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当代大学生对教育的看法,如何看待教育行业

  

  孩子的大脑会改变吗?幼儿园最需要教什么?幼儿思维发展与大学教育有什么关系?……   

  

  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主办,上海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托幼》杂志社承办的“2021上海市学前教育年会”这几天正在上海科学馆举行。脑科学家、教育专家洪兰与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于立忠从“学前教育符合大脑发展”和“如何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两个角度,探讨了儿童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建议。   

  

  早期的经验会深入到DNA的层面   

  

  洪兰说,人的大脑在婴儿时期最具可塑性。研究表明,即使整个大脑皮层的一侧被拿走,剩下的一侧也会被重组,以弥补失去的功能。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大脑的病变没多大关系,大脑是可以修复的。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神经的连接,从而影响孩子行为的表象。   

  

  所以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这种事。成功的人不是在起点赢,而是在转折点赢。   

  

  此外,幼儿期的关心和照顾对人格发展和情绪控制有重要影响。孩子长大后,在感受到这些情绪之前,一定要有情绪的刺激。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如果年轻的时候没人在乎,长大了就无所谓了。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加速大脑皮层的成熟,良好的习惯可以节约大脑资源。好习惯要从小养成,坏习惯很难改。   

  

  所以幼儿园最重要的是教情绪控制和良好习惯,比阅读能力和数学概念的习得更重要。   

  

  那么,如何管教孩子呢?   

  

  洪兰教授提出七点建议:家庭教育只能有一个原则;允许孩子犯错;和宝宝说话;教育要顺其自然;父母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阅读的习惯。   

  

  创新人才不是教出来的。   

  

  如何培养“从娃娃做起”的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在自主招生和人才选拔中更重视学生的哪些素质?   

  

  于立忠校长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幼儿园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上海纽约大学的“校园日”为例,他解释说,当学生面对挑战、变化、机遇和学习时,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不同的表现。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来看,首先要明确创新人才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可以培养的创新能力和素养,包括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保护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掌握主动学习方法等等。”于立忠表示,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更应该注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沟通、交流和相处能力,阅读习惯和能力,树立时间观念,学会安排生活,学会表达和倾听,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促进孩子的善良、爱心和同理心。   

  

  “归根结底,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竞争,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保护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抗挫折能力、问题意识和人文情怀,拥有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学会时间管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于立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