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影视用户画像,如何进行短视频用户画像

  

  作者/王半仙   

  

  “我们珍惜这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特地从长沙飞往北京。”   

  

  在娱乐之都主办的CEIS微短剧行业峰会,芒果TV《大莽》短剧的导演兼制作人詹雅丽看到拥挤的现场非常激动,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次迷你剧峰会的火爆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180个座位都坐满了,就连旁边的过道都站满了前来参加大会的业内人士。由于场地有限,很多人在门外听着,等待进入场地的机会。   

  

  “近400人在后台报名参会,论坛结束后的路演中交付了100多个项目。我们能感受到大家对微短剧赛道的信心和热情。”娱乐之都创始人郑在开幕式上说。   

  

     

  

  在过去的一年里,娱乐之都见证了迷你剧的野蛮生长,平台从免费到大力支持,包括芒果TV表示要拿出1-3亿做微短剧.但是   

  

  制作方也从草台班子到专业团队,品牌主从观望到开始下场.这条赛道也吸引了很多影视圈以外的人,每个人都有野心,都想搞事业。   

  

  《如梦令》、《做梦吧!晶晶》、《这个男主有点冷》等。一系列优秀的微短剧开始不断刷新自己的播放记录,吸引着没有看微短剧的用户。   

  

  然而,在多姿多彩的幕后,一条新的赛道必然伴随着诸多问题。比如到目前为止,短剧还没有真正的爆发,行业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变现模式。大家在进入这个赛道的时候都在担心这是不是昙花一现。   

  

  为了总结过去的成绩,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娱乐资本和台湾的导演、有经验的制片人和新玩家面对现在的情况:   

  

  微剧如何做内容爆款?   

  

  成本和内容质量有什么关系?   

  

  平台在微短剧市场扮演什么角色?   

  

  商业微短剧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   

  

     

  

     

  

  从4万翻到百万,微短剧成本飙升冲击爆款   

  

  近两年来,微小品的制作成本翻了十几倍,几百万的投入是业内高质量作品的平均水平。如果是平台的头部作品,超过百万也不稀奇。   

  

  成本的增加带来了微型短剧整体制作实力的提升。但是在整个行业都在加大投入的时候,微小品市场还是没有爆款的作品。成本和爆款有必然联系吗?   

  

  “我觉得从内容上来讲,成本的提高能够在质量上让人有直接的提升感受,比如说画面、声音、音乐、美术、造型,但是单纯用钱砸不出爆款。   

  

  ”兔文化总经理邱说。   

  

     

  

  兔文化总经理邱   

  

  鉴于短剧的成本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抓紧时间。CMO郭帅电视台认为“http://”   

  

  ”,他补充了一个案例:“去年年底,我们翻拍了最早的一条线自制短剧《我的同桌有超能力》,成本增加了,但数据并没有超过当年的原版。随后推出的《云芊传》并没有那么贵,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   

  

  成本的提升不一定能决定内容的好坏."   

  

     

  

  来吧,郭帅CMO电视台   

  

  在郭帅看来,成本的提升不一定是内容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还是要从更多纬度去思考,现在这个行业还处于内容的初级阶段,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堆砌网上的名人来砸设备,但是我们应该专注于内容。   

  

  来自基层的微短剧尤其以用户为中心,因为有时候,目前100万的纯制作成本是完全能够覆盖住当下微短剧体量的.   

  

  平台数据可能是了解微小品用户的重要参考指标。芒果TV《大莽计划》商业总监孙伟表示:“芒果TV的用户画像是17-35岁的女性,占芒果TV用户总数的2/3。对于平台来说,   

ng>我们生产的内容要符合用户的需求和审美
。在做内容的时候是需 要用价值观来平衡娱乐性

  

,做出优质的、有态度的内容。尝试和创新也是我们在做的,但是如果完全脱离根本和实际,那我想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较小。”

  

  

芒果TV大芒计划商务总监孙伟

  

目前《这个男主有点冷》在快手已经突破了8亿点击,制作方君莱影视CEO王飞表示:“我们做这个项目时拿到了快手提供的数据参考,比如快手短剧受众50%以上都是00后,甜宠剧本身在快手受众面很广等等。”

  

  

君莱影视CEO王飞

  

除了平台数据外,制作方还要自己思索,在作品中抓住用户的嗨点

  

。推出过《阿力爱情故事》的融创文化短剧业务负责人李芳芳说:“这部剧其实是在抓阿力在短视频平台受用户欢迎的那些点,比如受伤男人,比如求而不得的爱情,比如兄弟感情等等,我们做短剧的时候都有考虑进去。”

