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螺蛳粉加盟,麦田捞面的加盟

  

     

  

  Image @ unslash   

  

  文字|先锋,作者|田艳红,编辑|冯玉   

  

  曾几何时,在餐厅吃饭,在电影院看电影,在KTV唱歌,都是“一群人”的狂欢。   

  

  而现如今,“一人食”餐厅、迷你KTV、小户型公寓、一人旅行等已经成为更加热门的消费形态。   

  

  随着“一人经济”的到来,中国的消费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个新的消费蓝海,作为国民生活刚需的餐饮,自然先感受到了春天。   

  

  # #1、 “一人食”风起   

  

  事实上,“一人吃饭”的概念已经摆脱了“小众”的标签,渗透到餐饮业的毛细血管中。   

  

  比如作为社交网络的重度用户,你可能经常在微博、Tik Tok等平台刷一人餐厅,高峰期不亚于热门的线上名人茶叶店;很多传统餐饮品牌为单身人士设置餐饮区,让他们不用面对一个人吃饭的尴尬;购物者也会发现买单人食品很容易.   

  

  天猫发布《2019-2020国民味道》数据报告,指出一人食、健身餐、补品、产地、跨界产品、懒人快餐将成为2020年六大年度食品趋势。   

  

  其中,2019年“一人食”的商品销量在天猫同比上涨30%。   

  

  “一人食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方便食品,包括自热火锅、腊面、自热米饭等。二是半成品菜。”天猫方便食品行业运营专家王涛(化名)告诉《创业前沿》。   

  

  “一人食”的逻辑不难理解。本质上可以算是传统食品的升级版:很多商家利用FD冷冻干燥等新的食品保鲜技术,将现有的特色食品变成更方便、更受年轻人欢迎的食品,如快餐版东北烤冷面、柳州螺蛳粉、淮南牛肉汤等。   

  

  如果说过去,人们曾将“一人食”现象简单解读为孤独经济的产物,那么现在,伴随“一人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它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体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状态。   

  

  1992年出生的李小姐是“一人吃饭”的忠实“信徒”。在北漂四年,虽然生活中一直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但下班后还是喜欢自己做晚饭。为了节省时间,他选择了“一人吃”系列产品,如牛排、螺蛳粉、葱花拌面、自热火锅等,足够一个人独立打包。   

  

  对于李小姐来说,食物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承载食客的情感需求——独立选择一顿好的晚餐,几乎是都市“群居动物”日常生活中唯一的慰藉。   

  

     

  

  李老师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用餐,已经日益成为都市人为数不多的独处场景。工作节奏加快造成的时间碎片化,也让年轻群体更愿意享受独处时光。   

  

  公开数据显示,55%的90后消费者有独立外出就餐时间不足1小时的习惯。   

  

  在需求的驱动下,“一人吃饭”应运而生。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表示:“新生代的个性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其消费思维和行为决定了‘一人食’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这也将催生更多的业态和模式。”   

  

  # #2、单身贵族“独乐乐”   

  

  “一人食”经济崛起,与中国单身人群的高速增长脱不开关系――新消费市场带来的商机,本质上源于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   

  

  零售专家鲍认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平均家庭人口不到2人。在更多以农民工为主的城市,整个家庭结构也呈现出这种单一趋势。”在此背景下,单一消费或个人消费显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还显示,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英、法、德三国人口总和。其中,7700万人独居,预计2021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9200万。而且这些人大多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在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   

  

  单身独居状态之外,年轻群体的自我意识觉醒,也让“一人食”不再局限于单身人群、而变得更加普世化。   

  

  有分析认为,新消费群体向往高品质生活,更强调自由,即使不单身,也愿意选择“独享乐趣”的生活方式。他们热衷消费,对储蓄悲观,勇于及时行乐。这些想法只是“一人吃饭”经济发酵的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一人食”经济已经展现出其消费潜力。   

  

  公开数据显示,超过50%的单身男女月可支配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近30%的单身男女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8000元之间。此外,约10%的单身男女月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以上。   

  

  以李先生为例。他的月薪约2万元,其中固定储蓄1万元,房租和交通费4000元,伙食费2-3千元。剩下的钱将用于满足个人爱好。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文化和消费观念的迭代,   

家庭、好友聚餐之外,“一人食”将成为潜力巨大的消费金矿。

  

## 3、逐鹿新消费赛道

  

“一人食”经济的特点显然易见:高效、高频次、高端品质、高仪式感和高个性化。从企业角度看,倾向此类消费的顾客,往往都是前者的理想型客户。

  

诚然,“一人食”经济的消费潜力已经让餐饮企业们倾巢而动。

  

王滔提供的数据可以作为佐证:天猫2019年食品类目下“一人食”的新锐品牌入驻速度远超其他传统品牌。

  

「创业最前线」走访还发现,不少品牌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一人食”。

  

“2016年下半年开始关注‘一人食’经济,并上线了第一款产品日式豚骨拉面。”在拉面说天猫负责人刘一航(化名)看来,作为传统速食代表的方便面已经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同时,发展迅速的外卖市场,也因为作坊式的加工水准导致卫生安全差而饱受诟病。 市场急需特色新速食品牌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他还介绍道,拉面说现有店铺产品数量20余款,目前年销1600万盒。产品通过O2O双渠道销售,线下主要铺设在盒马、OLE精品超市、永辉等渠道进行售卖。

  

统一企业也关注到“一人食”趋势,2018年10月就推出“开小灶“品牌。玛氏食品中国市场发展总监许锡达对「创业最前线」表示,公司针对“一人食”开发的产品“我的食刻(MasterFoods)”方便米饭系列也将于2020年上市,每袋250克,适合1-2人食用。

  

当餐饮企业正在争相满足消费者挑剔的胃口时,面对风口,蜂拥而至的还有不少投机者――他们借助风口企图一飞冲天,但盲目生产却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品同质化以及品质低劣等问题。

  

对此刘一航建议,

  

企业应避免盲目扩张和盲目追求上新速度,如果产品不经打磨就潦草上线会存在诸多隐患。同时不要过分依赖市场投放和运营,回归本源做好产品才能做好品牌。

  

开小灶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一人食”领域的布局者应当在价值而非价格上投入更多精力,过去靠降低成本换取的低价终将被市场淘汰。

  

换言之,“一人食”经济风起,大概只有洞察到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企业,才能抢占先机从而挖得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