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几乎是创业者生活中不变的特征:作为CEO,在无数光环、成功和财富的背后,更多的是挣扎和无奈的时刻。
如果“改变命运”的初衷描绘了一幅辉煌的未来蓝图,回到日常的经营和发展中去,痛苦、彷徨、困苦就会成为生活的常态。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不管有没有爆发,迟早总会迎来漫长的“伤心低谷”。在这个时间点,可能是关键隐患的爆发,也可能是很多问题的集中引爆。
不眠之夜,汗流浃背的冷汗,难以形容的“煎熬”,让内心情绪最难控制,很少被人提起。
当面对这些问题时,许多创始人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挫折和挫败。失败并不可怕,但很多人会被四面八方的失败所带来的挫败感所征服,难以面对自己的伴侣、家庭和未来——这才是最可怕的。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提供面对挫折的智慧和勇气,如果可以的话那就太好了。以下内容:
几年前,在YC的晚宴上,保罗格拉厄姆画了一条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情感曲线,被TechCrunch拒绝。
报道之后,关注度倍增。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人气一时之间是跟着一个长长的“伤心低谷”。公司半死不活,前路漫漫。你想继续还是放弃?这是创业者最黑暗的阶段,也是很多传统商业教科书忽略的一点。
今天的文章是由硅谷的一位天使投资人分享的。他从情绪控制和问题解决两个方面为正处于“悲伤低谷”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分析和建议,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生活就像波浪上的月亮影子,从来没有片刻的安宁。创业的过程虽然艰难,但也有很多人在奋力前行。
如何走过“伤心低谷”
从我个人的经历,以及一些成功走过低谷,愿意分享经验的人,总结了一些建议。
首先,“伤心低谷”既是情绪化的,也是分析性的。
解决情感问题
先从情感“低谷”说起。首先,记住以下几点:
*很难达到产品/市场的契合度。即使你认为你是唯一一个失败的人,但你不是。每个创业公司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但并不是每个创业公司都能生存下来。创业者经常会为自己的失败自责,但没关系,这本来就很难,每个人的创业过程都是从失败开始的。你需要期待面对这样的低谷,因为很难避免或者绕过。退出、重启、或进行“重大”改变,以及其他规避措施,都不能保证你不会再遇到这样的低点,只是一种延迟和必然。因此,我们不应该试图避免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克服这个困难。
*预测与联合创始人的争执。当事情进展顺利时,联合创始人往往会同意你的决定,因为此时的重点是保持上升趋势。但是当事情变得复杂甚至更糟的时候,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做往往会有分歧,而这些分歧通常是很有意义的。
*辞职与否取决于你。有很多工具可以用来修理坏掉的东西,公司也是如此。您可以更换产品和切换客户群。同时,你可以重组公司,重置团队,甚至解雇你的联合创始人。只要你想继续,你可以(通常)找到继续下去的方法。不管你想不想退出,都由你决定。但不要天真地认为退出或重启一款新产品就能让你走出这个艰难的低谷。
*失去消费者、员工和联合创始人并不意味着你失败了。当你从一个迭代到下一个迭代时,人们可能会脱离你的团队。这是正常的事情,没关系。这只是事情的一部分。即使它让你觉得自己很失败,也不要让它压垮你。你需要思考的是,新策略会比旧策略更有意义吗?如果没有,那你就失败了。
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把经历“悲伤低谷”比作长跑。如果你能统筹一切,保持团队的生产力足以支持这种长跑,那么这里有一些没有根据的一般性建议。真的很难一概而论,但我尽力了。
*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产品有效吗?入职培训不好吗?还是增速执行力度不够?知道哪些环节有效,哪些环节无效,就能找出主要瓶颈。如果产品参与度高,留存率高,但用户数量不大,那么就需要重点营销;如果产品参与度低,留存率低,可能需要从产品方面来处理。再多的营销和优化你的推广渠道也无济于事。
*创业公司的风险大部分来自产品,这也是他们没有改善的症结所在。我遇到的大部分新产品都不是处于“产品符合市场,只是需要增加用户”的阶段。相反,大多数时候,产品从一开始就偏离了轨道。它们要求用户接受新事物,处于没有竞争对手的新市场。因此,很难判断客户的行为是否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产品。相反,如果我们采用一个已知的工作类别,试图发明20%而不是90%,可能会更有效。例如,苹果没有发明智能手机、MP3播放器或电脑,但它们是超级创新和成功的。因此,你不必发明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当你有一个比较基准的竞争对手时,更容易让产品/市场适合。
*忍住重新开始的冲动。人们常常想,如果再来一次,不知何故就会避开“伤心低谷”。但事实并非如此。你需要的是相信你对产品和市场的最初直觉,然后去发现。
出如何引导它到应有的位置。如果有聪明人投资了你和你所看好的市场,那么里面肯定有值得投资的东西,你需要去挖掘它。* 让你的产品被分拆,更专注,也更容易理解。听起来可能会让产品变得很无聊。但是,你不是在设法去打动一位设计师朋友,而是用简单和专注的术语来传达你的产品的价值主张。你越接近这种境界,你的产品听起来就越无聊,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 钱用来购买时间,而时间用来购买产品迭代。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思想学派说:在每个点上都要尽可能多地筹资――在产品/市场契合之前,筹到尽可能多的钱,以便你可以有尽可能多的迭代时间,以此来确保你可以达到产品/市场的契合。在产品与市场契合之后,你需要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来实现估值的最大化上涨。但有的时候,不那么极端可能也是个好办法。
* 珍惜每一次小的胜利。即使你在做一些一开始不会大规模扩散的产品,它也是值得的――例如预先填充内容,邀请所有朋友,做公关等。这些小胜利可以创造动力,提高团队士气,获得增量的资本,以便你可以进一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实现规模化,你可以找出如何系统化这些进程,或者是他们可以如何引导更大的、更具有扩展性的想法。
* 小团队是最好的。他们移动得更快,而且是非常快。如果你打算进行大量的产品迭代,你不需要传达所有的变化,并让每个人都买账。相反的,大团队每次都遇到很多混乱的情况。在公司稳定之后,你可以扩充团队以创建完整的功能集,但在那之前,做消费者产品的团队只能是工程师/设计师和产品领导者,也就是说,要少于六个人。
经纬10年经历亦如同创业,其中甘苦颇多。张颖曾经在看到文章后,很是诚恳地进行了一番反思和总结。以下是,三条来自于他的经验和感触:
真正的理解和剖析。这既包括对你自己,从性格到行事,再到自己的优缺点、劣势长处;也包括对核心创始人团队的真正理解。真正的理解和剖析,大于一切。
人总是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件事”。在这个漫长的“悲伤低谷”里,你需要想明白“那一件事”是什么――在坚持与换跑道之间做出选择,没有深度严谨思考的拖延,只会让你坠入万丈深渊。失败并不可怕,但许多人会被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全方位地征服,难以面对伙伴、家人,以及未来,这才是最可怕的。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你需要在兴趣或生活等方面找到一些快乐,如果你已经想清楚要坚持下去,那在心态上对于工作无需再纠结。调整、提升你的情绪,对于打好持久战是有莫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