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发育了90%,而听音乐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方式。
你可能听说过用莫扎特的音乐进行胎教会让孩子更聪明。有科学家提出了“莫扎特效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提高智力。
尤其是K448,也就是《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这是一首令人惊叹的音乐-
它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快板,第二乐章是快板,第三乐章是快板,延续了巴洛克时代的快慢结构。
我觉得它的美在于细腻动人的旋律,和声的流动演变,让整个乐章听起来像喷泉一样,不断流动,清新的水和空气吹在我的脸上。
它的音高几乎是钢琴最响亮的中高音域,也是最能体现钢琴优美声音的音域。这个音色的振动频率自然是最舒服的。
自然界中,有一些我们喜欢听的声音,也有一些我们害怕听的声音。海浪声、雨声、鸟鸣声都很美妙,但装修房子的电钻声、勺子蹭玻璃的声音会让我们呕吐,甚至神经错乱。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它们发出的是1/F频谱,只有自然界中1/F频谱的声音才能给人一种良性的刺激,一种抽象的舒适感和和谐感。
1/F的功率谱使人的大脑产生奇妙的波,是良性的脑电波。当你心情愉悦时,大脑中会产生波。
很多大自然,流水,微风吹过,海浪的声音。毫无疑问,莫扎特的音乐也能使大脑产生波。
所以,如果想刺激宝宝的大脑,大家回去可以常常播放K448,给宝宝听,也适合自己在工作疲劳时聆听。
与K448类似的歌单有:
*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 《G大调第13号小夜曲》
*第一乐章《第40交响曲》
*第十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第25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第二长笛协奏曲K314
*协奏曲K412第一号的第二乐章
* 《土耳其进行曲》王羽佳回归版
*第20号钢琴协奏曲快板等等
虽然莫扎特快板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但是有针对性地培养音乐天赋可能并没有用,因为大部分莫扎特音乐是孩子无法理解的。
哪些莫扎特的乐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音乐感:
*莫扎特《小步舞曲》
*肖邦的《小狗圆舞曲》
*牧羊人之歌《音乐之声》
*巴赫的小步舞曲
*莫扎特小星星的变奏曲
如何营造家庭音乐氛围,
让孩子爱上音乐?
如何让孩子爱上音乐?如何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最简单的,是常常播放音乐。
我为大家推荐歌单如下,可供早晨循环播放:
*格雷格的《晨景》
* Smetana 《沃尔塔瓦河》,从一条潺潺的小溪到一条大河。
*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 《f小调幻想曲》
*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前奏曲集》
*格什温的《夏日时光》,选自他的歌剧《波及与贝斯》,采用了黑色蓝调的节奏,旋律非常流畅优美,宛如晨风。
*弗利的长笛音乐《西西里舞曲》
*比才的《卡门间奏曲》
除了清晨,另一个适宜时间,是孩子每天都有的倦怠期,在他的烦躁期里面,适宜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
*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
*罗西尼的《猫咪二重唱》
还有一些欢腾的让人摆脱疲倦和低落情绪的巴洛克音乐:
*韩德尔的《水上音乐》
*深受人们喜爱的维瓦尔第四季。
*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大部分音乐
给大家推荐适合夜晚聆听的音乐:
*莫扎特《摇篮曲》
*舒伯特《摇篮曲》
*勃拉姆斯《摇篮曲》
*肖邦《摇篮曲》
*克莱斯勒《小提琴夜曲》
*门德尔松《无词歌系列》
这些夜曲不会特别悲伤。相反,他们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宇宙的奥秘,认识夜晚的宁静、神奇和浩瀚,认识热爱自然的音乐,认识能够回答他们对世界的10万个理由的音乐。
音乐教育应该绕过哪些坑?
成年人可以通过踩坑来纠正,但如果孩子错过了学习音乐和大脑发育的黄金时间,可能就没有补救办法了。
p>我们大人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可以改正,但是,儿童如果错开了这个开拓知觉的黄金时间会带来一生的遗憾。比如,大部分家长觉得学音乐就是带着孩子们去上乐器课。其实,像钢琴小提琴作为音乐启蒙教育并不太合适,因为他们需要大量的技能性练习,而这些枯燥的技能性练习很有可能会扼杀孩子们的音乐兴趣。
此外,有家长觉得三岁之前就让孩子们随便吃吃睡睡玩玩,等大一点再开始艺术教育。
其实三岁之前音乐启蒙可以促进大脑细胞的发育,也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
如果父母是五音不全类型,孩子想要塑造音乐听觉,在三岁之前是最好的时机。
还有就是,有很多家长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去学钢琴、去考级,那我们家宝宝也不能落后,也要去买钢琴、报钢琴班。
其实乐器有“个性”,就像你的孩子有独一无二的性格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钢琴,他们也许更适合其他乐器。
宝宝开始学音乐之前,
要做哪些准备?
孩子多大开始学乐器比较好?要看每个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开口说话和学会走路的年龄都不同,学乐器的年龄自然也不一样。
但我们不要觉得,学乐器是一件很难的事。很多孩子只是觉得叮叮咚咚很好玩就学会了。
以我个人的经验――
孩子只要可以自己动手吃饭、自己玩积木就可以学弹琴了;
他只要会分辨左手右手,上下左右等方位就可以学识谱了;
然后给他多听音乐,鼓励他跟随音乐运动和跳舞,以此培养节奏感。
基本上具备这些能力的孩子,就可以学钢琴了。
如何挑选乐器?
并不是所有儿童都适合学钢琴,还是要看孩子的性格、喜好与能力匹配。
小提琴和长笛活泼灵巧,适宜类似性格的儿童;
有些孩子天生内向,旋律感觉比较好,也许适合演奏大提琴、双簧管;
有些动手能力好组织能力强的,适合来学钢琴、学指挥;
还有一些整天大闹天宫无法管理的小男孩,适合吹小号玩打击乐和组乐队。
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的入门,要比钢琴困难一些。
儿童用下颚和左肩夹住小提琴,以右手来拉奏,这个动作对孩子们来说难度不小,练习起来容易疲劳,很多孩子会抗拒。
而且小提琴和大提琴是需要演奏者自己控制音高的,如果音准不好,他就会拉不准,因此在学习各种自行控制音准的乐器之前,孩子们都需要学钢琴,钢琴的音高是固定的,学钢琴可以形成良好的听觉,之后学弦乐器就容易多了。
初学弦乐器,除了音准,还有音色也不好把握,一开始拉琴声音自然不太好听,可能开始的一整年拉琴的声音都像杀猪,让很多父母痛苦不堪,以为孩子没才能和天分,轻易放弃。
像管乐器,如长笛、单簧管、小号圆号,这些乐器演奏是需要一定肺活量的,年纪太小的孩子并不适合,可能要等到他们胸腔和肺部发育地比较完善之后开始学习比较好,大约要到1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