  

微短剧托生于短视频平台,在观众参与感上一直有比较高的要求,于是很多从业者开始在微短剧上探索更多互动玩法,但在嘉宾的眼中,互动微短剧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曾推出过《生活对我下手了》系列春风画面内容开发负责人田丽莎表示:“

  

我觉得互动没有那种必要性,我们做内容所有的尝试都是基于内容好看才会这样,不会冲着互动剧的形式来做一个互动剧。

  

  

春风画面内容开发负责人田丽莎

  

因为微短剧想要调动用户的参与度, 和用户进行互动不是只有互动剧这一种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别的尝试

  

。“我们要让用户都评论、互动、参与起来,比如以前长视频平台用过浮层的方式,当剧情到了某个位置,直接在屏幕上询问用户比如你觉得男主角该不该继续在一起等等。《阿力爱情故事之危险关系》设计了双结局,也是一种互动方式的尝试,可以让观众产生好奇心,参与进来”,李芳芳补充道。

  

  

融创文化短剧业务负责人李芳芳

  

除了各种互动工具外, 制作方还可以在叙事轨迹的设计上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邱其虎说:“短内容的受众群体是很乐于分享和参与的,我们有一集通过虚拟空间和伪纪录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地铁偷拍,最后做了反转设计,观众以为的凶手并不是真正凶手,最后再让演员直接打破第四面墙对观众说“再看一遍”,通过这种互动叙事设计就是让观众去找剧情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来参与叙事。”

  

只有抓住了用户喜好的微短剧制作方,才能有产出爆款内容的可能。但仅仅是研究用户还是不够, 对平台和微短剧制作方来说,找到适合的内容方向也同样重要

  

在这方面,平台可以尝试的空间更大。快点TV的《云芊传》就是一部古装百合剧,郭帅透露:“我们本身有着丰富的IP库积累,今年想要在古装、青春校园、悬疑等方面加重比例,都是数据显示、对于用户粘性很高的内容品类。”

  

对平台来说,每一个内容品类都有机会做成连续的作品

  

。“比如穿越题材,可以让主角穿越不同的书,把全网所有IP都覆盖,想往哪里穿就往哪里穿,做成无限流。”

  

李芳芳对于内容方向也有着见解:“在我看来,微短剧如果能出爆款,其实上还是逃不开那几个方向,因为用户还是年轻女性,大家喜欢的还是霸总、爽剧为主这种系列。但是我觉得短剧更应该探索的是怎么让整个短剧的商业模式良性起来。”

  

对制作方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可能更加重要:“我不建议大家追逐现在可能产生爆款的某一个赛道。反而应该是大家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想清楚然后再去做。可能这样会事半功倍一些,因为你会更有热情去燃烧给自己喜欢的东西。”

  

王飞则给出了新的思路:“我们不能跟风,一定要有新的东西,短视频其实在题材上还没有那么多限制,网文圈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搬过来用,但重要的是如何立好人设、达到短平快、爽,拿捏这几个点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话说回来, 要想内容越来越好,微短剧行业还是要解决商业问题,形成一个让行业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

  

  

盈利模糊,分账、定制、电商带货谁是商业化最优解?

  

“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做内容是为了呈现美好的给大众, 但前提是先要活下去 。”在孙伟眼中,微短剧产出好内容需要商业化的支持。

  

在某种程度上,微短剧的商业化和长剧相比其实是有一定优势在的。融创文化新业务负责人陈肃表示:“电影或者长剧的商业模式周期相对比较长,投资方或者平台的压力相对比较大,微短剧在提升剧情内容质量做出真正出圈爆款案例的同时,还是要积极尝试短视频的变现模式,包括品牌招商、商务植入、直播带货、IP孵化、艺人打造再加上流量分账等回收方式,

  

只有让商业模式日趋健康,才能有更多资本方和资源方规模化进入。

  

  

融创文化新业务负责人陈肃

  

但微短剧比较灵活,整个周期被压缩在几个月之内。然而相比较优点,微短剧在商业上的探索似乎问题更多。

  

首先是平台和制作方之间的博弈。 在不确定一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之前,做流量生意的平台其实更加倾向于分账或者对赌的模式,来降低风险,陈肃也发出了疑问:

  

“平台目前用烧钱的模式去扶持微短剧是否可持续呢?”

