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散打学院举办“我为家乡代言‘手办’作品评测展”主题沙龙活动,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开发“动漫周边产品”和产品推广的可能性。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经济管理学院的、信息工程学院的李欣、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智能工程学院的郝剑锋、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的郭、培训与商务学院的张、
活动现场,生动的手工制作画面映入眼帘,投影上还放映了制作人讲解创作思路和制作过程的视频。通过制作人的讲解,现场的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了家乡的特色,其中的“醋娃”更是让学生和老师眼前一亮。《醋坛子》的作者是邓的同学。作为地道的山西人,山西人“无醋不乐”的饮食习惯和温暖淳朴的民风民俗,深深影响了邓同学。因此,他在作品中将醋缸拟人化,将山西的“醋”文化与天真的形象有机结合。嘉宾刘娜先生看完学生的作品后说:“侯家豪的作品以自己为中心,五大反派很好地融入了山西的文化元素,比如刀笑面师傅、打工仔。这些小物件充分展示了‘金’文化”;随后,邓老师通过提问和答疑的方式,与同学们就“手办怎么看”“手办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有哪些新思路”进行了讨论,以此来唤起活动现场的氛围,同时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对家乡文化和民族手办的关注,唤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将家乡文化融入国民政府,是传统与潮流的碰撞。这些手工作品以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或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从构思、塑造到最后的色彩交融,积极创新,并在生成中营造出创作的火焰。值得一提的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背后,不仅有作者的汗水和努力,还有期间一遍又一遍的修改,都有同学的陪伴和鼓励,透露着同行帮助的坚持。
邓指导老师对手工作品给予了肯定,并向同学们寄语:“手工制作正在逐步脱离照搬欧美日的旧模式,而是坚持在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道路上开拓进取。希望同学们能做家乡的营销官,为家乡代言,让家乡文化发扬光大。”
手工制作重构传统文化故事,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展现家乡独特魅力。观察者赵子岳说:“如今的手工制作不再局限于对电影主角经典动作的身临其境的临摹和描绘,更注重对家乡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看到展台上摆放的作品充满了家乡的文化特色,这也让我为家乡的文化感到骄傲。”
经过学生们的探索和创作,他们告别了扁平的脸书式人物,用手工立体地展示人物,为工业化的前景而努力。同时,他们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了视野。此次活动结合书院家庭文化和家乡文化的理念,展现了生在异乡的学子对家乡的向往,对家乡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以及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