一个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语法知识。
《课标》指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过度重视语法教学、重视语言点讲解、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改变传统语法教学模式,创新语法教学,是新课改赋予我们的主要责任和义务。”通过文献的分析与整理,笔者发现仅仅复习语法知识达不到中考英语复习的效果,反之,枯燥的语法复习会让学生对英语复习更加失去信心。所以建立中考语法知识网络,创新语法复习方法是中考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要建立中考语法知识网络,就要创新英语语法复习方法。首先中考英语语法复习要突破传统的讲练法,要调动学生复习语法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英语中考语法复习中应遵循:学生观察并回顾语法规律――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换意见――学生总结语法规则――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语法知识网络――运用于真实情境中。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复习讲解比较级时,首先给出几个单词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形容词的比较级是如何变化的,如图(4.2.1):
首先不是直接给出语法规则让学生消化吸收,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原级与比较级的区别,复习回顾其中蕴含的语法规则,如:一般在词尾加-er,
以字母e结尾的形容词直接加-r;学生经过思考后再分小组讨论并交换各自的意见。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的过程,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避免了语法规则的枯燥复习。经过学生的头脑风暴和讨论后,教师再完善学生遗漏的要点。并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比较级单音节词变化的语法知识网络,如:①一般在词尾加-
er: tall-taller;②以字母e结尾的形容词直接加-r: nice-
nicer;③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单音节形容词,如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er: big-
bigger;④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形容词,先把y变成i,再加-
er。总结完后,教师还应让学生根据师生一起总结的规律,各自再想出每条规律下至少三个词汇的比较级,并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思考词汇。这样既巩固学生的语法规则,又可以激励学生去用语法知识,而不是表面的学习。随后教师再给出几个关于比较级的句型:
1\. Shanghai _is busier than_ Hangzhou.
2\. London _is bigger than_ Cambridge.
3\. I was _as happy as_ John yesterday.
4\. Some day it will be _as busy as_ Hong Kong.
通过四个典型例句的展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关于比较级句型的规律,然后教师再将学生总结的规律整合起来,补充完整,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关于比较级的语法知识网络。如:
①主语+ be+单音节形容词比较级+ than+被比较事物
②主语+ be +as +形容词原形+ as+被比较事物
经过句型规律的思考、讨论、总结后,学生对这两个句式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校园状况等,尽可能多地写出比较级的例句,再抽取同学在全班展示评比。本堂课复习的是比较级的单音节和少数双音节的情况。课堂的最后,教师还应该列出双音节单词原级和比较级,列出关于双音节的例句,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复习整理的规律去回顾双音节的规律。教师下堂课在复习单音节和少数双音节单词的同时,以同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整合大部分双音节和多音节单词的变化情况与常见句型,协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关于比较级的知识网络。最后教师帮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比较级知识网络(如图4.2.2)。此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中考语法知识网络(图4.2.3),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系统地帮助学生层层复习,提高复习有效性。
整个中考语法知识网络的复习整理过程,克服了传统语法课堂气氛压抑,参与度低的弊端。使学生并不是机械识记,片面地学习语法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规则,这既符合建构主义的合作性原则,又抓住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整体性与知识迁移的原则。最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中考英语复习的有效性。
(三)建立中考阅读知识网络,突破中考英语复习重、难点
中考阅读知识网络,就是关于中考英语阅读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知识网络。英语阅读在英语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各省的中考题看,阅读比重约占50-60分左右,可以看出阅读是中考英语复习的关键点与难点。程晓堂,赵思奇指出:“过去更加强调对语篇的理解,即知道语篇表达了什么意义,而不太重视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作出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读一篇文章之后,应不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程晓堂、赵思奇,2016)。由此可见,仅仅理解语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更需要在语篇中有自己的思考,从思考的过程中建立英语阅读知识网络。通过初一、初二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和必要的语法知识基础。所以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复习的时候,并不是让学生淹没到题海中就能让他们在阅读成绩方面有所突破。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学生从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在理解语篇上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尤其是让学生学会从疑难题中总结规律,突破重、难点,建立中考阅读知识网络(如图4.3.1)。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遇到类似题目时,举一反三,利用阅读规则去突破难点。
完形填空是学生的一大难点,这是因为学生遇到不会填的空就会惊慌,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就应该在复习评讲试题的时候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如图4.3.1):①读第一遍时,遇到不会的题,不要惊慌,继续往下读,遇到类似的搭配或者第二次出现便是提示线索;②若没有上下文提示,就要学会看前后搭配,可能是我们学过的词汇搭配或语法搭配;③既没有上下文线索,又不是固定短语搭配,那就一定是可以通过项内同义词排除,得到正确答案。但教师不能凭空地给学生讲授阅读技巧,而是在学生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引导学生总结,并运用于完形填空中,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作用。如:
2018年重庆市中考完形填空43题:This was his reply, “I tell this __ every students.” A. on
B. at C. in D. to ,这便要用第②点规则,看前后搭配,tell sth. to sb., 所以D选项为正确选项,排除A,B,C。
阅读理解题是有大量的规律可以总结并帮助学生排除疑难选项(如图4.3.1)。首先最重要的第一条规则就是阅读一定要忠于原文,在文中勾画出问题的答案,不能靠生活常识或者自己的意志做题。如:2018年河南省英语中考题中:
_Ramps are not as well-known as other vegetables, but they have a long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_ In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ramp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food for a longtime. During spring, it is common for small towns
in the Appalachian area to hold large ramp dinners for the community.
