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留洋是益阳人。他今年58岁,受过高中教育。二十年前,说起洛阳闹市区的钟表行业,没人知道他的名字。2015年,他决定成为一名新农民,回到家乡创业,再次在农业种植领域起航。2016年9月,他回到刘泉镇,以每年57万的价格出让水堆、王莹、庙湾三村交界处的1350亩土地,成立了洛阳创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我是农民的儿子,出生在这里。现在,在大家眼里,我前途无量,有能力回馈家乡。是乡村发展产业的根本。如果使用得当,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李留洋一开始就跟我们谈了回国创业的想法。“当你回家当农民时,你必须做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的事情。”
2016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惠农政策的感召下,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热爱农业的李留洋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投身农业,探索发展现代农业。
李浏阳知道种什么。在洛阳工作时,认识了很多从事农业的朋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葡萄种植户,效益不错。于是李留洋拿出700亩地试水,并引进了热门品种摩尔多瓦、巨峰、下黑、青蒂等。幼苗种下后,下一步是管理和保护。
对管理和技术一无所知的李留阳,远赴新疆、宁夏等地,向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土壤专家学习,并邀请他们前来手把手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同时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李留洋逐渐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专家。
摩尔多瓦、巨峰等种植面积均在100亩以上,以批量生产为主。但李留洋认为既然要搞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只搞量产品种肯定不行,于是种了软籽石榴、桃子、杏子等特色水果近300亩,以采摘体验为主,不同季节成熟。为了实现葡萄果实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李留洋开始探索酿酒工艺。如今的百亩葡萄园,在秋瑾葡果成熟时,可接待近万名游客和采摘者,也是李留洋自营葡萄酒品牌“LADINI”的主要原料。借助线上团购平台,“LADINI”酒每天都有新订单,拉货的卡车穿梭在果园宽阔的水泥路上。
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一直在路上
经过五年的发展,李留洋的果园初见成效,基地终于进入了预设的发展轨道。李留洋永远不会忘记,做农业的前提是以农为本,要对土地和农民有感情,要保证农民的利益,不仅仅是靠自己致富,而是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我们在这里工作。我们全年都有工作。我们不必出去工作。我们可以在家里找到工作。你可以工作挣钱,照顾家庭。”正在果园里修剪桃树的张阿姨说。60多名果园工人每年在果园工作8个月,其中贫困户占大多数。据李留洋介绍,下一步,他所在的农业园区将创新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种植股份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吸引园区农户加入发展,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园区为周边农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带动他们参与产业发展。
对于经营管理,李留洋表示,做农业,一定要倾注汗水和心血,理清思路,找准定位,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努力实现三业融合,让每一寸土地的效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与农民争夺工作和利益,而应该做农民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情,同时让农民受益,共同发展。归根结底,只有当你发展得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