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整理几首葫芦丝名曲的演奏技巧,供大家收藏学习。葫芦丝七大名曲包括舞蹈欢歌、金孔雀、竹林情歌、侗乡夜、节德昂山、美景、竹林深处。
#葫芦丝曲 《打跳欢歌》 的演奏讲解
1.背景介绍。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音乐的背景:“大条”流行于丽江县、宁蒗县、中甸三坝等纳西族和部分普米族村落。纳西语被称为“东李罗”或“牛科”。“咚”的意思是“高兴地跳舞”或“大家都来跳舞”。在一些地区,它也被称为“芦笙舞”或“笛跳”,因为它是由长笛和葫芦笙伴奏的。跳舞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婚丧嫁娶、盖房或庆祝丰收节时,无论是在狭窄的院子里,还是宽阔的堤坝上,只要笛声悠扬,第一站就能聚集成团的舞者,舞池里顿时充满欢声笑语和歌声。从舞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民族无比强大的凝聚力。丽江大部分纳西族与各民族共同生活,与周边民族交往频繁。所以它的变化可以从跳跃的细微风格上看出来。“东李罗”受手握限制,主要动作在胯部、腰部和膝盖以下的腿部。舞蹈是顺时针的,最后一个是风笛手,他也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舞蹈圈的中心。因此,风笛手的舞蹈动作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韵味。当地传说:在古代,许多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住在山里。在纳西族部落里,有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母亲早逝,留下五个儿子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既是父亲又是母亲,百般疼爱孩子,努力把五个儿子拉扯成人。五个儿子已经成长为五个壮汉,老人已经无比欣慰。世代相传。
2.讲解练习技巧。
音乐改编自云南丽江纳西族的打跳音乐素材。这是改编的民间音乐。“跳”是少数民族的集体歌舞方式,音乐丰富,舞蹈动作多样,其中最重要的舞蹈形式是“三步一跺脚”。
根据舞蹈内容,有引言、行板、快板、慢板、快板和尾声。整个音乐有170个小节。
音乐结构是:引言A B A结尾。
第1-7节是介绍部分,中间有一个小快板“6653312236”和“61612232216”。第12-46节是A节,第77-99节是b节
小节100-小节103是音乐的过渡部分。中段有一个快板,是103小节-115小节。
16小节-155小节是A段,156-170是音乐的结尾。
在整个音乐中,波音、复调、复调和虚拟颤音在很多地方都有运用。弹奏难点1:手指的基本功很高,要有一个熟练的基本功。手指灵活、自由、到位非常重要,手指“弹跳”非常重要;2.高难度高音“6”双吐应加强练习,注意气息的强弱控制;难度三:吐槽和播放声音要同时使用,可以增强声音的硬度和灵活性;难点四:演奏时注意整个音乐的情绪处理。让音乐更有活力。
该方法描述如下。
(1)音乐解难1:播放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舞蹈音乐场景,了解“跳”是少数民族的集体歌舞方式,舞蹈形式为“三步一跺脚”,节奏是这种音乐的基本节奏。"
(2)了解音乐的情绪和风格。增加学习这首音乐的兴趣,分段分句分析,自己练习解决演奏难点,加深对演奏要领的理解。
(1)玩法介绍。
播放介绍时,要特别注意通风,凡是标有通风符号的地方都必须通风。其次,善用滑翔的技巧。前两小节有下滑。大家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手指慢慢擦下来。然后是齐抖音和虚指的表现。使用这种技术时,呼吸需要稳定,手指需要特别灵活。在1-6小节演奏时,手指与气息的组合以齐抖音开始,再指抖音,先强后弱。
打中板。
棋盘上有36个小节。首先,我们将这36个小节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从符号上看,有叠字、小颤音、打击乐和调性。也就是说,技巧可以通过练习来掌握,节奏上没有难度。把这一段弹好的关键是吹出“跳动跳跃”的感觉。这句话很欢快。适当控制力量和速度是必要的。还有标有拍子、叠字、符号的地方,要弹得又快又有力,这样声音会特别硬。在这里演奏顿音,可以充分调动演奏者和听众,有很强的舞蹈节奏感。要弹好这些小节,特别是17-42,颤音要到位,敦音要到这里。这里的饭菜很特别。演奏时舌头和气息要用力并拢,头部要用吐沫演奏。需要的是一种。
