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创作研究(一):1 .短视频作品是运用影视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以视觉画面为主体,同时以音乐和声音为背景,营造独特审美情境的视听艺术类型。2.短视频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和商业属性。3.短视频作品需要处理好“画面与声音的关系(音乐与声音)”、“画面与语言的关系(字幕与旁白)”、“画面、声音与审美情境的关系(形式与风格)”。4.“图片与语言的关系”可以分为“叙事型”(短视频记录一个事件或事件片段)、“抒情型”(短视频表达一种情感或情感)和“哲学型”(短视频表达一种思想或讨论一个问题)。5.短视频的典型审美情境主要产生在“信息冗余”部分,即声音、画面、语言的“信息功能”被退居次要地位的视听片段。
短视频创作研究(2): 1。短视频中的创意人物——创作者是表演者(更好的塑造短视频中的主角);创作者是叙述者(表达主观感受或从第三方角度客观评价视听内容);创作者既是表演者,又是叙述者(创造了两个层次的观看体验,“内外兼备”);2.短视频创作的时空关系——实时时空(分为现在时空和非现在时空。现在,时空呈现,特别适合Vlog类。它场景感强,情感更真实,能引起观众共鸣;非当下时空代表过去,可以用来立体地观看视听作品的内容,形成复杂的时空结构和不断变化的观看体验。当下时空与非当下时空的交错,可以使作品形成更丰富的观赏层次,在相当多的作品中将叙事部分与抒情部分有机结合);不切实际的时间和空间(适合抒情、哲理的短视频作品;展现无法体验和体验的不可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营造自由灵活的独特审美情境。
短视频创作研究(3): 1。短视频作品的动态设计——动态设计是指镜头内移动方向和速度的设计,以及镜头之间的组装方式。镜头焦距的变化(“推拉晃”中的“推拉”)使场景发生变化,画面纵深移动,也引导观众跟随摄影师观察画面的细节或整体情况;或者摄像机本身的运动(“推拉摇摆”中的“摇摆”)使画面空间的运动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因此需要注意运动幅度过大给观众带来的不适感,运动节奏要与视听内容一致;此外,主体还可以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动作,所以在呈现视听内容时会有各种设计好的动作变化。附上动态设计分析表进行教学。
短视频创作研究(4): 1。灯光造型设计——光源投射方向、角度和强度;脚灯、顶灯,营造不安全的人物和场景;背光、闪光,营造恐慌、躁动或幻想的场景;单边光,创造粗糙神秘的人物和情境。2.色彩造型设计——色彩是视觉的音乐;颜色、明度和饱和度;再现客观色彩和主观表现色彩;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情绪,暗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颜色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有些可能完全相反。3.艺术设计——短视频艺术设计不同于影视剧的艺术设计。前者在空间场景设计上追求简约,后者则丰富复杂。前者是抽象的,而后者往往是具体的。4.服装设计——服装设计要注重体现文化和性格识别。5.道具设计——除了一般的装饰展示功能外,还可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一些“物化”的角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主题、外化人物心理状态、表达思想感情。
短视频创作研究(五)――短视频创作的表现元素:1。图片(视觉内容);2.声音(音乐、声音、听觉内容);3.字幕语言(视觉信息,补充图片元素无法呈现的信息);4.解读与实声(听觉信息、声音元素无法呈现的补充信息)——作品还可应用于视障人士或听障人士(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项目已启动三周年,项目团队每年制作104部无障碍电影,让视障朋友全年52周每周观看2部无障碍电影,惠及200万视障朋友)。
短视频创作研究()——作为视听传播对象的短视频创作,要想获得最大的受众和最大的影响力,就应该把“内容”创作放在首位。微信视频号团队总结了过去一年用户最受欢迎的视频号内容特征,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有清晰明确的个人设定,说别人想说却没说的话,意想不到的内容包装,拍摄不常见的风景,通过直播探索更有创意的场景”等。“内容”先于“形式”,这是由大众传播的特点决定的。更多的观众关注视听内容的新鲜感和奇观感,却对形式创作的开拓性、独特性和高质量追求不敏感。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是要坚持创作的自主性,避免无原则地迎合消费者而造成的“媚俗”倾向——失去创作者的自我,失去作品的创作个性,最后被同质化的竞争者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