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
编辑杨轩。
承载OPPO IoT(物联网)业务的“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正在迎来新一轮变革。
36Kr独家获悉,OPPO近期对业务单元进行了改革,现更名为“物联网业务组”;同时,组织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根据设备类型,有“佩戴师(手表、手环)”、“智能显示师(电视)”、“音频师(耳机)”。
成立单独的业务组,意味着独立的“物联网业务组”将拥有决策权,OPPO公司,不会干预具体业务,但也意味着业务组需要独立发展。
自负盈亏.
每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已经确定。其中音频业务部负责人是原OPPO音频产品中心负责人刘佳,刘佳是OPPO。
这位与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合作多年的老人,负责音频(也就是耳机)业务,这也是目前OPPO IoT最好、最重要的品类。
穿戴部由OPPO新穿戴产品企划部前总监徐坤负责。徐坤在硬件领域有过创业经历,之后加入腾讯尝试硬件系统业务探索。他是腾讯公司的负责人。
智能显示事业部负责人是原OPPO智能大屏产品中心总经理黄顺明。
此外,多位消息人士表示,该部门将由刘管理,但目前仍无定论。截至发稿时,OPPO尚未回应。
“是时候改变了。”说起这个变化,一个OPPO内部员工对于36来说是对的。
氪意味着。据该员工称,独立前,新兴移动终端部门的组织隶属关系、报告关系和内部产品/营销部门不明确。
“一个产品线的负责人有时要跟四五个领导单独汇报”,和独立后的商业集团,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成立于2019年1月。最早,时任OPPO副总裁(现晋升为OPPO中国区总裁)的刘波担任业务单元总裁。
创始人陈明永报道,同年12月,陈明永罕见地在,对外宣布 OPPO将全力投入 IoT 业务.公开露面
,说“要从一个手机公司变成一个什么都集成的公司。”
在过去的两年里,OPPO在IoT(物联网)领域一直是成功的。
另一位OPPO内部人士告诉36Kr,OPPO的IoT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去年亏损达到几个亿”。
产品新节奏方面,OPPO的手表、手环、耳机产品更新速度不快,还没有出现爆款产品;电视产品线(S/R
系列)直到去年年底才提交;VR眼镜还没有到量产阶段。
4月中旬,OPPO向所有“新兴移动终端业务部门”发送了一份名为《新兴之火可以燎原》的文件。OPPO表示,新事业群的薪酬激励将与经营目标挂钩,.
“让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成为CEO,对经营成果负责”,“当业务组业绩优秀时,员工会获得丰厚的回报,而当业绩不理想时,他们会承担收入下降的风险”。
但OPPO仍将为独立的物联网业务集团提供基本的运营控制。OPPO表示,OPPO为新成立的物联网业务群提供1-2个。
不平等的保护期,“目的是保证部分员工的薪酬绩效池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否则一旦独立后绩效不好,这些人的薪酬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人也就没了。”
在前述官方文件中,OPPO表示,公司将与各业务部门新负责人一起遴选核心管理团队;提供对战略、绩效和品牌质量的控制;同时提供业务集团所需的运营、HR、财务物流支持,确保业务事业部符合公司战略方向。
至于为什么要实施这项改革,OPPO在官方文件中表示,过去的新兴移动公司是大锅饭,创新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摒弃过去包罗万象的孵化模式,责任人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自主决策,自行闭环。如果做得不好,也会承担相应的结果”,“我们希望以赛制的变革为牵引,点燃团队的创业激情”。
根据科纳仕公司数据,2017年至2020年,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逐年下降。随着手机进入股市,华为、OV、荣耀、中兴等手机厂商在过去几年将目光转向IoT,提出了以手机为中心的“1 X N”战略,推出了手机以外的多种智能互联硬件。
手机品牌的算盘不难理解。物联网产品的单价低于手机。一方面可以增加用户的消费频次,丰富线下门店的SKU,促进线下渠道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使用手机的体验,同时可以将搭建手机硬件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场景。
相比华为和小米,OPPO在IoT领域相对较晚。在2019年OPPO INNO DAY上,OPPO副总裁常陆首次透露,OPPO的物联网生态将围绕个人娱乐、家居、运动健康三大场景进行布局。
OPPO很清楚物联网领域布局缓慢的问题。
今年情况会有所改变:OPPO近期将在K系列手机发布会上发布新的电视产品;不久前,OPPO还入股了扫地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云鼠科技,并布局了扫地机器人的品类。
可以肯定的是,IoT仍将是OPPO今年除了开发高端手机之外的另一个重点转型方向。在今年的新年致辞中,陈明永还提到:“新的一年,我们将从单一产品智能、垂直场景向集成场景跨越,完成从单一手机公司向生态科技公司的跨越,打赢关键转型之战。”
未来,独立运营的自负盈亏, OPPO物联网业务群,需要最后一站,拿出真实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