演奏慢板。
慢板有18小节。从符号上看,上滑、下滑、叠音、颤音、虚拟指法、打击等技巧都可以通过练习掌握,节奏也不难掌握。慢板演奏6165612时,这里有一个上滑音。玩的时候手指需要特别的灵活,手指不要摸的太慢或者太快。然后,后面还有虚拟指法,这个技巧要弹。
快板演奏。
这一段是这首歌欢快的部分,也是最能表达跳跃快乐的场景,也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一段。整个快板部分由37个小节组成。这一节,重点是要注意三吐表现。这一节主要是三吐槽,还要注意速度的表现。
,在1―13小节吹65336533666666666533653322222222这段旋律中,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个音头上,吹奏6的时候大拇指要向后抹动,吹出吐音和滑音的感觉,让人们感觉到欢乐的气芬,做到紧中有松。第2难点就是2了,吹奏方法和吹奏6的方法相似,我们用无名指向上抹动,在练习的过程中先慢练后快练。⑤尾声的演奏
整个尾声有15个小节是在快板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必须要把快板吹到位,尾声部分是这首乐曲的精华也是最难点,这段把打跳欢乐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主要是双吐,其次是三吐和打音,从技巧上看通过自己的苦练不难完成,这段的重点是6音的吐奏,因为6音在葫芦丝上发音比较弱,气息也需要特别弱,所以我们在吹的时候,一定要先慢练,吹的时候舌头尖轻轻的吐,要着到最佳力度点。通过慢练习会达到效果,然后在把速度加快。最后一个小节是6音,需要用吐音和打音同时使用才能完成,这样能增强音的硬度和弹性。
⑥小结
演奏该乐曲,主要把握好乐曲的民族风格特殊的节奏律动,注意要求学生对乐曲的演奏技巧和难点,逐一进行分解的练习,要求学生在演奏时,表达准确,要求学生一定要把乐曲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体现在演奏中,并在演奏中体会到少数民族音乐的特殊美学意义,让学生练习通过学习演奏,对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认知度,使学生在学习后,扩大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是《打跳欢歌》练习曲:
# 葫芦丝曲《金色的孔雀》演奏讲解
全曲共分五个部分,即:引子,中板,快板,中间自由乐句,尾声。本曲旋律优美,既有傣族音乐风格,又具有完整的音乐体裁,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其演奏用了全接作1和全接作5两种指法,使旋律更优美感情的变化更为丰富。最后介绍一下本曲所用技巧,本曲所采用的比较突出的技巧主要是双吐和颤音的运用,由于这两个技巧用得很多,所在演奏中的难度明显增加。但也正是这两个技巧的运用使得乐曲的快板表现更为热烈欢快,振奋人心。
下面我把本葫芦丝曲在演奏是需注意的地方给大家稍作提示。一.引子部分的演奏。
引子采用全接作1的指法进行演奏,葫芦丝演奏中注意旋律的流畅,特别是两个复依音的表现,既6135和612,另外就是52中的波音的表现要自然,松弛。整个引子的演奏要做舒展,大方。伸缩自如。二.中板部分在中板这一段除了第九小节转为全接作5的指法有比较突出的特点以外期其余小节的演奏不存在难度,需注意的是气息的调配,特别是从第七小节到第八小节由于筒年5出现的次数较多,气息的消耗也随之增加,所以当第四小节演奏完换气时,气息要深,尽量增加肺内的气流量,保证演奏不脱节,不断气,保证乐曲的完整性。三.快板部分在本曲中数快板部分最难,同时也是此渠最得意之处,也是最受听众欢迎的一段,整个快板部分共57小节,其中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32小节,在这一部分关键是要注意颤音的运用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速度和强弱的表现,凡在快板的演奏中情绪的推动除了速度,旋律之外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力度强弱的表现。当演奏到17小节时可略带放松之意做到紧中有松。第二部分为33―40小节,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音的跳动较大,手指要非常的灵活。在速度上可以加快一点,在情绪上比第一部分再激动一些,以便更好的推动音乐高潮的出现。