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从哈尔滨到西部,开车三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周年庆,中国著名的“油城”。自从1959年这里钻了第一口油井以来,对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工业大庆”在当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当时的石油工人们冒着极寒极热,并以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终于在这里建立了新中国的石化基地。
当时从大庆火车站开来的蒸汽机车。
这是周年油田中心区6号17号油井涌出的原油。当时这口油井由一位平均年龄22岁的女性管理。
在大庆油田边上,“五铲起义”的工人家属在荒地上建立了大庆油田第一个职工家属生活基地,随后这里又有了商店、理发店、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也成为大庆企业家的丰碑,被称为“创业庄”。(创业庄全图)
创业村饲养的鸟类
创业村的自制平房见证着大庆的发展。
李庄创意幼儿园
土平房里的房子收拾得整整齐齐,母亲在辅导孩子们学习。
创业村在建钢筋混凝土房屋
创业巷百货
创叶莉点心坊
在当时的大庆,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农业也一起发展起来。当时大庆有一句口号:“地下是油田,地上是农田。”大庆的人口每年都在增加,1979年达到70万。但是由于农业同步发展,大庆的粮食完全自给自足。(养在外面的猪黄昏时被赶回猪圈)
一个女孩在田里除草。
一个农村女孩站在阳光下的田野里笑着。
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郊游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整天的人们挤在外面看露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