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广州千聊公司值得进去吗,千聊短视频培训怎么样

  

  今晚,钱谈到了一个预先宣传的课程,一个小时后,它遇到了冰和火。上线不到一个小时,朋友圈就被刷爆了,然后情况急转直下,课程链接被屏蔽,连App也是App。   

  

  下架储存。   

  

     

  

  目前具体原因不明,但根据微信相关规则,怀疑与诱导分享有关。不过,App Store的移除可能与未支付“过路费”有关。根据App显示   

  

  商店规定苹果应该拿iOS中虚拟商品销售额的30%。   

  

  除去千聊课程关闭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年初网易大营销课程的现象级刷单带动下,知识付费相关从业者都希望能复制刷单大动作。毕竟在流量越来越贵的当下,对于资金有限的创业者来说,成功刷屏是低成本煽动广泛用户的唯一手段。   

  

  每个平台的个人分发共享模式提供了一个简单而现成的工具。一半是真诚推荐,一半是逐利。我们曾经讨厌“微信业务”,不知不觉就加入了“微信业务”的行列。   

  

  以下内容为文稿,所提观点不代表新榜单的观点或立场。作者罗崇杰。   

  

     

  

  1月17日,网易2018年新年班得以在朋友圈刷屏,由此带来了网易与MLM的一段恋情。如此巨大的公关危机,想必是网易集团公关层面没有想到的。   

  

  开年,遇到了这样的一次。   

  

  对于网易集团的公关部门来说,这或许是件麻烦事;但对于知识经济这个行业,这或许是件好事。   

  

     

  

  刷屏课程,   

  

  险些成为危机公关?   

  

  1月16日深夜,网易上线新年大班:海报红喜气洋洋,二级分发机制设置,KOL动员。   

  

  原本预计会卖出上万门课程,但在12小时之前,课程注册量远远超过10万门。   

  

  朋友圈刷屏。   

  

  一篇接一篇,我们看到一些文章评论:这次事件的营销手段与传销有一定相似度;.   

  

  随后,微信屏蔽了直播课程平台荔枝微课的链接。有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在讨论:花了的钱,不会就泡汤了吧;.   

  

  这时,网易公关可能已经意识到,市面上的舆论可能背后有人炒作,开始进入危机公关。.   

  

     

  

  再过一个小时,链接就可以使用并再次挂断。网易课程的负面消息也得到控制。   

  

  直到课程开始,课程环节生效;对网易干货高、可学性强的正面评价层出不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数据显示有16万人在学习。   

  

     

  

     

  

  2017年到现在,刷屏现象不少,   

  

  但是用户是利益中心的却很少。   

  

  腾讯公益儿童画廊:我们愿意分享公益,为公益买单;   

  

  网易系列juliaH5:职场上的KPI,我们有同感;   

  

  十三、马东和许知远的一次聊天:一个有偏见的人如何看待这个娱乐化的社会?   

  

     

  

  不同的是,这次课程刷屏,我们是切身受益者。实际上可以看到他的账户。   

收益,60%的一级分销提成、30%的二级分销提成...

  

我也将课程海报发到朋友圈,短短时间内获得了超过100元的佣金;即使将已发至朋友圈的海报删除,微信账户上依旧有课程分成陆续进账。

  

  

不明觉厉的同学可能会问,这是传销么?其实不是。

  

传销和分销如何区别,看的是销售层级。超过并且包括3层,就被判为传销。

  

我们可以通过百科得知,根据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

  

分销渠道又或者叫营销渠道,是指某种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取得这种商品、服务所有权帮助所有权转移所有企业和个人。但是,它不包括供应商、辅助商等。

  

  

为何被封?这是因为舆论导向,行业的意见领袖发声,让微信不得不重视起来。 为了减少舆论的传播,微信也是出此下策,先封一段时间。

  

这次活动,我们看到网易课程即使刷屏,但还只是运营圈层内,或者互联网圈层内的狂欢。

  

当问及身边传统工作者(诸如机械行业、建筑行业),即使是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问答也极其统一,未曾听闻。

  

所以,越来越多的平台机构开始猜测刷屏的本质,是不是运营用户的原因,是不是分销机制的原因,或者是不是品牌赋能的原因?

  

大家都忽略了课程内容本身的价值。

  

大部分机构在当下,就想复制网易刷屏课程,朋友圈终究没有任何动静。

  

与其说蠢蠢欲动,不如说蠢蠢动不起来。

  

  

不因二级分销刷屏,

  

人人开始变成微商

  

1月30日21点25分,公众号新世相发布文章《“听了这堂课,中国的工作任你挑”》,而前几天的推送都是在十一点左右,可见这次的内容早已精心准备。

  

打开文章,简明扼要,新世相携手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刘惠璞,推出《同事都怕你上的职场课》。

  

点击“分享赚XX”按钮,我们可以看到分销海报和网易课程刷屏的海报有些类似。

  

这次,新世相也刷屏了,截止发文数据销售量已超7万份。

  

这次课程的刷屏,把之前归因于二级分销的行业KOL,狠狠打脸。

  

新世相采用的是一级分销,因为课程内容优质,再加上小程序设置听课体验更好;当然也包括了课程分销的体验以及KOL的助推。

  

同样推出过职场课程的咪蒙,12小时卖出4万份;咪蒙重点包装在焦虑感和涨薪承诺上,相较而言,新世相更加注重课程质量。

  

  

自知识经济成为内容商业的重要方式以来,职场课程相关音频就不绝于耳。得到的《关系攻略》;分答的《竞争力攻略》;知乎的《职场社会学:成为最受欢迎的职场人》...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职场品类的课程中,新世相还能收获如此高的成绩,离不开优质内容和职场作为社会焦虑的重大因素。

  

由衷感慨,好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

  

另外一点我们需要看到的, 新世相的用户是泛人群化的,所以打破圈层的分销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2018新榜大会上,吴声分享了关于内容价值进阶与再造的思考。

  

  

吴声提到用户进化分为4个阶段, 其中超级用户是实现商业化能力的重要群体,而裂变用户更能够帮助产品、品牌形成自渠道能力和品牌效应。

  

的确,我们发现媒介渠道必然有被洗干净的一天; 而个体却因为自身的独立人格与价值,无时无刻都在产生新的赋能和信任。

  

  

还记得新世相当推出《读书会》,我就曾写过文章《知识付费,水很深么?》。文章中,我们提及到了高晓松课程推广期间采用的群裂变,就是基于用户自运营和自推广思维产生的营销方式。

  

而现在的个体分销,只不过与利益绑定得更加紧密,更加赤裸裸。

  

  

2011年1月21日,微信出世。

  

那个时候,张小龙没想到会帮助一群人找到一份再合适不过的工作――微商。

  

2018年,已经过去将近7年了。

  

知识经济兴起,微信肯定也没想到, 过去七年被大家诟病的微商,却变成了每个人的身份。

  

  

7年间,朋友圈被过度营销的,可能早就被我们屏蔽、拉黑了;可如今,知识经济大行其道,每个人都变成了微商,我们又该拉黑谁?

  

有些人并不承认:我们并没有天天在朋友圈卖面膜、洗面奶,打鸡血;回过头去看,你推荐课程时的话术和课程内容,你会发现并无二致。

  

你,早已变成了一个微商。

  

当然,我们总该相信这是件好事,毕竟微商鄙视链会愈渐消失;但是,我们再也没有理由,拉不黑任何一个微商的朋友圈了。

  

除非,他推荐的课程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