第三小部分为41―57小节,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主要是双吐音的演奏。其实,双吐的演奏并不可怕,只要多加练习,特别是舌头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先慢练,先把舌头和手指配合好,待熟练后再慢慢加快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便可以轻松的演奏,控制自如。我认为在快板的其三部分中最难的是气息的控制。要求快板部分41―57小节的演奏需一气呵成中间不换气,要做到这一点须达到两点,一是速度要快,二是40与41小节之间的换气要保证吸入充足的气量,这样才保证一气呵成特别是打开附管演奏时要求更高。另外在41―57小节之间要有意识地在速度上让人感到逐渐加快,有直冲顶峰的感觉,在最高是噶然而止,有一种完全释放的感觉,有一种吐而后快的感觉。四.自然节拍部分当人们的情绪活跃到一定的高度后需要的是调整,体息,慢慢舒缓下来,回到平静之中。在这一部分之中虽是自由拍子,虽是平静了下来,但兴奋之余的感觉还不能马上消除,颤音,渐快,三连音的运用使平静的音乐中还夹杂着少许激动和冲动,在演奏是请注意音乐情绪的调节。五.尾声部分尾声部分是在中板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进入了尾声部分整个音乐情绪才真正地走进了平静之中,激动过后的心情带着一种满足的愉悦,走进平和之中。演奏本曲时,技巧和速度都是外在的工夫,而真正内在的是它的整个音乐情感的体现,只有把内在的表现好,那才算演奏好这首乐曲,音乐的情感是音乐的灵魂。
# 葫芦丝曲《竹楼情歌》演奏讲解
作品主题:青山绿水、竹楼座座、载歌载舞,傣族人民世世代代热恋着自己的美好家园,对家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深地赞美之情。
引子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描写,持续的连音和较自由的短吐,似水流淌,滴水击岩。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展现给大家,令人陶醉和神往。演奏的时候注意连线音群的流畅和短吐音的跳跃对比效果及速度的快慢变化。此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乐段,技术含量较高,情感丰富,演奏的时候要细细品味。
一、引子的演奏引子的演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第二句开始直到引子结束,在这一部分的演奏中需要的是音乐的流畅,手指的灵活,快慢的掌握,注意速度提示,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倒数第二句,在这一部分里每个音均用单吐音演奏,在前面慢速度吐音中为了避免咕音的出现,注意嘴唇的运用,当速度加快是嘴唇可不打开以免影响速度和旋律的流畅性。二、行板的演奏在行板的演奏中不存在技巧上的难度,节奏较易掌握,旋律优美,需要注意的是气息的运用,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乐句而演奏,其实在这一段里有很深的情感底蕴,需要的是用心来演奏。特别是这几个四拍长音的演奏,注意虚指颤音和腹颤音的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音3的演奏虚指颤音用得多一些,其余长音尽量用腹颤音表现。三、快板的演奏小快板在整首乐曲中数最难的异端,可单从乐谱和节奏上来看并不难,那难在什么地方呢?抓哦是风格的处理上,所谓风格的处理,我认为主要是指音乐的抑扬顿挫,从技巧上来看一般会采用吐音、打音、叠音、滑音、颤音五种技巧。在这一段里所用到的技巧我都一一做了标记,所以练习时可完全按乐谱上的标识符号来进行。自己找音乐的感觉。
葫芦丝竹楼情歌简谱:
# 葫芦丝曲《侗乡之夜》演奏讲解
这是一首6级葫芦丝曲目。由杨明作曲。作品主题:夜是美丽的,让人回味阳光下的劳作:夜是狂欢的,侗家儿女聚集在一起,欢跳歌舞。引子伤心悦目,似水柔情,侗乡之夜充满欢乐和温情。曲调自由而舒畅,吹奏时不要停顿太过明显,保持曲调流畅。在演奏的时候速度及气息变化要注意运用。
一、引子部分引子的演奏通常较自由,在此我就按照我自己对此曲的理解来介绍,我认为在本曲引子的演奏中较关键的是速度的掌握和气息的调整。在这一段里气口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觉去进行换气。作者的一度创作很重要,但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也同样重要。接下来将一下速度的处理,一般来手引子中的速度虽说是自由的散板,但也得在原有节奏的基础上来发挥。密集节奏连在一块的乐句一般由慢到快再渐慢或突慢或到了某个音以后,突然慢下来,或停在某个延长音上。
