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创新执行力网课答案2021,创新创业领导力尔雅课程答案2021

  

     

  

  文/王世民   

  

  深圳尔雅总裁|优芯创始人   

  

  与《思维力》101《学习力》101010101《个体赋能》   

  

  _01_   

  

  接受还是不接受他人建议?   

  

  我问过公司的一个同事,到目前为止,你最后悔的建议是什么?   

  

  他说他听从了阿姨的建议,大学申请了审核。   

  

  我又问他,你为什么愿意听我姑姑的建议?   

  

  他回答说,大部分人志愿高考的时候都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当时我以为阿姨见多识广,就听了她的建议。   

  

  这是听了别人的建议后的失落,也是不听别人的建议后的失落。   

  

  我问公司的另一个同事,你后悔没有接受别人给你的建议吗?   

  

  当我的声音下降时,他抢购了答案,这是惊人的。当我叔叔建议我一到深圳就买房时,我没有听。结果晚了两年,多花了几百万。   

  

  如何做到这一点?   

  

  你不能听别人的建议,也不能不听别人的建议。   

  

  这时,“聪明人”会出来给你一个万无一失的建议:有选择地接受别人的建议。   

  

  但问题是,这个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别人的建议是善意的,恶意的,无意的,有意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事后才知道自己不靠谱。   

  

  因此,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你到底要做什么?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可行的“三步提案接受法”,可以批判性地接受别人的建议:   

  

  步骤一:泥沙俱下   

  

  步骤二:全面质疑   

  

  步骤三:客气答谢   

  

  _02_   

  

  步骤一:泥沙俱下   

  

  “浑沙”就是听到别人的建议,不预设任何位置,摘下所有有色眼镜。   

  

  不管是谁提的建议,不管听起来有多不靠谱,让它先进入你自己的脑海。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被本能或情感所支配,拒绝一些你必须思考才能感受到价值的好建议。   

  

  例如:   

  

  有人曾经给过我一条听起来很蠢的建议:他说,不能让基层员工做决定。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扯淡”。   

  

  我公司始终信奉“一线开火权”,充分发挥基层员工的主动性。   

  

  而且,现在看来,无论是业务发展还是人才梯队建设,都证明这个原则是相当有效的。   

  

  现在你跟我说“不能让基层员工做决定”,简直是胡说八道!   

  

  如果我当时听从了大脑的本能反应,这个建议早就被我拒绝了,我不想再听了。   

  

  但是,我耐心地问:“为什么你认为基层员工不会做决定?”   

  

  在他再次解释之后,我意识到他想表达的是“不要让基层员工的决策变成公司的战略决策”。.   

  

  对于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就像“金科玉律”一样闪耀着钻石般的光芒,与我所信奉的“一线火力点”完美互补。   

  

  要赋予最接近市场决策权的一线员工,充分释放他们的主观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具有超强市场敏感度、灵活性和超强执行力的团队。   

  

  但是,只能给“战术决策权”,不能给“战略决策权”。   

  

  因为一线员工收到的信息与高层管理相比是有限的。   

  

  如果一个基层员工的决策变成了公司的“战略决策”,就好比要求一个连长制定某个战役的战略,很可能是一个悲剧。   

  

  但现实是,即使在很多知名的大公司,很多战略决策权其实都掌握在基层员工手中:   

  

  基层员工写的方案交给中层,中层再向高层汇报,高层看一看再做决定。   

  

  比如某个群体的人才培养战略决策,很可能是由某个基层员工做出的。   

  

  _03_   

  

  步骤二:全面质疑   

  

  “事事顺心”之后,各种建议真的来了。   

  

  有含金量高的,有关心你的,有变味的,甚至还有被恶意陷害的。   

  

  到了“整体质疑”这一步,无论提案多么出彩,无论看起来多么专业,多么虚张声势,都要时刻质疑。   

  

  即使李开复给你创业建议,你也要质疑。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过滤掉大部分不靠谱、没有价值的建议,不会浪费时间和资源,也不会被恶意的建议所伤害。   

  

  如何全面质疑?   

  

  你可以   

以采用下面的提问清单做过滤。

  

提问1: 提建议的这个人是什么背景?

  

提问2: 他本次所提的建议跟他的专业背景是一致的吗?

  

提问3: 他本次出于什么目的提这个建议的呢?

  

提问4: 他这个建议对我有价值吗?如果有的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提问5: 如果我不接受这条建议的话,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吗?

  

提问6: 如果有的话,我有其它更好的替代解决办法吗?

  

比如,我们用文章开头“小姨建议报考审计”的例子,来试用下这个提问清单。

  

提问1: 小姨是什么背景呢?

  

回答1: 小姨是一家供应链公司的采购员。

  

提问2: 她本次所提的建议跟她的专业背景一致吗?

  

回答2: 不一致。

  

到这儿,咱们就不太需要考虑小姨的报考建议了,因为这个超出了她的专业或经验范围。

  

_04_

  

步骤三:客气答谢

  

前两个步骤――泥沙俱下和全面质疑――都是发生在你自己心里的。

  

你内心里到底是以什么态度对待某条建议的,对别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但提建议是一个双向的沟通行为。

  

你总归要给提建议的人一个回复,如何做这个回复就要相当小心了。

  

无论这条建议多么地一钱不值,你都需要很客气地去感谢给你提建议的人,哪怕只是无心顺口说一句的人。

  

  

这么做到的好处是,以后别人还会愿意继续给你提建议,你才能集思广益。

  

即使是那些有心坑你的人,你这么做了后,跟对方结下的都是“善缘”,而不是“恶缘”。

  

有人可能会说,我这么做了后 ,岂不是有一些人还会给我提不着调的建议吗?

  

即使真的发生这种情况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经过“泥沙俱下”和“全面质疑”这两步,你是不会被不靠谱的建议给坑的。

  

_05_

  

来个小结

  

在听别人建议的时候,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面否定。

  

有人自诩很会“批判性思维”,但他们实际做的只有“批判”,没有“思维”。

  

无论听到什么,上来就是一通“批”,批到最后给自己赢得了一个“杠精”的美号,再也没人愿意给他提建议了。

  

也有人打着爱请教的旗号,啥建议都听。

  

结果到最后,要么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要么成了一个“软耳朵”。

  

而运用上面这套“建议接受三步法”: 泥沙俱下、全面质疑、客气答谢

  

你既能享受集思广益的好处,又能避免不靠谱建议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