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我工作的银行组织了一场中层岗位竞赛。同事李越是老员工,年龄也合适。我以为这是肯定的,但我最终没有进入名单。她很气愤,认为领导故意给她难堪。
对此,领导也是无奈:一直强烈推荐,但综合评价后,她被刷掉了。
入选者是各分公司的拔尖员工。一些业务技能如点钞、输入汉字等如火如荼,在比赛中多次获奖。有的人人脉资源广,能为单位承接更好的资源;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获得了水平高、种类多、理论知识储备充足的金融证书.
另一方面,在李越,她的业务量和任务指标一直徘徊在中游,资格证也勉强过线。也许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大家都觉得她工作努力,几乎没有请假记录,从来不迟到早退。但这么多年,她每年都获得“全勤奖”,却从未获得过表演模特。所以一直呆在一线柜台,升职也耽误了。
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表面看似很努力,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因此更像是“伪努力”。如果你一直在这种努力的假象里原地打转,时间久了,自己也容易失去动力和方向。
2
我表哥在一家大型公司工作。加班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在节假日也是如此。表姐的想法很简单。只有努力的人才有未来。然而,这位努力工作的表妹入职三年以来,工资并没有太大变化。
后来,我偶然了解到一些关于她“不堪重用”的故事。表哥是学校招的大学生,技术专业。她一进公司,领导就有意培养她。第一,让她负责后期制作,但是起步慢,效果不理想。后来觉得自己年轻,有很多想法,就让她做活动策划,结果做出来的计划总是失败。最后公司开了一个微信官方账号,她主动要求自动操作。即使在最初的日子没有持续一个月之后,也是难以忍受的。
事后提醒表哥,只有练到一技之长,才能学到一技之长,多读书多实践,不要光顾着瞎无效劳动。表姐欣然同意,然后在网上买书,报了网上课程,说准备好好规划。我以为她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几个月后问及此事,才知道她买的书堆在一个纸箱里,报的课程进度不到三分之一。
她说读书比工作累,上课比上班累。学习跟不上,却热衷于在各种忙碌琐碎的帮手里跑来跑去,来回奔波,用疲惫来解释自己的辛苦。
表哥的情况在职场上并不少见。
这些人往往不会有效努力,找不到努力的目标和途径,于是便通过过度的劳动消耗,造成奋发向上的假象。用自我麻痹的无效努力,来获取充实现状的自我安慰。
然而,这种努力的结果除了感动自己,没有什么用处。
3
看完一段话,我觉得有道理:我不能坚持努力,因为脑子里只有自己重复无聊的步骤。而努力有所成就,是因为眼睛一路盯着风景,不断地养活自己,让生活变得精彩。
那些“材料”是克服舒适区的自我加压,确定方向后积累,不断思考反复推敲后探索,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所有自然而来的努力,都是日积月累、头发稀疏的勤奋。
正如有句话说的:努力的价值在于成为美好的一部分。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因为,努力工作本身就是为了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好这一生。
努力不是口头禅;他们是驱动力、突破力和改进力。
对于艰苦的工作,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武装自己的大脑,审视自己的现状,准确定位自己的方向,这样才能一步步瞄准目标。不盲从,不固步自封,不自欺欺人,勇于打破“假装努力”的标签,还原真实的自己。
没有天生的强者,更多的是平凡的英雄。
告别“伪努力”,你也能活得更明白、更精彩。
来源:符舒(ID: kolfrc) |作者:剩麦芽鱼,符舒专栏作家|主播:韩晓宇
来源:视觉中国
电子邮件:rmrbyedu @126.com
编辑:赵亚娇实习生:陈松阳
我觉得很好看。请点击这里,http://www.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