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拼多多发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显示,2019年,拼多多在几个关键指标上实现了快速增长。
#聚焦拼多多2019年Q4财报,GMV破万亿,月活用户一年多2亿
根据财务报告数据,拼多多GMV全年达到10066亿元,同比增长1.13倍。全年营收也达到310.4亿元,同期增长130%。
经过今年的发展,拼多多已经从一个年GMV 4000多亿元的中型平台,迅速跃升为一个年GMV突破万亿大关的主流电商平台。
除了GMV破万亿,拼多多本季度的财务报告还有很多亮点。
财报显示,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在2019年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四季度,拼多多APP用户月均数达4.815亿,单季度净增5190万,较上年同期的2.726亿净增2.09亿。从全年来看,多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较上年同期的4.185亿净增1.67亿。换句话说,拼多多的用户数量在一年内从4亿多跃升至近6亿。
财务报告数据也显示,拼多多本季度亏损幅度明显收窄。2019年Q4平台总亏损13.36亿元,较上季度及去年同期亏损超21亿元收窄37%以上。除了亏损情况的大幅改善,拼多多2019年的经营业绩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线上营销技术服务的强劲增长。从财报公告可以看出,拼多多第四季度网络营销服务收入达96.867亿元,去年同期为50.624亿元,增速可观。
#百亿补贴一年,拼多多成功“破圈”
“百亿补贴”是拼多多过去一年“破圈”的关键举措之一。这项政策最早是在2019年夏天“618大促”之前出台的。其初衷是为了提升竞争力,让拼多多触及更多的圈子,让消费者普遍获得质优价廉的实惠。不久后,拼多多将其升级为长期战略。
席哥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拼多多“百亿补贴战略”的多重价值。一是平多多是稳定下沉市场用户的重要手段。通过“百亿补贴”,拼多多进一步增强了平台用户的粘性,加深了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强化了对平台的信任。二是“百亿补贴”有利于平台联合品牌、厂商、商家,整合产业链资源;第三,“百亿补贴”也有利于提振拼多多的平台价值,成为其向一二线城市高价值人群渗透的重要工具。
通过100亿元补贴政策的实施,拼多多以优惠价为城市消费者带来了一大批代表这种高端品质和高品质生活的品牌。比如仅2019年双11期间,包括苹果、戴森在内的近200家优质品牌在拼多多平台上参与了100亿元补贴,带来了2.3万余款热门“爆款”产品,极大满足了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高端品质和优惠价格的双重需求,吸引了大量用户。
百亿补贴政策效果显著。据拼多多2019年Q3财报显示,拼多多平台活跃买家数达5.363亿,较上季度增加5310万,为上市以来最大单季增幅。不仅如此,拼多多还通过“百亿补贴”,提升了“用户购买频次”和“用户购买的客户单价”两个关键指标。
财务报告发布后,拼多多CEO兼创始人黄征在随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目前讨论低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没有意义。
“破圈”是拼多多2019年的重点任务。如今,经过一年的努力,拼多多已经扎根一二线城市,成功实现“破圈”。
#
在消费端,拼多多以“百亿补贴”与“新品牌计划”的战略结合,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消费新浪潮。凭借质优价廉的综合优势,赢得了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高度信赖。在供应方面,品多多自2018年以来一直专注于供应链的重构。通过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改造,产品质量得到了彻底的提升,以及把握细分市场需求的能力。在工业制成品方面,品多多依托C2M逆向定制模式实施“新品牌计划”,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品牌定制商品;在农产品方面,成立了“为农产品而战”“多多大学”“专项扶贫小组”三支队伍,致力于中国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在平台天网和地网系统的支持下,国内农业产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生产流通效率不断提升,贯穿中国城镇和农业产区的“超短链”已初具规模。
构建强大供需生态的背后,是品多多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根据财务报告,2019年,拼多多的年度研发;d支出为38.7亿元,同比增长247%,且平台研发;d支出占营收的12.8%,远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
在拼多多的业务版图中,从100亿补贴的精准投放,到C2M反向定制模式新品牌计划的用户画像制作,再到天网、地网农产品“超短链”的构建,都严重依赖大数据平台和AI的态势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资源动态分配。而拼多多在这些“黑科技”上的投入向来是不遗余力的。以农货“超短链”建设中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为例,就是依托大数据和AI科技,来高效地实现对滞销和交易受阻农货市场节点的实时判断,以及对资源的精准投放,从而为整个供应链环节提效降本,实现消费市场与供应端最适合的对接。积极的技术创新投入为拼多多的用户和商户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也让用户和商户越来越信任拼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