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制鞋生产基地一般称为“三州一都”,即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制鞋生产基地,以泉州为中心的晋江、石狮、莆田生产基地,以温州为中心的温州地区生产基地,以生产女鞋为主的成都市武侯区制鞋生产基地。这是中国四大最集中的制鞋基地。到2020年,广州、泉州、温州的鞋类计划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成都女鞋鼎盛时期的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随着近年来成都城市规划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成都武侯区女鞋之都面临整体转移的局面,成都女鞋的发展道路不确定。再加上缺乏有效的行业驱动和引领全行业的创新标杆企业,成都整个制鞋行业每况愈下。
成都原制鞋中心以武侯为核心区的现代女鞋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06年,成都市武侯区被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女鞋之都”称号,成都鞋业持续增长。“中国女鞋之都”是四川省80%以上制鞋企业的所在地,直接从事制鞋生产的企业有1200多家,涉及鞋相关行业的企业有3000多家,鞋类产品注册商标有300多个,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在鞋业发展的带动下,金华、牯桥、集投等产业链配套工人达100万人。这迅速推动了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2016年以来,随着成都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武侯区、双流区不再容纳传统制造企业,成都鞋业面临整体转移。
位于成都武侯女鞋之都的精神堡垒
在这个历史时期,整个成都鞋业陷入困境,制鞋企业对产业转移非常迷茫。2018年,四川省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女鞋之都”建设,引导皮革鞋业有序转移和合理布局”截至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产业规划,如何转移、转移到哪里,还有一大批鞋企还在观望。在此期间,四川也形成了多个地方承接制鞋业,不同地区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接收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善也是整体产业转移的一大障碍。很多搬出成都的鞋企又搬回来了。相对有实力的鞋企暂时住在成都双流区龙桥社区和蛟龙港工业园区生产,周边生产中隐藏着很多小规模的鞋企。行业分布分散、贸易分散、生产不规范等。都是突出的,而且行业很不景气。相对而言,资阳安岳县虞城制鞋产业园的规模和产业深度优于其他基地,但同质化竞争导致产业集聚放缓。
安源城制鞋工业园
成都女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要重现“中国女鞋之都”的辉煌,就要对“四川鞋”的整体产业布局进行及时合理的规划,尽快实现产业集群的链式发展。