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8街一号奶茶加盟费多少,街吧奶茶三万加盟

  

     

  

     

  

  这个月,广芳园在福州开出了第4代升级门型。   

  

  在不仅颜色和店型变了,就连主打品类也变了。去掉“港奶”标签,改卖水果茶后,生意越来越好,开业第一周同比增长100%。   

  

  同一时间,桂源铺也在去港奶、做全品类。   

  

  这让我想到一个话题:品类不流行了,茶饮店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   

  

     

  

     

  

  改卖水果茶后   

  

  第一周营业额涨了100%   

  

  广芳园第四代店福州路817号,五一正式开业。它是由一家有3年历史的商店改造而成的。   

  

     

  

  重新装修后,这家店的视觉风格焕然一新,定位也从“香港潮店”变成了“开心每一杯”。   

  

     

  

  之前,店内的香港文化场景和文字标签被完全去除,零食种类也从15种大幅削减到5种。之前卖得很好的子车面、桶装蛋挞、流沙包等零食都不见了。   

  

  而且,招牌饮料不再是丝袜奶茶和咸柠檬七,而是招牌杨志甘露。   

  

     

  

  招牌变成了杨花蜜。   

  

  第一周,5月1日开业的店铺营业额从2000元增加到4000元。过去这家店平均营业额在6万元左右,今年5月份营业额达到9万元,比去年增长了50%。   

  

  “现在行业也不分港奶、台奶了,就分好喝、健康、好看与不好喝、不好看、不健康,消费者眼里,没有品类只有品牌。”广方源创始人杨锡龙说。   

  

  目前仍有5家新店在装修中,预计6月、7月陆续开业。各种业态、门店类型经过测试后,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升级。   

  

     

  

  广园苑新店效果图   

  

  作为港式奶茶的代表品牌之一,广芳园也有高光时刻,以60平米以上的茶点大店模式,25~28的单价,满足下午茶场景。巅峰时期有近1000家门店,平均每个门店月营业额在10万左右。   

  

     

  

  遇见下午茶场景   

  

  然而,自2017年以来,香港乳制品经历了悬崖式的下跌。   

  

     

  

  淡出年轻人视野的“港奶”   

  

  迫使杨锡龙下定决心转型的第一个因素是港式奶茶的品类式微.   

  

  2017年到2019年,在这个阶段,港式奶茶搭配茶点被新茶压榨。据媒体报道,2019年,大同冰室三个月内闭店率高达51.4%。   

.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0413cb7b24ab48dcb5f183525a389072' />

  

客群年龄偏大、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市场开拓困难,闭店率高、门店营业额下滑,成为了港式奶茶的通病。

  

而时间倒推5年,米芝莲在上海日月光的店,开业盛况不输喜茶,消费者在门口大排长队。当时,很多人做饮品店“加盟首选港奶”。

  

  

港式奶茶,代表着80后一代人心里的香港情结。王家卫的电影里,张曼玉手挽饭壶、着木屐,点一个猪扒包加奶茶的身影,是很多人对港奶的初印象。

  

但随着港片的没落,“港式生活”逐渐失去了吸引力,新一代年轻人对港奶也没有了热情。

  

  

“我们做过调查,70后和80后,提到香港会有很多特定的情结, 但在95后心目中,香港只是一个地方而已。

  

这一代年轻人心理没有任何崇拜,谁能表达TA,TA就跟随谁,认同谁。”杨希龙说。

  

第二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品牌定位模糊。

  

“去年,有个加盟商要在我店里卖干炒牛河,我不同意,他说'明明是个茶餐厅,为什么不能卖?‘这句话刺痛了我。”

  

  

浓郁的香港市井文化

  

“广芳园是个饮品店,不是茶餐厅,但因为小吃品类的销售占比超过35%,已经模糊了定位,不得不让我下决心转型。”广芳园创始人杨希龙告诉我。

  

面对一个日渐衰落的品类,品牌到底该如何转型?

