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主角与平时的“学霸宿舍”有些不同。
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姜楠、郑睿、梁尤军、杨涛
这是一个自组织的学习小组。
他们称自己为“真正酷”的组合。
从大一到大三。
四个人拧成一根绳子。
成为彼此大学之旅的守望者。
二人研究生和二人研究生。
获得了985和211着陆的优异结果。
姜楠
#拒绝标签#
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
考研到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交互设计专业
曾获校二、三等奖学金、大播音大赛一等奖、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优秀奖、省部级立项、大学优秀毕业论文,以400分的成绩登陆北京林业大学。
郑睿
#爱折腾、不服输#
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
保研至北京邮电大学
曾获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国家级奖项,有省级大创作项目和省级优秀完成项目,在全国高校体育产业创业大赛中获华东区银奖,在互联网创业大赛中获两项校级银奖。
梁尤军
#日积月累,终有所成#
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
考研至兰州大学新闻传播专业
获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优秀图书馆播音员,互联网创业大赛校级银奖两项,省摄影大赛、朗诵大赛优秀奖若干项,一名摄影人带图昆虫风光。
杨涛
#但行好事,也问将来#
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
推免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连续四年获省优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模范称号,获得大邑奖学金、王家寺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01」
【小组缘起】
许多在线新闻作业需要团队合作。
这导致了“讲酷”小组的成立。
其中三人在学校一级会见了新媒体组织。
从最初的作业组到研究生组。
现在去实习工作组。
成立团体的机会是自然的。
t='走出舒适区,从一点到四方!这个自发组建的小组全员上岸' />梁尤军(左一)在编程猫实习
四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杨涛擅长搜集和整理资料
姜楠擅长设计和创意
梁尤军擅长摄影和沟通
郑睿擅长策划和文案
正好组成一只技能齐全的队伍
四人一起参加比赛、一起创业做项目
有时会因为一个细节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是头脑风暴后项目细节更加完整
因为四个人的齐心协力
他们在比赛中也屡创佳绩
左一杨涛、左二姜楠,右二郑睿、右一梁尤军
四人又都很有责任心
没有谁有过划水的想法
有时为了一个项目可以通宵达旦
“记得当时我们几个一起去盲校采访,
坐了3个多小时的车到郊外,
拍摄+采访忙了整整一天,
晚上回来继续整理录音稿和视频素材,
虽然累却很快乐。”
四人也获得了各自心仪的实习岗位
郑睿和姜楠分别在百度和腾讯实习
梁尤军和杨涛则分别在编程猫和人民日报
大家平时会交流各自实习的心得
郑睿在百度实习
杨涛在人民日报实习
“在熬夜、秃头的大学岁月里,
因为有了另外三位小可爱的存在,
我拥有了学习之外放松身心的精神生活,
我觉得这头发掉得也值了。”杨涛说到
「02」
【保研考研】
9月前“姜郑梁”还在同一考研战线
三人互相打卡监督对方学习
七八月练习新闻实务时
还会互相批改对方写的消息和评论
而杨涛已通过保研拿下几个学校的offer
好友们为他的成功骄傲
他也会开始鼓励和帮助大家
郑睿
大一时郑睿曾有一门网课挂科
自此所有的评优评先与她无缘
但她从没有放弃过
学业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三
也经常活跃在学校社团活动中
郑睿
本以为保研无望的她认真准备考研
却在9月获得了保研资格
从考研梯队里脱离出来
加入了杨涛的保研梯队
由于时间紧促加上不了解
郑睿准备保研比较匆忙
杨涛便把自己所有的保研材料都发给了她
“当时觉得有涛哥在就心安了,
我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成功保到想去的学校
涛哥功不可没。”郑睿说
姜楠
说起考研路上印象最深刻的事
姜楠开玩笑地说到
”原来说好大家一起考研,
然后另外两个小伙伴保研了,
考着考着人没了。“
好友保研,脱离苦海
自然为他们感到高兴
但压力也随之增大
左姜楠,右郑睿
学习之余姜楠会和梁尤军聊考研
考研二人组也互相鼓励
复试也互相组队打卡
模拟面试,稳定心态
姜楠说“梁尤军学习劲太牛了,
每次和他聊我最近在学什么,
就会发现他已经学完了,
学习时长更是我望尘莫及的
考研卷中之王。”
「03」
【经验分享】
梁尤军: 制定计划表坚决执行,不要被你周围人影响。
学会找到合适研友,互相打卡,监督学习。
我是戒掉绝大部分的娱乐活动和社交,做一个与书相伴的苦行僧,但要善于苦中作乐,发现你专业本身的乐趣。
每周要运动1次,打打球,这种状态一直要坚持到考研进考场前一刻。
姜楠 :一定要跳出舒适圈。
曾犹豫要不要去考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因为没学过高数线代微积分,但努力了一下还是考过了。
也曾担心“自己什么都不会”能有公司要吗,考研结束还是去腾讯实习了。
考研复试时排名不好,但还是超常发挥逆袭了。
虽然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但还是要告诉大家相信自己...
杨涛: 从整体规划上推免更像是一种稳健长期的理财产品,想要获得高收益,就不能急功近利、半途而废。
如很早就确定要争取推免资格,那就必须吃得了学习的苦,坐得住冷板凳,守得住专业成绩。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身不足与梦校门槛,积极丰富个人履历,提高综合能力。
在学习上,可以按考研的节奏来,把复试的进度提前,同时要学会有效检索信息和资源,尽可能避免信息差竞争。
郑睿:
大学四年我一直都是忙忙碌碌的状态,有些事情虽然最后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但我一直相信“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很多事情只有你做了才知道能不能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缺乏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他们喜欢喊我“郑老大”,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不过是因为我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勇气,我愿意去试错,愿意走出舒适区,去挑战自己从未尝试过的东西。
梁尤军拍摄
途有好伴,不觉路长
友谊不需句子,你我即是证明
从一点,到四方
他们的故事,仍在续写
你又想为自己的大学
写下什么样的故事呢?
特约通讯员:梁尤军(安徽师范大学)
网络编辑:黄晓珊
责任编辑:陈薇薇 宋莹 张云
中国大学生网(微信ID:dxszzcn)
投稿:china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