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网红产业为什么发展好 网红未来发展趋势

  

     

  

  文/大白鹅   

  

  9月13日,苹果召开了新品发布会。   

  

  硬件方面,iPhone 13系列“刘海”变小了,价格下降了,内存增加了;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取消了64GB版本,最大内存增加到1TB。   

  

  网友调侃苹果这次发布的新品是:“如果加价,可以称之为十三香。”   

  

  然而,有些人对此仍然持批评态度:没有亮点,但你不能。   

  

  这不禁让人想起《福布斯》杂志对库克指挥下的苹果的评论: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已经褪去了神奇光环,变成了一家普通的科技公司。苹果不断补充优化原有成果。   

  

  苹果还不错,但不再那么突出。   

  

  # 01   

  

  坊间有个笑话:   

  

  提问:一只苹果究竟能卖多贵?   

  

  答:咬一口更贵。   

  

  苹果产品一开始能成功打入线上名人产品,跟乔布斯有很大关系。   

  

  有网友曾在史蒂夫乔布斯期间评论苹果产品:“它的魔力在于它将IT魅力与流行时尚相结合,不断在新时代、新领域创造神话,不断推出的新产品也让用户为之疯狂。”   

  

  乔布斯改造了苹果,重塑了苹果的设计文化,带领苹果从一家濒临灭绝的电脑公司,一跃成为集消费电子和娱乐服务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先驱。   

  

  不仅如此,乔布斯的个人魅力也为苹果增添了光环。   

  

  乔布斯人生经历的起伏和充满激情的个性,让他成为了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商业领袖。他追求完美,充满激情。在他的带领下,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数字出版六大行业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让无数果粉为之疯狂。他也被无数“果粉”奉为“大师”。   

  

  本质上,乔布斯是苹果产品的线上名人代言人。乔布斯、iPhone和完整的商业模式是苹果成功的秘诀。   

  

  后来这种商业模式被很多人借鉴,尤其是互联网、手机、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每次产品发布会都需要创始人的平台和业绩,很多创始人也成为企业品牌和线上名人代言的第一流量。   

  

  像乔布斯之于苹果,马斯克之于特斯拉,雷军之于小米,这些品牌凭借创始人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 02   

  

  这种商业模式可以理解为红人经济。红人经济是互联网背景下“粉丝经济”与“体验经济”融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商业形态。   

  

     

  

  《孟莉》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在《红人经济》一书中,作者孟莉对红人经济有这样的解释:红人是红人经济的核心,是连接品牌、内容平台与消费者的纽带。.   

  

  因此,红人不仅是一种营销资源,也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消费市场的引领、推动;二是对传统供应链的完善与颠覆。.   

  

  具有巨大流量和影响力的红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引领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趋势。   

  

  乔布斯、马斯克、雷军等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流量和影响力。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拥有5000多万粉丝,这些粉丝代表着巨大的影响力。   

  

  小米创始人雷军、格力老板董明珠也活跃在各种媒体平台,积极为自己的产品摇旗呐喊。   

  

  在书中,孟莉把这种格局的变化概括为“产品触达”、“信息触达”和“情感触达”.当商业形态进化到情感触达阶段,因为人本身就是情感最好的载体,所以红人成为品牌接近消费者最快的方式。   

  

  目前,   

  

  大多数传统品牌企业面临的事实是,产品功能等简单的物理属性已经难以满足感性驱动的消费者需求。企业要赢得竞争,就要在品牌和产品中注入丰富有趣的内容。   

  

  “内容就是货架”,营销不仅是产品,更是内容。   

  

  传统的品牌推广方式是集中的,以核心媒体平台为基础,按照层级向外传播。这种模式的问题是渠道单一,到达面积小,转化率低,效果越来越累。   

  

  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品牌推广带来了新的可能,内容分发摆脱了单一渠道,进入了多元细分时代。   

  

  在此背景下,乔布斯、马斯克、雷军等名人凭借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成为打通多媒体平台的关键枢纽,帮助品牌实现营销信息的去中心化,推动营销信息在更大范围内流动。   

  

  此外,红人演变成一个新的按钮,以有效地将品牌与潜在的消费群体联系起来。   

带,使得品牌能够触达红人背后的高黏附力私域流量,实现品牌与潜在消费者之间的双向沟通、深度互动,从而刺激商业价值转化。

  

如今,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红人营销逐渐走向精准化,商业价值的转化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品牌形象和红人形象的高匹配性也增加了红人粉丝向品牌粉丝转化的比例,进而形成品牌黏性,保证商业价值的持续性输出。

  

# 03

  

许多创业者、企业主都想成为乔布斯,问题是如何成为下一个乔布斯?

  

有人说雷军在向乔布斯学习,而乔布斯的学习对象则是约翰列侬和嬉皮士。

  

“颓废审美观”的代表人物约翰列侬和反抗传统及当时政治的嬉皮士的共同点是灵魂深处都有各自的“叛逆”――我行我素、反传统、不合作。

  

《硅谷之火》认为,

  

叛逆是硅谷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早年的罗伯特诺伊斯(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乔布斯、马斯克和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优步的创始人),

  

这些红人首席执行官都打破了一些传统的东西。

  

红人崛起的最大动力源于哪里?是叛逆。

  

正如李檬说的那样: 一波巨浪过来,浪尖的部分是“潮” ――代表个性、 叛逆、特立独行,涌在下面的是“流”, 潮流已经是大众化的。最成功的那些红人,

  

就是抓住了“潮”的浪尖的那部分。

  

真正个性、叛逆、特立独行的人是孤独的。那些红人粉丝只是“小范围的抱团取暖”, 相互寻找认同,激发小圈子的骄傲。所以, 红人大多与“小众”联系在一起,

  

网红品牌一般做不大。

  

那些红人首席执行官,如乔布斯、雷军、马斯克、卡兰尼克,最初都是将自家品牌当网红品牌来做, 渐渐做大,才成了主流。

  

也就是: 老板很“网红”,产品很主流。

  

以苹果公司为例,乔布斯的注意力长期在产品设计上,后来发现供应链才是苹果公司的生命线,于是找的接班人是供应链专家蒂姆库克。

  

而雷军过去强调设计上的炫酷科技,到今天则更加关注如功能芯片等基础硬件。马斯克最红的那个时候,设计一堆稀奇古怪的科技产品,但在漫长的产品线阶段,

  

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才是他最倚重的。卡兰尼克用了2~3年“颠覆”了出行行业,接下来的5年或更长时间,要协调各方利益,融入主流社会.....

  

所以,关键的问题不是如何成为乔布斯,而是要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如果你还在吸粉、给别人的品牌带货的阶段,那么叛逆一些是必要的,这样更容易引爆爽点,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如果你已经有自主品牌,卖自己的产品,那么你就要管理好供货,你要在供货的品质、成本、速度中寻求一个好的平衡点,这是你对粉丝的承诺;

  

如果你将小众品牌做成了大众品牌,那就要考虑如何融入主流社会,而这需要在很多地方中规中矩,而不仅仅是让粉丝爽起来。

  

在红人卖家成长的路线中,最有爆发力的那一段,一定是叛逆的时候,但是要长久走下去,你还得渐渐靠近潮流和主流, 在不同阶段踩准节奏,才能行稳致远。

  

红人都是始于“叛逆”、渐成潮流, 最终回归主流,这也许才是“成为乔布斯”的终极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