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走进辛传伟位于江苏泰州的瓜田时,甜滋滋的果香扑鼻而来,但眼前全是绿色的瓜和藤蔓,没有哈密瓜。辛传伟拨开绿色的瓜叶,原来黄澄澄和胖乎乎的哈密瓜正稳稳地躺在叶下。
辛传伟告诉记者,如今,这种瓜通常都是挂起来,挂在半空中。用这种方法种植的甜瓜实际上是烘烤和干燥的。让小哈密瓜躺在松软的沙土中,瓜身被叶子覆盖。这种传统方式种植的哈密瓜,自然成熟,含糖量较高,从果肉中心到瓜边都一样甜,吃起来像冰淇淋一样软,连皮都可以吃,而且不去籽,又软又嫩。
最近,丁咚成为网络名人中的“新传威的小哈密瓜”,它的特色不仅在这里,而且在各个方面。比如新传威专门用大黄蜂为哈密瓜授粉,有效避免了激素的使用,无农药残留,保证哈密瓜更安全、更放心;其他人在4排的棚子里种瓜。辛传伟为了营养更好,一棚只种2行。他坚持有机种植,施用豆饼肥和有机肥,一年只种一茬。收瓜后,他会给土地充足的休息时间,恢复土壤营养。辛传伟说,上瓜就像给孩子上菜,从早到晚在这三分一亩地转悠。“我打算白天把瓜棚的摇杆放下,晚上再摇一摇,中间温差15度。果实含糖量和干物质积累最好。”
辛传伟说:“我没有文化,这辈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种地。我整天呆在地里,盯着大黄蜂是怎么授粉的,盯着瓜是怎么分化成花芽的,瓜的每个生长阶段我都看过了。”
35岁的辛传伟是一位有着20年种植经验的“老”农民。他从14岁开始学农,在过去的20年里种植了20多个品种的西瓜、草莓和萝卜。三年前,我开始种植白玉哈密瓜,但它突然着火了。
说起如何发现白宇小哈密瓜,辛传伟津津乐道:“小时候家里也种过小哈密瓜,长大后再也吃不到外面记忆中的味道了。为了找回童年的味道,我回到山东老家,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种子。原来是我种下来给自己吃的。后来有小贩去地里买菜,吃了几口,感觉挺好的。然后他们拿去卖了,慢慢普及了。”
丁咚购物研究院院长沈强告诉记者,新传威的白玉哈密瓜是丁咚购物推出的“农民匠心”系列产品之一。“农民的匠心”就是网罗那些深藏在民间或者只在当地知名的农产品,给他们一个平台,让大众帮他们找到市场,树立品牌。此前,该系列还成功推出了黄庆华的《沃干》和卜崇兴的《伊琳娜卡普特罗娃红番茄》。
辛传伟提到自己入选了丁咚杂货店购物“农夫的匠心”系列,非常激动:“这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实现我20年的梦想!一直想建立自己的基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想法种植,做自己的品牌。希望顾客看到这个瓜的时候记得是我种的。我一直坚持质量第一,因为我相信,只有你善待土地,它才能给你回报。”
“匠心养殖户”项目的经营者张瑞婷说,丁咚的杂货店购物为这些养殖户做好了物流,帮助他们进行宣传、包装、运输和运营。目前辛传伟的150亩地每天只能产4000个瓜,每天中午就卖完了。“我们也会严格把握质量。除了食品安全检测,每个甜瓜都会用测糖仪检测。只有糖度13-15度的瓜才会包括在内。”
辛传伟说,通过与丁咚合作买菜,辛苦种植的哈密瓜不会烂在地里,也没人在意。他计划明年将租用的150亩土地扩大到500亩,并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人吃到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