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市民发现外卖包装越来越“豪华”。不仅有一堆干湿分离的大大小小的饭盒,很多连锁品牌也开始用厚厚的保温袋代替可降解塑料袋,印上自己的品牌广告。但是这些质量非常好的包装,用了一次就和剩菜一起扔掉,太浪费了。过度包装增加的成本不仅转嫁给消费者,也增加了城市垃圾消费的负担。
点一份捞面包装物摆满一桌
在朝阳门工作的白领小刘,午餐基本靠外卖。最近她无奈地发现,外卖的“仪式”越来越繁琐。昨天中午小刘点了一份40元的鱼面,外卖小哥却送来了一个铝箔隔热棉做的大方包。拉开拉链,首先会看到包装精美的餐具和餐垫。只有去掉这些主角,你才会出现:饭盒里装的是煮好的面条和配菜,小包里装的是热汤底料。
"吃这个外卖面条浪费了多少包装?"小刘无奈地按照说明摇了摇汤底,倒入面条中,用餐具充分搅拌后再吃。吃面条后,小刘发现一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外卖套餐。特别是无纺布和铝箔做的保温袋很厚,直接扔掉很浪费,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就变成了占用空间的“鸡肋”。
外卖过度包装并不少见。在海淀“土槽”工作的市民小邵说,他最近连续点的三份外卖分别是肥牛饭、鳝鱼饭和土豆牛腩拌饭。但是不管是哪家店,送来的饭菜都是用厚厚的保温袋包装的,夏天完全不需要。“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么漂亮的外卖套餐,到头来,成本都摊在了菜价上。”他说。
外卖过度包装越来越普遍
自从北京实施最严格的“限塑令”以来,餐饮商家开始将目光转向塑料袋的各种替代品。一位日本商家告诉记者,可降解塑料袋一般质地较软,成本较高,所以为了保证消费者的用餐体验,餐厅开始使用定制纸袋或保温袋来外卖。
随着印有企业标识和广告的定制包装越来越受欢迎,“豪华包装”逐渐演变成许多餐饮商家制造噱头、吸引回头客的一大卖点。他们不满足于“拼”包装,有的商家甚至开始拼“外卖周边”。饭点鲍鱼送砂锅,外卖点火锅送电饭煲,酒精炉点羊肉汤.虽然在很多消费者眼里,这些保证“最佳口味”的方式“没有必要”,但外卖商家还是乐在其中。
“送砂锅真让我吃惊。”市民罗纳尔迪尼奥曾经点了一份鲍鱼外卖当饭吃,她收到了一个篮球大小的保温包,包着一个用锡纸层层包裹的小砂锅。此外,商家还赠送了一把漂亮的不锈钢勺子。
吃完这顿饭,小罗觉得直接扔掉砂锅很可惜,就把盘子洗了,放到厨房。“但是砂锅的质量没有保证。不知道能不能弄到火上烧。过了两天,我终于扔掉了。”小罗觉得这种过度包装的外卖可以带来短期的新鲜感,但却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她说她不会再点这个外卖了。
包装营销增添环保压力
为什么餐饮商家的外卖套餐越来越豪华?一位骑手表示,外卖包装现在已经成为品牌的“门面”,不仅要安全、隔热、不溢漏,还要具备配送时吸引眼球的营销功能。
福劳面客服人员表示,每家店的每一份外卖都要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包装,保温袋是“标配”。使用保温袋和精美的饭盒首先是为了避免送餐人员在运输过程中打翻或洒出饭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它可以保证面条在送达食客时仍能保持最佳口感。当记者询问保温袋是否可以回收时,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店内不会回收使用过的外卖包装,建议顾客自行重复使用保温袋。
市民小林是茶的忠实粉丝,但让她感到无奈的是,即使她只点了一杯饮料,也要为订单页面支付1元的包装费。不到半个月,她的办公桌上已经摆满了白色定制的保温茶包。“扔掉这么好的包真是罪过。没人想把它送人。为什么商家不能给出简单包装的选择?”她说理论上保温包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是谁能每次外卖都用一个呢?最后进了垃圾桶。
美团此前发布的《中国餐饮大数据2020》显示,2019年国内主流外卖平台日订单量约2000万单。由此测算,即便只是20%的外卖配保温袋,每年浪费的保温袋也将超过14亿个。“目前保温袋几乎无处回收,对环保消纳造成的压力远甚于塑料袋和纸袋。”一位环保人士建议,外卖包装浪费由来已久,“谁产生谁负责,不管是塑料餐盒还是保温袋等包装,平台和商家应该担负起回收责任或环保处置的成本。”“我国对于外卖包装还没有制定相应标准,原则上还是应该以食品安全为首,同时将环保要求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商家不应一味追求营销效果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杨天悦 赵天越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