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改变教育生态的重大教育改革,更多地将教育职能从社会转移到学校,学校在义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承担责任,面临家长和社会的期待。
校长作为学校的组织者、设计者和领导者,在这样一个教育大变革的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校长的心思和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
01
放在孩子喜欢的学校。
在“双减”之前,孩子不喜欢上学,家长可以送他们去补习班。如果孩子在学校学不会,可以出去补习班。至于学校,孩子喜不喜欢并不重要。
“双减”后,学科辅导机构没了,学校又恢复了主导地位。学校将发挥教书育人、培养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的主体作用。
尤其是“双减”后,为了彻底杜绝校外培训,方便家长接送孩子,课后延时服务可以增加学生的上学时间,这是几乎所有孩子都要面对的现实。
这给校长们提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办一所孩子们喜欢的学校。
学校,一旦成为孩子喜欢的学校,孩子就不会觉得呆在学校是一种束缚和压抑,更不会觉得是人间炼狱。孩子会爱上学校,向往学校,迷恋学校,所以会爱上学习。
要办一所孩子喜欢的学校,就要让学校有一个清爽、干净、优雅、独特的环境,有一个文化芬芳、书香四溢的校园,有一个用文化和书香滋润孩子精神世界的校园。既要让学校充满冰冷的成绩和僵硬的制度,又要让学校充满温暖和温暖的世界,既要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园地,也要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幸福生活的乐园。
02
关注课堂注意力和研究。
实施“双减负”,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让孩子“学”,让大家“学”。要真正减负提质,必须牢牢抓住课堂,从课堂教学入手。
一方面,校长应该更加关注课堂。带着责任和情感走进课堂,坚持讲课、听课、讨论和评价讲课、思考和打磨课,用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引领更好的教学,创造更好的课堂。
另一方面,校长应不遗余力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当前的教育问题,某种程度上还是课堂问题,“双减”下“减负提质”的落脚点也是课堂,我觉得。改变传统低效无效的课堂迫在眉睫。
校长不仅要有改变传统课堂的意识,还要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勇气,还要有聚焦高效课堂的行动。
校长要从思想引导、典型引导、专家引导、政策引擎等角度促进课堂风格的转变,让课堂生动活泼、活跃主动、有用有趣、富有成效,督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更丰富的策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03
论家校共育的规划与建设。
我有一个概念,把教育比作一条完整的河流。家庭教育是河流的上游,学校教育是河流的下游。如果河流上游的水质受到污染,下游的水质就不可能好。也就是说,如果家庭教育有问题,学校教育也可能有问题。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家校共育的理念转变为学校的新常态。从过去培训机构的介入来看,可有可无,若隐若现,现在更是密不可分,“一家人”。
适应新形势,首先,校长要积极疏通家校沟通渠道,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完善家校育人机制,聚焦“共享”,在“教育”上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共同引领孩子成长,共同应对“双减”新命题。
其次,“双减”政策的实施,减少了校外培训对家庭财力和家长精力的“过度消耗”。同时,“双减”也对父母陪伴和抚养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有些家长可能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文化、氛围,甚至方法和技巧,校长应该倾听家长的声音,为家长答疑解惑,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预期,用平常心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在条件允许的学校,校长也可以通过“看、听、问、专业指导、科学指导、定期回访”的方式,在学校设立家校共育咨询室。
解决家庭教育指导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使之成为父母和孩子的精神依偎和精神港湾。
第三,校长还需要广泛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家校要链接社区和社会,聚集社区和社会的资源和力量育人,为学生成长提供实践和体验的课堂。
04
放在老师的关心和行动上。
“双减”让教师的责任、压力、精力和工作时间变得更重,让教师毫不含糊地成为政策的底层、默默无闻的责任承担者、无怨无悔的一切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者。这意味着老师会投入更多,付出更多。
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有家庭要生活,要养家。当暂时的市场化回报与老师的投入和努力相比远远不够时,校长表现出对老师的关心和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校长要消除留痕思维,尽量杜绝各种外在形式主义,尽量减少非教学任务对教师的干扰,尽可能通过人性化管理给教师留有灵活的时间和充足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全天候工作与必须面对的现实生活的冲突,努力教书育人。
师与工作形成投入其中,与学校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另一方面,校长要具有同理心、共情心,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换位思考。
要坚持“教师第一”,富有教师立场,时时处处为教师着想,尊重教师,善待教师,真正了解老师的内心,懂得老师所想所需所盼,并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给老师们办一些实事好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老师们在学校找到了尊严,找到了平衡点,找到了“家”的感觉,自然就会成为学校的主人。当老师们成了学校的主人,校长的工作自然就轻松了,“双减”工作也就能够很好地落地了。
同时,校长应该调动一切因素和力量激励教师,现在校长尽管从物质激励的手段上有限,但是完全可以从愿景上激励,从精神上激励,从人文上激励,从专业成长上激励,让教师能够随时拥有愉悦的心情,能够充分感受职业的幸福,能够永远保持一种昂扬的状态,能够以一种持续的热情面对繁重的压力与工作。
05
放在自身校长力的修炼与提升上
要办出孩子们喜欢的学校,要变革传统的课堂,要构建全新的家校共育格局,要引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要担当“双减”下的“减负提质”
使命,校长自身缺乏一种“力”,那是难以胜任,抑或有辱使命。
因此,校长应该腾出时间,静下心来,沉下心去,用心修炼。
修炼学习力,丰盈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境界,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让自己拥有应对“双减”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也让教师从自己的示范与率先垂范中,拥有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修炼创新力,敢于挑战传统,勇于超越突破,善于进取探索,不拿旧船票去重复昨天的故事,不拿固定的模式去应对变化的形势,不以既有的套路去作答“双减”下的试卷。
修炼激励力,做一只快乐的的“小蜜蜂”,激发教师工作热忱,点燃教师教书育人激情,让教师在“双减”压力下,能够有积极性做事,能够有足够信心克服困难做事,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用快乐的心情做事。
修炼执行力,“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五项管理不走样,“双减”大政须落实,“减负提质”要见效,校长的执行力是关键。不仅要让自己成为自觉的执行者,而且要带领教师不折不扣,坚决而高效地执行。具备出色的执行力,是成为优秀校长的通行证,也是落实“双减”的重要条件。
修炼影响力,影响力是一种无声的传递与给予,一种对他人的教化与感染,一种心甘情愿的服从与接受,当校长改变自己,用自身的影响力影响老师,老师也会通过同样的行为方式来改变自己和影响学生。
校长如果能够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在这五个方面,并做出相应的探索与努力,相信就一定能够迎来“双减”下的教育艳阳天!
来源: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