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朝阳区在残疾人职康站基础上,建成了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33家,其中有3家为市级示范性帮扶性就业基地,共安置残疾人就业294人。
2021年,朝阳区计划新增15个配套就业基地。届时,该区所有街道和村庄将实现全覆盖,这将继续为残疾人群体带来稳定的收入,增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残疾人职业规划”讲座
据介绍,“残疾人辅助就业基地”通过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重点解决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重度肢体残疾人稳定期就业困难。“这里的残疾人可以参加各种劳动项目,下班后还有一些康复、娱乐、技能培训等活动,让他们提高能力的同时,收入有保障,生活也更加舒适。”朝阳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朝阳区残联每年在“残疾人辅助就业基地”举办多次培训班和牵线搭桥会,建立供需双方双向联动机制,讲解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科学设计残疾人就业岗位。对于应届毕业生,区残联专门设立了残疾大学生职业训练营,为残疾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平台和信息渠道。在职业培训方面,残疾人辅助就业基地开设了打字员、动画设计、计算机编程、网页制作等技能培训项目。帮助残疾人提高就业专业技能。
“一对一”个人就业指导
团体职业指导
2020年来,朝阳区残联按照北京市残联的统一要求,做好配套就业基地的防疫和服务工作,在东湖、和平街、小红门等地建设了3个配套就业基地,残疾人配套就业基地总数达到33个。通过对原有基地的改造升级,目前已建成小红门、香博居、梦园3个市级示范配套就业基地,将进一步推动配套就业基地建设,助力全市。
2021年,朝阳区残联将继续在全区全面开展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计划新建15个帮扶性就业基地,并在原有33个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升级、增设服务模块等形式,打造10家市级示范性帮扶性就业基地。
同时,朝阳区残联将继续加强残疾人精细化就业创业服务,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等方式,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开展“造血式”孵化。通过总结不同类型残疾人就业服务模式,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分级服务模式,提升街道和区域残疾人劳动者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朝阳区残联将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打造更多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更多残疾人奋发图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