...
One reason the plant is _popular_ is that it grows in the wild. It is
difficult to grow them on farms. Most restaurants get them from foragers, who
collect ramps by searching forests for some small pieces of land where they
grow. Ramps have a short season. Within a few weeks of full growth, the plant
is done for the year. This shot life is some reason for their _popularity_.
...
56.Why are ramps so popular in North America? A. Because they grow in spring.
B. Because they have a good taste C. Because they are hard to get. D. Because
they have a long history.
学生看到这题后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预感去选择D答案,因为文中先提到它们历史长,学生意识就会先入为主。但教师要用该题引导学生一定要忠于原文原段落“popular”出现的地方,并不是出现在说明历史长的这一段,而是第五段提到它们著名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很难获得,所以选C选项。另外,获取信息题是英语阅读常见的题型,而且出现频率很高的题为:Where
is the text most probably from? A. A science report B. A technological
introduction C. A shopping poster D. A website for teenager.
如果学生不认识technological或introduction等词,即使读懂文章也很难选出正确答案。所以在平时的阅读复习训练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总结积累关于体裁的词语,如:ad,
advertisement, novel, journal, economic report, environmental
analysis等词,遇到一种积累一种,并帮助学生建立关于体裁方面的知识网络。中考英语还经常考察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遇到该种类型题时,教师一定要首先引导学生总结常用的关于推测题的词,如:speculate,
guess, infer,
deduce等词。这种题目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不能在原文中找答案,要通读全文,从所给信息中进行延伸。还有主旨大意题的考察,是难点,也是重点。这就要提示学生一定要通读全文,注意每一段的首尾句,文章的首尾段,还有全文最多出现的字眼。主旨大意题定是选最全面的选项,不能被一些只讲到文章部分信息的选项所蒙蔽。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英语的重难点,也是英语复习的重难点。想要在短暂的复习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效,教师就必须以阅读题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中考阅读知识网络,并在复习过程中不断地扩充该知识网络。这可以让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有可以思考的方向,当这些解题技巧形成一种思维惯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结语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与格式塔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实验法,总结出目前中考英语复习的三个主要问题并相对应地提出建立中考词汇知识网络,中考语法知识网络,中考阅读知识网络。用建立英语中考知识网络的复习方法一一解决当前中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虽然中考英语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但只要教师复习有法,以《课标》为参照,根据各省考试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英语中考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定能让中考英语复习收到最大的复习效果。建立英语中考知识网络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复习脉络,整理复习思路,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更加地系统化、整体化,使英语复习得到最大的收益。笔者以《课标》为依托,提出在中考英语复习中建立关于中考词汇、语法及阅读的知识网络,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得到更好的复习效果,希望能给在一线的教学者以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5):79-86.
[2] 顾东蕾. 论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基础[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 52(9).
[3]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M]. 上海: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 教育部.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 王昊, 刘永兵. 中学英语教材的词汇教学活动研[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10):75-80.
[6] 朱德全, 易连云. 教育学概论[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The Effective Study on Improving Review Efficiency in Senior High
Examination by Knowledge Network
Xie Lu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viewing in the
Senior High Examination, such as: lacking of generality, systematization,
pertinence, timeliness, lacking of activeness in the class, lacking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 and so on. All of these problems cause the review
take much time but inefficient, so the result of the review is not satisfying.
By document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tion,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reviewing, the author thinks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tirety, focus on the key points and combine the points with the entirety. So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eachers can make points and lines to the
entirety, finally, it will build a knowledge network of English. This will
make English review for Senior High Examination be beneficial. This thesis
based on the problems in the reviewing of Senior High Examination and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to build up the network of words, grammars and reading.
The author hopes it will make the best efficiency and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English teacher in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knowledge network, review for Senior High Examination,
effectiveness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