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三国魏国在哪里,今日头条小小三国

  

  主角: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   

  

  这是我的原创作品。目前有七个版块:三国战役、三国人物事件、青梅料酒、三国兵法、三国外交与战争、三国人物高手竞猜(微头条)、三国兵器竞猜(微头条)。本文为《青梅料酒三国系列》第三期。   

  

  大家好,我是小小米~ 《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叫《关宁斩席》。不知道你的朋友有没有听过。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先讲这个故事:东汉末年,有一对好朋友,名叫关宁和华歆。有一次他们一起在菜园里除草,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关宁只把金子当作瓦石。   

  

     

  

  华信抛金的场景几乎是这样的。   

  

  后来,两个人在同一个垫子上看书。这时,一位大官员开着一辆华丽的汽车从门口经过。关宁若无其事地继续看书,华歆扔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后来,关宁把席子剪掉,和华歆分开坐,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因为这个故事,人们纷纷称赞关宁,贬低华歆。即使是现在,很多人也这么认为。所以本期我们就根据《三国志》和《华峤谱叙》的原始记载以及《世说新语》中关于华歆的其他故事,来盘点一下华歆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简单说说华歆的履历:华歆早年拜东汉太尉钟保罗为师,与刘备的师父鲁直、东汉学者郑玄、汉末著名隐士关宁为同门弟子。他和关宁、李园(就像卧龙凤雏一样,都是绰号)一起被称为一龙、华新为盟主。汉景帝时期,华歆升任孝廉,担任郎中。后来,因为生病,他辞职回家了。短暂患病后,被何进将军任命为商,后调任太守,深得民心。   

  

  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   

  

     

  

  华欣:读书好。整个人变得帅气起来。   

  

  后来孙策率军南下平定江东,华歆深知自己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武力都比孙策强。同时,为了救其中一人,他干脆直接向张羽郡投降,孙策对华歆非常好,华歆也被视为自己的座上宾。官渡之战时,华歆被曹操看中,被曹老板招募成为谈判专家。后来,他接替于迅当了秘书。丞相曹东征孙权时,任命华歆为军师,后成为曹魏的一位古代学者。曹丕时期,华歆封司徒,曹睿时期,升太尉。太和五年(公元232年1月),75岁的华歆因病去世,谥号尊称。   

  

  单看他的履历,就能发现华歆一生为人民做了很多事情,人民非常爱戴他。因此,人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不能只看一个方面,而要综合看待。此外,《世说新语》记载的关宁抛金、华歆采金的故事,使人认为华歆极其贪财,但史书记载的真相并非如此。003010:“辛素穷的时候,吕慈给亲戚朋友帮忙,家里没有储物的地方来装石头。”也就是说,他很穷,工资都给了亲戚朋友,家里没剩多少钱。   

  

     

  

  华欣:谁说我贪钱?谁说的?我想辟谣。   

  

  003010也有记载:“辛弃疾对金钱的欲望不到位,前后都受宠,但他是其他官员望尘莫及的,但他最终不会殖民这个行业”,也就是说,华歆在金钱上看起来很轻敌,曹丕和曹睿对华歆的欣赏和重用比不上所有大臣,但他终究没有买下自己的产业,这是非常清廉的。当华歆离开孙权到曹老板所在的北方时,东吴的亲戚朋友给他送来了一大笔钱。虽然华歆总是“来者不拒”,但他私下给每个人的礼物都做了标记。临走的时候,华歆把大家的东西都一一归还了,所以《三国志华歆传》里的故事大概是编的。   

  

  华歆的清廉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广泛赞誉。可惜的是,因为这个故事在《华峤谱叙》和《世说新语》的迅速传播和影响(《世说新语》把华歆抹黑的一塌糊涂,基本上是帮助别人为非作歹的感觉),人们对华歆的态度在明代开始发生变化。我举几个华鑫在《三国演义》的优秀例子。在担任张羽太守期间,华歆与会稽太守王朗(即《三国演义》年被诸葛老师骂得吐血而亡的王司徒)乘船避难,途中遇到想一起乘船避难的人。   

  

     

p>华歆:来来来,这是一点小钱,请笑纳~

  

华歆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可王朗却不假思索地说:“幸好船上还有空间,接纳他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那人就上了船。后来,眼看着贼寇就要追上来了,王朗非常着急,想着干脆丢下这个人不管了。这时候,华歆开口了:“我原先对于接纳不接纳这个人表示犹豫的态度,正是因为担心发生这种情况。既然我们已经接受了他的托付,又怎能在危急时刻弃之不顾呢”,于是便继续带着那人一起逃跑,终于逃出了生天。

  

这件事情体现出了华歆身上的什么品质呢?就是不失信于人,遵守诺言。做事情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能凭一时的喜好和外在的虚荣,就答应别人的请求,一旦答应别人的请求就应该落实到底,不能在关键时刻失信于人,与其失信于人,还不如之前对人没有承诺。华歆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一开始便不愿让那个人上船,后来又宁愿“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华歆: AA租船费是小事,人命是大事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朗开始愈发佩服华歆了,更是经常在别人的面前推崇华歆,认为他的见识和气度很了不起。后来他俩都进入了曹魏当官,有一年的腊月初八,华歆将子侄这一类的晚辈召集在一起,摆席设宴祭奠百神,王朗知道以后也跟着这样做。后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魏晋时期的名士张华,张华评价说:“王朗学习华歆,不过只是在皮毛上下功夫,但是越学距离华歆越远。”

  

我认为,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并勤于向别人学习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一味地崇拜别人,生搬硬套,结果必然是人家的优点没学到,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像王朗这个例子就非常能说明这一点。只看到华歆外在状态的王朗,也仅仅只是学了他的皮毛,并没有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这种行为就叫做: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最后的结果也只会是适得其反。

  

  

王朗: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小小米!

  

这一事件除了突出王朗盲目学习的弊端以外,还能从侧面突出华歆确实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然王朗又怎么会学习他呢?

  

# 总结

  

由于《世说新语》中的管宁割席这一故事与《三国演义》对华歆的严重“抹黑”,以至于在社会大众的观念中,华歆嗜财如命、“助曹为虐”、无忠君观念的形象可谓根深蒂固,但是这都不是真实的华歆。从史书中可以看出,真实的华歆以民为重,爱民如子,十分讲信义,视名利为身外之物,因此,华歆可谓是个品德高尚的谦谦君子,曹魏的国之栋梁,也难怪曹丕和曹睿会那么重用他了。

  

大家对“管宁割席”的故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倾心之作,如果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哦。

  

喜爱三国的小伙伴们,请继续关注“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文章, 下一期将更加精彩,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到那魂牵梦萦的三国......

  

愿所有看我文章的小伙伴们眼角带着笑,容颜永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