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小黄鸭童装直播卖货,六指鼠的童装直播

  

     

  

  作者:溯白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   

  

  * * *   

  

  柳枝新绿,杏花初白,天街微雨,大雁北归,鹤阳市的春天性子格外温吞,总爱把春色徐徐排开,似乎有意让人期待这个季节会有什么不一般。   

  

  音乐老师王彩玲期待的是春天能成功“调”到北京。在十八线小城市,天生一副好嗓子,王彩玲有勇气与命运抗争,但这也成为她抑郁的原罪。   

  

  王彩玲固执地认为,她不是没有实力,而是缺少实现梦想的机会。   

  

     

  

  电影《立春》讲述了80年代年轻艺术家梦想与现实的矛盾,这种情节至今还在全国各地轮番上演。有的人渴望在北京大放异彩,有的人为了现世的安定留在家乡。关于梦想、婚姻和工作的选择是我们余生命运的转折点。   

  

  "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便是王彩玲垂影自怜时候的安慰之语。   

  

     

  

  如果说追梦代表的是期待中的人生巅峰,那么婚姻则是在暗喻现实中的平凡生活。顾长卫导演巧妙地用梦想和婚姻明暗两条线,勾画出一曲小人物关于时代的悲歌。   

  

  明线: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与美妙歌喉不相配的,是王彩玲并不姣好的面容;   

  

  王彩玲的爱好,除了唱戏,就是去北京。很多年前,她去北京深造,这让她瞬间觉得‘曾经沧海难为水’,她的梦想只能在北京实现。   

  

  可惜北京人才济济。她在小地方被视为传奇人物,放在大城市也是常事。毕竟,中央剧院的女高音是她近在咫尺遥不可及的梦想。   

  

  与星辰大海之梦形成对比的,是她窘迫的现实处境。   

  

  王彩玲生命中的三个男人,其实都是她追求梦想过程中心态的变化,反映了她梦想在现实中的无奈。   

  

  多少人见过世间繁华,就梦想仗剑走天涯,从此再也容不得自己俗气半分。可凤毛麟角毕竟是少数,平凡无奇才是常态。现实比鸡汤残酷的是,并不是每一分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多的是差一点点的遗憾。   

  

  钢厂的大龄青年周瑜,年轻时也是堪比播音员的业余爱好者。时隔多年,一句普希金的《纪念碑》还是能脱口而出。充满深情的朗诵和丰满的肢体语言,都透露着他对自己力量的陶醉。   

  

  不像他吹的牛,周瑜和专业播音员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至少人们的普通话不会夹杂着浓重的方言。面对同为人的王彩玲和黄,他只能半信半疑地感叹:时间对,缘分对。   

  

     

  

  周瑜代表着向俗世低头的梦想。   

  

  一旦梦想与生计格格不入,大多数追梦人最终都会像周瑜一样,放下不切实际的梦想,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成为第一批失败者。他们软弱,不完整。他们只敢留长发,象征性地抗议命运。   

  

  与其说他是向世俗低头,不如说是梦想淘汰掉了他。王彩玲是瞧不上他的,在她看来,他根本不是一个纯粹的追梦人,顶多算个兴趣爱好者,俗世的眼光一凛冽,他便战战兢兢地回到为生计奔波的日子里去了。   

  

  黄不工作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关起门来画画。黄四宝代表着屡败屡战的孤傲   

  

  天才是孤独的。浓重的油彩,似隐若无的曲线,这些在母亲眼里 "不顶半个钱"的东西,是他和梦想死磕的一腔孤勇。   

  

  他固执地认为,自己这样的人才,缺的只是一个伯乐,他爱的伯乐只是中央美术学院。   

  

     

  

  不幸的是,在五次测试和五次失败后,他们都在最初的测试中停止了。以前,从来没有人教过黄四宝画画;后来,也再没有人能教得了他画画。   

大,不愿屈尊求教系统的绘画理论;或许是小人物缺少背景,连一块敲门砖都拼不过关系户。

  

但确定的是,王彩玲把他当成了同病相怜的知己,一样地对社会不公愤愤不平,一样地执拗要在北京混出个名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梦想总是被现实硌得生疼,慢慢地渗出血、再结痂,循环往复,直到变成老茧。怀才不遇的苦恼蹉跎的不只是时间,还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失败累计够了,最终的结局会像黄四宝一样,做着与梦想无关的职业,彻底冲它说拜拜。

  

③胡金泉代表着不被认可的窘境

  