  

  

品类“过气”,茶饮店该如何转型?

  

任何流行都有终点,一个品类会经历爆发,也不可避免会逐渐走向衰落。

  

品类衰败的情况下,茶饮店如何通过转型,让品牌留下来?我复盘了广芳园、桂源铺等港奶品牌的转型升级,或许能找到一些参考。

  

1\. 一代店:“老香港茶点”,还原正宗香港味

  

2014年3月,广芳园第一家店在福州开业,当时名叫广芳园老香港茶点。

  

  

充满复古风格的老店

  

“店内场景和香港街头的街铺一样,充满了港片海报,13个SKU,包含丝袜奶茶、冻柠茶、咸柠七、鸡蛋仔、菠萝油等产品,和香港的街头小店一样”。

  

  

因为赶上了港式奶茶的品类爆发期,同一年杨希龙连开7家直营店。

  

2\. 二代店:视觉升级,推出瓶装杨枝甘露

  

2015年,刚刚开始规模化的广芳园,进行了第一次VI、CI升级,确定了绿色的主题色,店内持续在香港元素上深耕,增加香港怀旧场景,同时把香港流行的饮品、甜品、小吃都还原出来。

  

  

第二代门店风格

  

比较典型的是瓶装杨枝甘露,当时是广芳园门店的爆款。

  

  

广芳园2015年上的瓶装杨枝甘露

  

3\. 三代店:开卖珍珠奶茶,营业额上涨40%

  

2017年是很关键的一年,一直在港式奶茶上深耕的广芳园,在新茶饮崛起的时刻,试着上了两款水果茶:招牌西柚、一颗奇异果,让夏季的营业额也涨了起来。

  

第二年,又上了台式奶茶的代表:珍珠奶茶。

  

“没想到,当年冬季的业绩增长了40%。 饮品行业没有品类的界限,只有品牌的界限,消费者心目中不分品类,都是奶茶

  

,谁都可以做,消费者喜欢就行。”杨希龙感慨。

  

  

4\. 四代店:去港式化、精简小吃,发展全品类

  

这次升级,可以用大刀阔斧来形容。

  

视觉年轻化,以轻盈的绿色改变了以往的沉闷,门店的香港街景、方言、香港设计元素,全部抛弃。

  

  

饮品上,丝袜奶茶、冻柠茶保留,但主推款变成了桃桃小叫兽、绿宝石小叫兽等颜值和话题度都有的产品,通过扩展全品类、台式奶茶、水果茶、水果奶茶等产品都有涉及。

  

  

15款小吃,砍得只剩下5个,目标是让小吃的销售占比控制在15%,同时对留下的小吃做升级,比如鸡蛋仔加入冰淇淋,变成了“樱花/草莓淇士蛋仔”。

  

  

小红书上被种草的樱花淇士

  

比广芳园开始更早转型的是桂源铺,发源于上海的桂源铺,2018年关闭加盟开始启动品牌系统性的升级,变换赛道,从港奶到全品类,如今桂源铺在上海的200家直营店,3年营业额翻了3倍。

  

  

如今在桂源铺的门店,港式丝袜奶茶已经消失在菜单上,冻柠茶和鸡蛋仔成为了两大招牌。

  

  

品类有兴衰,重要的是把品牌留下来

  

港式奶茶从鼎盛到衰败,只有短短10年。事实上, 餐饮整个大行业里,没有一成不变的品类,任何品类流行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想做一个长青的品牌,就应该永远跟随消费者的需求,做出调整。

  

  

跟随消费者的需求做出调整

  

在品类上升期,把品牌和品类深度绑定,让消费者记住品牌,而在品类走向衰败的时候,就要把握时机,做出品类调整,最终把品牌留下来。

  

作为品牌, 如何把握品类的生命周期,在品类式微之时,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是一个永远不能停止思考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