  

湛亚莉说道:“ 在一个内容品类发展的初期,我们并不想把商业带进来

  

,因为如果制作方一门心思在讨好品牌主身上时,可能会牺牲掉内容的品质。”所以当下芒果TV的大芒短剧计划愿意拿出1-3亿来做定制项目。

  

  

芒果TV大芒短剧负责人、制片人湛亚莉

  

快点TV的郭帅也认为做好内容很重要:“我们希望这个生态能良性发展,在初始阶段让大家把心思都放在内容上,我们并不希望创作者们都‘为爱发电’,

  

让制作方赚该有的利润,平台、制片方、资本一起去培养用户,推动整个行业发展,大家都好这个行业才能变得更好。

  

但伴随着微短剧行业逐渐迈向正轨,平台也开始有了更多流量和商业化上的诉求,需要以分账或者流量奖励的方式来激励来制作方产生更多新的创意,并且也需要有品牌主加入进来。

  

在微短剧招商方面,平台相比较制作方其实更有话语权和资源,以芒果TV 为例,今年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品牌赞助数量达到新高,“

  

很多品牌是带着几个亿或者几千万的预算来的,不过这也导致那些几百万预算的品牌其实还在观望。 ”湛亚莉说道。

  

这就需要制作方开动脑筋,星之传媒创始人、金牌经纪人吴翊凤表示:“作为制作公司,我们愿意提供更好的制作创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和平台方联手走通商业化2.0模式,这才是双赢。”

  

  

星之传媒创始人、金牌经纪人吴翊凤

  

在《上头姐妹》这个项目上,吴翊凤就尝试了 边播边买

  

的方式,“因为微短剧就是在手机上看的,既然这样用户看到喜欢的东西可以直接点进去买,于是当时设想是让其中几集真的做成直播,但因为审批问题,最后在剧之外,另外做了三场直播带货,拉了很多品牌入局,最后的效果也非常好。”为了吸引品牌方进入,星之传媒甚至为很多品牌直接拍摄了未来二度传播的素材。

  

这种将微短剧和电商直播带货相结合的边播边买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资源整合,将 微短剧、品牌、平台电商能力 ,以及 艺人

  

搭配在一起。如果将这种资源整合产生的商业化可能做一些拓展,那么平台在微短剧商业化实际上有更大的开发空间,比如大热IP的衍生微短剧开发,比如平台微短剧的剧场化运营等等,都可以吸引更多品牌进入。

  

特别是当制作方或者平台有能力说服更多艺人加入时,品牌会更容易向微短剧侧目,北京汇乐道科技COO、《做梦吧!晶晶》制片人赵筱囡表示:“微短剧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一个演员的能量,比如这部剧在抖音播的时候,每一集都能够冲上高位热点。演员本身的势能和微短剧这种形式会产生叠加效应加速热度爆发。”很容易让微短剧获得关注。

  

  

北京汇乐道科技COO、《做梦吧!晶晶》制片人赵筱囡

  

不过在 制作费品牌植入 这两种变现方式之外,

  

制作公司和平台还有另外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就是通过微短剧来培养艺人,最后从艺人这里来变现 。

  

在这一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其实是春风画面,田丽莎表示:“我们之前做短视频其实是想推辣目洋子,也确实推出来了,未来我们会进行战略布局,无论是IP、艺人还是内容、流量,都会更有针对性。”

  

“现在推一个艺人其实非常难,我们送他去参加偶像节目,如果没出道,最后钱都打水漂了, 但让艺人拍微短剧做MCN,其实更容易产生对用户的吸引力

  

。”吴翊凤说道。

  

从嘉宾们所展现出的微短剧商业化路径来看,相比较剧集,其实微短剧在变现上有着更加有想象力的空间,

  

可以和直播带货想结合、可以作为IP的衍生补充、可以采取流量分账的做法, 虽然现在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前景已经较为清晰,

  

在赵筱囡看来:“5G的未来是分屏时代,微短剧的形成是顺应这种媒介变化的趋势的,关于它的商业模式,大家应该要有长线运营的眼光和决心,比如艺人培养,IP运营,商业植入,电商导流等,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行业里的人其实对微短剧赛道的前景也保持着正面的期待 ,在 CEIS微短剧行业峰会

  

的最后,万达影业菁英发展部总经理唐秋,腾讯微视微剧商务负责人、制片人尹雪娜,芒果TV大芒短剧负责人、制片人湛亚莉,以及优酷短剧中心商务负责人赵悉暄担任评委,观看了7家制作方的微短剧项目。

  

  

微短剧项目路演

  

活动全程超过4个小时,但在场的大部分观众都留到了最后一刻,从从业者的热情和认真程度来看,微短剧爆发或许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