二、中极的演奏中板的演奏不难掌握,节奏简单,速度不快,但要注意旋律的优美和流畅,音与音之间的过度要自然流畅,不能机械生硬,注意手指上的感觉,为了让音乐流畅、优美,我认为在无连音线相同音的断音方法应采用打音,采用打音、可以做到音断气不断保证音乐的流畅性。如果用舌去吐的话,有可能达不到打音的效果。大家可以试一试。三、快板的演奏本曲的重点全部在快板里面,要演奏好这一段快板有三个要求,一是双吐的技巧要到位,也就是要能够很快的进行双吐的演奏;而是颤音的熟练运用,特别是短颤音也叫波音,我们看乐谱快板倒数18、19小节这两小节对一般的演奏者有一定难度,望加强练习;三是对手指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两处对手指的要求特别高,也就是速度要快,偶弹性,一处是双吐部分,在双吐中手指要比舌头先到位,如果速度跟舌头同步或慢于舌头,那吐出来的效果会显得凌乱,特别是63321217|600|这两个小节要多加强练习,练习时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另外一处是快板最后四小节的演奏,这四小节的演奏要求大脑要清晰地支配手指和节奏感,做到快而不乱,紧张有序。
葫芦丝巴乌侗乡之夜简谱
# 葫芦丝曲《节日的德昂山》演奏讲解
节日的德昂山,是一首有着浓郁的德昂族音乐风格的独奏曲,特别是引子的演奏采用了长滑音这一技巧,再就是变化音的采用是此曲最具独特风格的地方。此曲单从乐谱上看,是一首简单的独奏曲,但只要听过之后你就不会这样人为了。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
此曲最诱人,最具民族特色,最能体现葫芦丝这一乐器的魅力就是引子部分,先讲一讲长滑音的演奏,“长滑音”顾名思义即两音之间的过渡变得缓慢,一般的滑音也可以抹音,是使两句之间的过渡变得圆润、优美、流畅,而长滑音使两者之间的过渡变得模糊,在音响效果上有如高空抛物的配音,又好似人哭泣的声音,长滑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无论上滑或下滑,都是在普通滑音的技巧上把手指移动的速度放到最慢,长滑音自然出现,大家可以试一试。在引子中凡要求长滑音的都做了滑音标记,特别提醒大家低音上要控制好无名指,在气息上要配合好,气息的力度要随着音的下滑逐渐加强,最后把气息力度停在一个点上,做到音尾干净有力。
二、中板的演奏
在中板的演奏中出现了大二度转调,指法也由筒音作5转筒音作4,我们先看筒音作5部分请大家注意,两个变化音#1和#2这两个变化音基本决定了这一段的音乐风格,两个变化音的演奏均采用放半孔的方法,即演奏#1时在1音指法的基础上把第四孔打开一半,演奏#2时在2音指法的基础上把第五孔打开一半,特别是#1这一个音是在复倚音的位置上,时值很短,故给#1演奏,增加了难度,要多练习。
在转调这一部分里注意三方面;一是筒音作4的指法要熟练,演奏起来可能会觉得手指不是很灵活,要加强练习,另外一方面是要控制好气息的力度,这一段的节奏有较强舞蹈性,故强弱的对比强烈。第三方面是舌头的运用,主要是三吐音和单吐音的联合运用。
最后一部分,倒数17小节开始至倒数5小节之间的一段,是用三吐和单吐演奏,这一段不难参照乐谱上的吐音符号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倒数第三小节的6滑向3,这也是采用长滑音演奏,6到3的长滑音,方法是食指和拇指同时逐渐把第6孔和第7孔缓慢关闭。
葫芦丝独奏乐曲【节日的德昂山】简谱
巴乌独奏乐曲【节日的德昂山】简谱
# 葫芦丝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演奏讲解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云南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声乐著作,多少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其以傣族音乐为基调,体现了云南德宏州一带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
德宏州一带,终年都是绿色世界,巨大的榕树,茂密的原始森林,美丽的金孔雀,造型共同的傣家竹楼,源远撒播的佛教文化,共同的民族习俗,欢腾的瑞丽江等等,不愧为美丽的地方,人们向往的地方。
