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龙叔
毕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将用户视为平等人的企业太少。
大量互联网公司只把用户当成DAUs。他们没有名字,没有情感,只有数字可以出售。
在这方面,三巨头之一的“下沉市场”,才是有趣的头条。凭借其独特的奖金激励制度,即线上赚钱模式,趣头套于2016年6月上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DAU从0飙升至约3000万,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能够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强大对手的火力下崛起,趣头条将目光聚焦三四线城市,以中老年用户为种子用户,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
然而,以网赚为核心驱动的趣头条引擎逐渐熄火,用户增长陷入瓶颈。
2019年二季度财报显示,日均活跃用户数为3870万,相比上一季度的3750万,仅有120万难以增加。
在用户增速大幅放缓的同时,用户日均使用时间也同比下降。2018年Q4的时长是63分钟,2019年Q1下降到62.1分钟,2019年Q2继续下降到60分钟。
“自2019年初以来,有趣的头条进入了一个平台期。”趣头条创始人兼CEO谭思亮承认,但他表示将提升社区属性,年底前仍冲刺6000万DAU。
趣味头条成功的逻辑是在网上挣钱。如今,支持高质量内容,强化社区感,需要升级内容生态,充分发挥算法推荐的价值。
但这并不容易。2019年下半年,趣头条的内容团队和算法团队波动较大,给其演变蒙上了一层阴影。
进化网赚
首先,趣味头条的兴起归功于其独特的积分激励体系。用户每天通过登录、阅读、评论、分享甚至吸引人注册,可以获得大量金币,这些金币可以兑换成现金支取。
这种拉人头的现金奖励机制,在三四线以下城市的中老年人中率先爆发,尤其是女性。这些用户时间充裕,对小便宜和零花钱充满热情。有趣头条的线上盈利和裂变,让用户数量暴涨,在下沉市场被提升为小巨人。
对于有趣的头条来说,每一个DAU都是用钱买来的,关键是花钱维护它。比如2019年第一季度,趣头条披露每DAU维护成本为0.17元/天,单个新用户获客成本为6.21元。
在用户基数小的时候,用户的维护成本相对有限,但是维持每天3000万左右的工作岗位甚至更高的DAU都是一笔巨大的成本,会像无底洞一样越来越大。
原因很简单。有趣头条的用户都是逐利的,对平台缺乏粘性。主要动作是完成各种任务赚取金币。为了让他们活跃起来,他们必须不断给钱养活他们。而且,这些用户对补贴非常敏感。在过去的一年里,Fun Toutiao尝试减少补贴,用户增速明显放缓。
在净赚模式下,第二天和第七天有趣头条的留存应该是好的,但是第30天和长期留存不应该乐观。
为什么有趣的头条在3000万天左右就达到了瓶颈?在补贴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其30天留存和长期留存无法提升,每个月流失的用户数与每个月花大力气引进的用户数一样多,其瓶颈永远无法突破。
2018年9月上市后,谭思亮表示要做好内容生态,不断强化算法。言下之意,吸引用户停留在有趣头条的不仅仅是补贴,还有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内容,好的内容加算法推荐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线上赚钱模式,让平台用户保持活跃。
这意味着,感兴趣的头条用户与平台之间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内容和算法的新型连接模式。
寻路受挫
用户增长与留存、内容生态、内容分发和商业变现是信息分发平台的四大核心。要实现用户的增长和留存,一方面要扩大供给,不断丰富内容生态,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赚取和购买的用户应该被算法和内容抓住,并做出准确的推荐。
在这方面,趣头套尝试了很多,投入了很多,但也有很多教训和困难,以至于成为了管理动荡的重灾区。
今年5月以来,大部分有意思的头条高管都陷入了动荡,聚焦内容和算法,包括算法中心负责人Mark、总编辑肖、北京内容总经理刘晨以及算法部三位负责人。
客观来说,并不是因为这些人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有趣头条的平台属性、用户特征、线上赚钱模式,与内容生态的拓展、算法的发挥相冲突或难以兼容,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时间。
本质上,趣味头条积分制的长期驱动削弱了用户对内容本身的感知,在内容供给和用户需求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并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内容生态,有趣头条的内容一直被诟病。一边赚钱一边看好内容的逻辑当然是成立的。但是,如果你一边抱怨内容差,一边赚小零钱,长期保留会是个问题。
矛盾在于,趣头条形成的内容风格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用户选择的结果。它的种子用户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中老年人,对精英人士眼中的优质内容毫无感觉。
而且,盲目介绍高个子网站上的内容是有害的。2018年趣头条举办趣生态大会,重点支持的内容赛道是健。
康、育儿和养生,这类内容的强需求本身就说明了趣头条主体用户的画像。打造内容生态的另一方面是趣头条号。趣头条披露,已经与国内超过200家媒体机构达成合作,吸引了超过23万家自媒体入驻,而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近期,很多自媒体作者反应,趣头条号的收益下降很明显。
到底什么样的内容生态,在何种推荐策略的加持下,能够持续提升平台用户的活跃度和留存,这个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小流量测试,不断进行数据分析,不断对内容供给调整优化,对用户需求持续引导才能逐步改善,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而趣头条最缺的两样东西,一是资金,二是新产品的突破。当然,还有老板的耐心。
近日,媒体爆出趣头条正在重点推进两款短视频产品,一款对标抖音极速版,一款对标快手极速版。
从大势上讲,趣头条主站的增长空间确实有限,短视频正在争夺越来越多的用户时间。
而谭思亮对于算法和内容生态仍未放弃,希望能够不断强化社区属性,这一关不过趣头条的商业模式就无法真正迭代,未来的路会越来越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