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钓鱼比在云里钓鱼好。
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沉迷于“云钓”,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打开Tik Tok,用钓鱼博主的视频吃饭,比追剧还刺激。
在Tik Tok,与钓鱼相关的短视频已经成为非凡内容的新宠。据Tik Tok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最热门的三大话题#钓鱼、#钓鱼人、#户外钓鱼已经被玩了1000多亿次!在这些海量的视频中,很多大神每分钟都钓到几百斤的大鱼,让围观的群众乐此不疲。
在年轻人占多数的哔哩哔哩,也有一股钓鱼热潮。“渔民永远不会在空中飞行!”(空军是指一条鱼没抓到,空手回家。)弹幕满屏。据哔哩哔哩频道统计,仅2021年前6个月的钓鱼特色视频数量(播放量超过20万的视频)就几乎与2020年全年的特色视频数量持平。
“云钓鱼”视频的爆炸式增长,让人不禁怀疑,到底是谁被钓鱼的“诱惑”所困。为什么这种“佛教”和“小众”的钓鱼运动会如此上瘾?
钓鱼短视频,“上头”有套路?
随着网络钓鱼短视频的流行,出现了很多网络钓鱼骗局,其中不乏拥有百万粉丝的大牌人物,比如大渔民刘志强,其Tik Tok账号“刘志强钓鱼”已经拥有近800万粉丝。
另一个钓鱼圈“天元邓刚”,凭借一系列黑坑直接出圈(在私人场地钓鱼需要向老板缴纳一定的入场费),一个月就赚了几百万粉。目前粉丝数量已达2066万,其中男性粉丝比例高达97.09%,几乎覆盖18岁以上所有年龄段,作品总获赞量超过8672.2万。
作为捕鱼行业的“大人物”,邓刚的视频内容遵循技术流程路线,大部分视频都讲述了他是如何隐藏身份、压低声音钓大鱼的。
据了解,早在两年前,邓刚团队就开始测试短视频和直播。他们拍了搞笑的钓鱼短剧,对钓鱼进行了严肃的科普,但效果并不理想,粉丝增长非常缓慢。
“太正式了,就像老师讲课一样,粉涨得慢,前后花了一年时间,粉丝才几十万。”摄影师万说。的短视频团队由四人组成,除了给万拍照外,还有一名直播助理和一名网抄员。
从去年开始,邓刚团队不断探索新的视频方向,先后开发了“钓鱼系列”和“黑坑老板系列”,成果瞬间走红。
钓鱼,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在游览大好河山的同时,在自然水域钓鱼。他们从湖北的大本营出发,前往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他们拍摄了《高山水库狂采鲫鱼》和《惠州东江钓104斤巨青》。
坚持钓鱼半年,邓刚粉丝成功突破300万。就在人们以为触及到钓鱼内容天花板的时候,系列片《黑坑老板》让邓刚的粉丝再次超限。
“黑坑老板”钓鱼模式,即
“大V”去了某个地方的一个水库后,和老板讨论了捕鱼价格,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了自己的捕鱼实力。最终,他以优异的战绩让老板目瞪口呆,心疼又苦恼。这给视频增添了很强的喜剧效果,观察老板的反应也成为粉丝们新的乐趣。
5月11日,邓刚发出了第一个“潘老板”的视频。在宁波东钱湖附近的黑坑里,邓刚假装新手,和老板讨论了4个小时500元钓鱼的事情。结果他最终抓到了100多公斤,价值3000多块。视频发出后,创下了6亿浏览量的惊人记录,连续登顶Tik Tok热榜榜首。截至目前,该视频已获得300多万点赞。
邓刚的出圈,除了得益于娴熟的技术,还在于对“温爽”叙事的推动。
在《黑坑老板》的剧情中,邓刚精湛的技艺和老板痛苦的自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极大地增强了完成感
这不仅仅是一个科普钓鱼的视频,更是一个高手假扮小白打反击,扮成猪吃老虎,直接在黑洞里打老大的励志故事。最后,主人从老板手里接过鸡鸭鹅羊,把价值几千块钱的鱼放回了鱼塘。
从那以后,在邓刚钓鱼的话题越来越受欢迎,粉丝数量开始激增。
池中不只有鱼,还有生意
钓鱼往往被视为中老年人专属的休闲娱乐活动,确实是中老年人的事。
男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之一,甚至沉迷。不过如今让人意外的是,钓鱼已经打破年龄层的壁障,这种运动正在年轻化、娱乐化,被称为是年轻人的新坑。据中国钓鱼协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1.4亿钓鱼人群(每年至少参加4次钓鱼活动),其中18岁以下的钓鱼爱好者占了总数的12%,18岁至24岁占10%,25岁至44岁的中青年已经成为钓鱼的主力军,为46%,占比接近一半。而“曾经的王者”45岁以上的“大爷团”群体只占32%。
年轻人为什么爱钓鱼?爱看钓鱼?其实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集合了许多能击中年轻人内心的元素:怡人的自然风光、狩猎竞技的快感、选择装备和饵料时的科技感,甚至在户外的服饰搭配都有几分讲究。
从本质上说,邓刚和现在流行的野奢博主、美食博主所表现的意境是一样的,都是在展现我们向往而又不可得的一种生活意境。因此对于年轻的“云钓鱼”爱好者而言,邓刚们如同都市丛林忙碌生活中的心灵安慰剂。
而钓鱼达人们不仅掀起了“钓鱼热”,与此同时一场因兴趣诞生的生意也在同时进行着。
在互联网解构下,社会经济各元素被重新打散与分配,相同的兴趣、相似的价值观成为人与人交往的主要驱动力,并由此形成了特定的社交和消费圈层。
钓鱼,便是其中的一个“圈”。
在圈层里,人们爱看与圈子相关的内容,也愿意将兴趣变成消费。
这些钓鱼大神的变现逻辑很简单,一位做抖音运营的业内人士表示:“拍视频就是为了卖货。那些大神都有自己的渔具品牌。有粉丝、有产品、自己技术过硬,没有比这更好的广告了。靠卖货一个月收入十万并不是困难的事。”
据数据显示,从2019年9月15日起,单“天元邓刚”一个账号就直播62次,带货直播60次,累计销售额336.04万。其中,5月15日、18日两日单日带货额均达到百万以上。
邓刚的钓鱼品牌“武汉天元”一位管理人员表示,“现在公司业务翻了好几番,整个公司都在加班。”
而主打户外钓鱼日常分享和钓鱼技巧教学的账号“刘志强钓鱼”,在他的抖音店铺中有30多件商品在售,已售商品高达20多万件。网友对相关商品的好评度也不错,单款饵料的销量达18.6万件。
由此可见,“云钓鱼”不仅钓的是鲢鳙、翘嘴、奶青,捧着手机看得欲罢不能的千万用户也统统一起“上钩”。
当前,来自五湖四海的钓鱼爱好者通过短视频平台围观垂钓大佬“爆护”(钓鱼术语,指钓到的鱼太多,撑破鱼护)、学习钓鱼技巧、挑选钓具、参与直播选货,场面可谓热闹。在用户对兴趣的追随,以及对头部垂钓大V的信任下,与兴趣相关的消费,则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