此曲本是声乐曲,用葫芦丝来演奏音域刚好够,所以此曲也是一首人们喜欢的葫芦丝独奏曲,凡演奏葫芦丝者,此曲是首先曲目,下面我将演奏此曲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给我们提示一下。
首先要想完美地演奏好此曲,低声3的的演奏不能省,而惋惜的是一些葫芦丝制作没有低声3,别的一些演奏者觉得低声不好演奏故都翻高8度来演奏,这对乐曲的完整性和旋律的优美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最好低声3不要省,乐曲中低声3呈现6次,我在榜首辑教学光盘中讲过低声3的操练,可参照进行操练,这里注意两个地方:一是15,16小节533的演奏,为了避免了3和3之间的气息转换时呈现的咕音,故可在两音之间加一个轻吐音,便但是两音之间的过度天然流畅。
此曲从技巧和节奏上来看都不难,一般初学者均能完成演奏,但神韵上都欠佳,我们可以通过教师讲解或许多听多仿照,依据本身乐感来体现此曲,其间滑音,叠音,虚指颤音的使用尤为重要,详细的使用在这里我就不作讲解,请我们多听演示曲,认真分析各种技巧的使用。
葫芦丝乐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简谱
# 葫芦丝曲《竹林深处》演奏讲解
这首曲子取材于广泛流传于德宏潞西地区的傣族情歌调,又名“串姑娘”或者“串”。曲子描绘出小卜冒在月明星稀的夜晚站在心爱的小卜少的住楼下,用葫芦丝倾诉爱慕的心曲。葫芦丝轻柔、飘渺的音色在盖首曲子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是葫芦丝独奏曲中的精品之作。
葫芦丝引子的演奏演奏引子时首先需注意换气,凡标有换气符号的地方原则上必须换气,在第四小节第四拍前半拍“3”完了以后如果气息确实调整不过来可在此处换口气。其次是虚指颤音的表现,在引子的演奏中,只有“3”运用虚指颤音,其余音均不用,“5”音的演奏我建议用微微的气震音表现即可。
最后是速度的变化,在整个引子中有速度变化的是5―6小节,第4小节第四拍后半拍至5小节第四拍前半拍采取由慢到快的速度变化,5小节第四拍后半拍以后恢复原速。二中板的演奏中板共16个小节,首先来整体分析一下这个16小节,我们从标识符号上来看,有叠音,虚指颤音,吐音,也就是说技巧上不掌握,从节奏上也不存在难度,而要演奏好这段关键是情感上的体现请注意提示词“抒情,优美地“,也就是提示了我们在速度上要控制好,恰倒好处。
其次是给大家讲一下此段的重难点。第一个重难点是8分音符的虚指颤音的演奏,这个音不能因为它很短而逃避虚指颤音这一技巧,不错演奏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但这是傣族风味的重要调料,不克少,加强练习后能完成。
第二个重点是9―12小节吐音的运用,这几个小节在本来首乐曲曲中有画龙点睛之意,每每演奏到此处都能把演奏者和听众充分的调动起来,有强烈的舞蹈欲望,要演奏好这几个小节特别是9―11小节,要做到吐音到位,在9―12小节中要严格按照我在乐谱标的吐音进行吐奏,凡标有吐音的必须吐,没有标有吐音记号的不要吐,这几个吐音小节非常特别,它打破了常规的节奏强弱规律,从而吐音的位置也随之而改变,每一拍的前半拍演奏为顿音,而顿音通常是用舌吐音来演奏。在这里除了第一拍第一个1音用舌吐来演奏,其余拍的第一个音均用气息来控制,因为顿音的停顿而使9小节的第2,3,4拍后半拍10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的第一个音变成音头,而音头需用吐音来演奏,这几个小节的吐音位置就是这样来的。
为什么我没有把顿音符号标上去呢,因为在这里顿音并不是完全意义的顿音,而真正需要的是一种音断意延之感。如果标了顿音记号大家演奏到这里将会受顿音记号所牵制,演奏成一个很实在的顿音,那将达不到最佳艺术效果。
三快板的演奏对于处次接触到此曲的演奏者来说这是一个难点,因为在这里,手指和舌头的配合稍有差错。那将会影响演奏效果。在快板中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纯单吐部分,二是三吐部分,在单吐部分里节奏型几乎从头到尾是一致的,并且有较强的舞蹈性,节奏很好掌握,只有练习是注意舌头和指头的配合,严格按乐谱上的吐音符号进行演奏,很快就能掌握。三吐部分也不存在多大难度,关键是三吐技巧练习好,那么这一段便可信手捻来,不过演奏时注意强弱的体现,把每拍的第一个音吹出顿音的感觉。
四葫芦丝曲尾声的演奏尾声的演奏和引子相似,只是在情感上相对引子要淡一些,也就是在力度上要软一些,在情感上要更深一些,把竹林深处的“深”表现的更加到位。
葫芦丝乐曲《竹林深处》bB调简谱
葫芦丝乐曲《竹林深处》D或者C调简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