80年代,男舞蹈家是怪胎,同性恋是洪水猛兽,很不幸,胡金泉两样都占了。所以,他成为鹤阳市的一根鱼刺,所到之处尽是鄙夷与嘲笑。偌大的城市里,他连灵魂都是孤独的。

  

全身心地热爱有什么用,跳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得不到认可的才华不过像六指儿一样,被人指指点点地讥讽罢了。

  

  

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男人,胡金泉选择了强暴女舞蹈学员的方式。这下,所有人只会骂他道貌岸然,而不会嫌恶地认为他是个性取向不正常的变态。

  

王彩玲知道,他不过是在用毁灭自己的方式,为艺术力证清白。这般惨烈,还是否值得自己用余生搏一个前程。

  

当追梦追至无路可进的地步,崩溃是迟早的事情。生命只有一次,究竟是喝着鸡汤不管不顾,赌一个并不明朗的未来,还是稳妥起见,按部就班地活一个温饱尚可的余生?重重压力下,大部分人都失去了叫板生活的勇气。

  

  

暗线:不结婚,一切仍有可能

  

王彩玲很清楚,结婚意味着稳定,稳定意味着放弃。用她的话来讲,她是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不管是鹤阳这个小城市,还是周瑜这个粗俗男,都不是她王彩玲要将就的。她满心满眼的,都是霓虹灯照亮的天安门,和同样孤芳自赏的黄四宝。

  

婚姻是支撑着王彩玲追梦的动力,只要不结婚,留在北京的梦想就还有可能实现。然而,见证了周瑜的草草放弃、黄四宝的苦苦支撑以及胡金泉的向死而生后,王彩玲的整个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外界和亲人的催婚,终究是让她一步一步认命了。

  

①外界: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了。

  

王彩玲的邻居小张老师,简直是符合世俗标准的好女人:不仅年轻漂亮,而且婚姻美满,更难得的是她会热心地催着王彩玲结婚。

  

  

每次串门,小张都会语气甜蜜地夸一波儿丈夫,处处流露着婚姻幸福的成就感。小张不断用催婚秀优越的背后,实则是现身说法,劝王彩玲老老实实地留在鹤阳。

  

平心而论,谁愿意看着朝夕相处、还样样不如自己的人,突然间飞上枝头变凤凰呢?就像周瑜不希望发小黄四宝考上一样,小张同样不希望王彩玲能调去北京。

  

②父母:我们已经老了,你什么时候结婚

  

大年三十那天,王彩玲坐了几小时的班车才赶回父母家。还没等闺女把炕头坐热乎,母亲便小心翼翼发问:今年,应该要结婚了吧?王彩玲的父亲偏瘫着身子,顺势流出口水,算是附和妻子的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王彩玲就被院子里的鞭炮声惊醒了。一片苍茫的雪地里,母亲银白色的头发格外显眼。六十岁的老妪,佝偻着身子,一手拿竹竿挑着鞭炮,一手捂着耳朵。母亲回头瞬间,王彩玲一下子红了眼圈。

  

  

父母老了,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子女有份安安稳稳的家业。母亲每年的催婚,叩问的不是王彩玲的终身大事,而是她永远落不了地的事业心。

  

  

明暗交融的结局:各种为梦想折中的方式,透露出有志难为的时代悲歌。

  

故事的最后,王彩玲放弃了梦想,但没有和婚姻妥协。她在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兔唇女孩,取名为王小凡,意思不言而喻。

  

细细想来,这也算一种折中法子。

  

又是一年春来到,王彩玲已经不会期盼发生点什么了。柳枝新绿,杏花初白,她会欣喜地搂着女儿出门观察;天街微雨,大雁北归,她会耐心给女儿解释相关的现象。以前,她的生活都是北京,现在都是女儿。

  

她开了间羊肉铺子,用曾经弹钢琴的手挥舞着屠刀,用曾经唱歌剧的嗓子吆喝着买卖;她还是会去北京,只不过是带着女儿一起去看看天安门。

  

  

或许是王彩玲换了一种方式,打算通过培养女儿来实现她未完成的梦;或许她只想带着女儿见见世面,避免成为像她一样死磕到底的人。但无论是哪种,王彩玲都不会再把北京作为自己的归宿了。

  

毫无疑问,王彩玲是时代悲剧下的人物。彼时,百花齐放的春风还未吹到她生活的小城市里,可容她绽放的北京却早已人满为患。同时代的那批文艺青年,统统面临着有梦无处追寻的尴尬。

  

就像王彩玲一遍遍唱着的《为艺术为爱情》,那句"为什么如此残忍对我"何尝不是整个时代的哀鸣。

  

* * *

  

END

  

溯白,不愿生活留白,共享世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